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经常会这样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点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可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今天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在21世纪将继续展示其无穷的魅力,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如何上好美术课。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  相似文献   

3.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谙熟“一桶水”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常对“一桶水”进行思考。一是我们有没有“一桶水”?经年累月的“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知识的遗忘率和增长率一样是惊人的;二是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三是即使有了“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四是有了“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一缸水”也无济于事;五是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前,有一句教育老话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一个中学数学教师虽然只教中学数学,但必须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函数论、微分方程、概率论、微分几何等高等数学课程.要当好数学教师,必须吃透《数学标准》,搞通数学教材,做过数学难题,经历过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包括做一点数学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教师储备一桶水.  相似文献   

5.
谈到教师知识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传统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在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方面,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把这句话当做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则未必妥当。首先,衡量学生成绩需要正确的质量观,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同样如此。怎样确定“一杯水”或“一桶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有了“一桶水”是否就是合格教师同样要打个问号。其次,倒“水”还有个方法问题。你提一桶水往一只杯子里倒,很可能洒在外边的多,倒入杯中的少,浪费且不说,未必能把杯子倒满。况且,这样做难脱“注入式”…  相似文献   

6.
“一桶水”析王辉,邢福有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的一种比喻,它说明了教师要以足够的教学知识去教好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所学知识。教学知识和所学知识不是一个相等的量,教学知识的构成源于大于自身的所学知识。因此,倡...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信息化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只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是“一口井”,经年有源源不断的清流奔涌出来,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位“挖井人”,挖掘学生之井,让学生也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8.
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这意味着,要想教好学生,教师就要有渊博的学识,力求精通所在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娴熟的技能。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越丰厚,肚子里的“墨水”就越多,就越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活,才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这是上好课的基础。其实,学识丰富的教师远远不止“一桶水”,而是“一池水”“一湖水”,甚至是“长流水”。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大家所熟悉的话:若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这意味着,要教好学生,培育人才,老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力求精通所任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娴熟的技能。老师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越丰厚,就越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活,就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这是上好课的基础。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如果教师知识浅薄,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学识丰富的教师,远远不止“一桶水”,而是“一池水”“一湖水”。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有了数量必须确保质量。教师给学…  相似文献   

10.
水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物质。提起水,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如果把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比作一碗水,那么教师就应有十碗水甚至一桶水,这说明教师应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思考一下,又会想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还得有一溪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库应从“一桶水”变为“一溪水”,源源不绝,这说明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再深入思考一下,教师又会想到“与其给学生饮水术,不如给他们寻水术”,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坏教师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1.
李国珍 《小学生》2010,(9):47-48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宋代朱熹的两句诗对我很有启示。过去有一种说法,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我看来,现在“桶水”概念已经远远落伍了。我认为现代教师必须是“活水”,要源源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活水,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做到这点,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积聚学识 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聚学识提高教学质量黎旭坚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当今的要求是,“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更新的水”,以此比喻教师专业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这句话对我很有启迪。作为教师,仅仅满足于通晓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3.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的质 ,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那么教师“一桶水”的质应达到什么要求呢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新鲜的。我们知道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只有居高才能临下”。这都说明教师必须要精通所任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 ,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认为有了“一桶水”就能使学生源源不断地得到“一杯水” ,而不求继续学习 ,给自己的“桶”进行装水、加水、换水 ,那绝不会如愿以偿的。因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只有不断…  相似文献   

1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民族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今天和明天。所以,不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已成为不容抗拒的时代要求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高素质的呢?别的科我不懂,我只说语文教师,过去我们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过去正确,现在也不错,我以为“语文教师应是一条流淌的河。一条容纳百川,奔腾不息的河。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一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二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三要文理兼通.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15.
我们教师都晓得这样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本人要有一桶水。”这就是说作为教师不管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知识和智能方面,都应该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才能担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当今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仅仅拥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水—即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自身修养。这需要我们继承前人的成果,虚心学习他人之长,  相似文献   

16.
张禹 《吉林教育》2009,(3):36-38
从前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有一种说法,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现在这个观点没变,只是要求更高,说教师得是一个溪流,一眼泉。无论怎样表述,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方面,相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容量,又要有高屋建瓴的位势。  相似文献   

17.
过去20多年来,教师们一直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的教学要求奉若圣明,并以此鞭策自己边教边学,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这“一桶水”满些,以备不时之需。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再以这样的标准要求教师,已是远远不够了。因此,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王建磐提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  相似文献   

18.
要引出“一桶水”王荣韬传统教学认为“教师具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而当今教学则是“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一桶水。”一个是“给”,一个是“引”,给的结果是使学生死记硬背、照抄照搬,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创造性、灵活性。而引的效果是使学生思维敏捷、学...  相似文献   

19.
岳伟 《中学教育》2001,(3):24-25,8
“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长期以来,这句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奉为经典,它把教师比作一桶不,把学生比作一杯水,意思是说教师的知识量只有多于学生,才能驾学生,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这一角度讲,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一桶水”是怎样的“一桶水”?是“死水”还是“活水”?是清新的还是变质的?教师是如何给予学生“一杯水”?是灌输还是引导?现实的教学实践已暴露出了这一传统教学观的许多弊端,如重物轻人、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等。因此重新审视并超赵这一教学观念,对于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而实施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十年前,教育战线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十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应改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成为一台抽水机一重要的不是储备的水量,而是随时能适应学生的各种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