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艺术语言是变异的,偏离了语法的言语艺术。它以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一体的艺术审美反映,建构了一个表现现实和人的精神的审美空间。而建立于原始性思维、儿童性思维的直观感受力基础之上的艺术思维则是构建这个审美空间的内部机制。它具体体现为一种由于情感原因,包孕了艺术想象功能的本质被透视着的表象自然运动。艺术思维把发话主体观念性的审美意识和以感性形式而存在的表象统一起来,向物态化的审美意象转化,并使之因荷载了发话主体的生命意蕴而获得艺术语言审美空间的内核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女性“新散文”在文体形式与精神向度上与传统散文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出现了自觉的对话性,塑造出一个更具有现代意识与反叛精神的叙述者主体形象,同时还将新时期后小说和诗歌领域中的创新元素运用于散文中,为散文创作拓展出更大的空间,但同时它又存在着种种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二十四诗品》之美学观与当代散文艺术精神相通之处,探讨《诗品》所蕴含的东方式人文精神与艺术审美意识对当代散文的启示,追本溯源,试图从中国传统文论中汲取精华,得出新意,进一步丰富散文的人文内涵,强化散文的审美功效与主观抒发色彩,弘扬优良的散文艺术传统,从而适应文章随时代发展产生“新变”的历史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环境艺术是空间的艺术,现代室内设计审美意识的重心从建筑空间转向时空环境,即从传统的二维界面或三维空间进入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综合的四维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和体验.设计师应理解和利用第四维空间的设计原理,创造出优质的环境艺术.  相似文献   

5.
环境艺术是空间的艺术,现代室内设计审美意识的重心从建筑空间转向时空环境,即从传统的二维界面或三维空间进入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综合的四维空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参与和体验.设计师应理解和利用第四维空间的设计原理,创造出优质的环境艺术.  相似文献   

6.
真实性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包括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散文创作固然以生活真实的题材为根本,说真话,叙事实,写实物,抒实情,但随着纪实文学的相对独立和散文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使散文创作不可能是绝对的真实。散文不能一览无余地复印生活。文学性离不开虚构,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适当的虚构在散文中是允许存在的,散文离不开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7.
古代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古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散文是个极其广泛的概念。散文和骈文并存;再往前追溯,就是“文”的概念,文与笔、文与言对举。而我们所讲的艺术散文又与“大散文”的概念不同。艺术散文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它的本质就是艺术性。当我们从这一美学特质出发,从艺术散文生成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来进行考察和研讨时,就会大体上认识和把握艺术散文的界域及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美,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面,追求的是一种崇高丰厚的精神境界。 散文的思想、情感的崇高,决定着精神境界的崇高,决定着作品审美意识的崇高,也表明了作家人格精神的崇高。在美学上,“崇高”与“美”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崇高”即“美”,艺术的美则是两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谢丽 《今日教育》2006,(2):31-32
幼儿文学作为一门“浅语”的艺术,以晓畅明了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象、丰富夸张的想象、愉悦身心的游戏精神和充满幼儿情趣的美学特征获得了孩子的无限钟爱。这种散发着真、善、美的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的文学样式,主要是成人作者为满足3—7岁的学龄前孩子而创作的。因此在幼儿文学中,少不更事的接受主体与饱经风霜的创作主体问的差异性,决定了幼儿文学在审美意识方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一种抒写主体感受的“言情”艺术.是主体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并抒写作家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切感悟;言我之情,弹拨“自己”的心声,从而去表现自己,也表现、批判现实世界的各方面,揭示创作主体的个性与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散文就是要“表现自己”;郁达夫先生也曾说过:散文就是要“表现作家的个性”。因此,散文是有“个性”的,阅读散文就应该读出散文作家所表露出的个性,才能真正领悟散文作家的情感和散文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下面就《读书的利益》一文的教学来谈谈对散文的个性化阅读的一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情感作为艺术的本体,它与形式的和谐运动,构建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笔者将结合古代文论,对两者的综合审美意蕴,以及它们所体现的韵味、风格、文气等作些论述,力图对情感与形式的辨证关系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郭风散文诗刻意描绘准确而又单纯的形象,抒发强烈而又真挚的感情,同时又闪耀着深邃而又隽永的哲理光芒。在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缘情造境,寓理于境,使形象、情感与哲理有机契合,创造出了清丽幽雅、含蓄隽永的"郭风式"散文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从其文本构成本体来说,是音乐与文学的联姻,这一本体特征结合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本质就是曲情与诗情的情感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度创作情感;从其艺术美的本质来说,声乐艺术审美的生成是人声所负载的曲情、诗情和以此为情感依据的声情演绎,也可以说是二度创作情感。笔者从声乐艺术情感论的理论视角,探析声乐艺术的本体构成,即从诗情、曲情、声情三方面及三者的关系上论证了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语修辞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审美"距离"的正确营构和解读。"距离",本是中外美学、文艺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术语,将其引入汉语修辞艺术中,旨在丰富汉语修辞艺术理论体系,为科学的建构和解读汉语修辞艺术提供帮助。在解读其内涵的基础上,又从外延上,即时空距离、心理距离、逻辑距离、情感距离等四个方面进行大胆阐释。"距离"是汉语修辞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距离"在汉语修辞艺术中的运用无处不在,使用中尤其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文学史的角度,对20世纪30年代一批新进散文作家群进行总体考察,以陆蠡为主体,从创作流派、艺术追求、渊源流变等方面分析陆蠡等人的散文在20世纪30年代散文乃至整个现代散文史上所处的地位,为其散文创作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坐标。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描述的是作者游历秦淮河时所见所闻所想,这篇散文以写景取胜又寓情于景,作者通过对周遭事物细心的观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融化于所写对象中。长期以来读者更愿意去探寻散文中的艺术特色,而将其中的某些情感有意无意地遮掩起来,本文就从各方面对此散文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画家,冯骥才绘画的眼光和手法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无论是画面的色彩描述,还是画面光影的表现,都体现出冯骥才散文“以文作画”的艺术,他的散文充满着诗情与画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山水之风由来已久,于元代尤为炽烈,并集中表现在描写山水景致的散曲作品和大量山水画作中。由于元代文人生活极为苦闷,对现实充满了无奈与恐惧,使得他们把目光和感情转移到大自然之中,寄情山水,挥毫泼墨。共同的社会感受使个体情感具有了趋同性。相同的时代精神.趋同一致的文人心态,加之“诗画一体”——文学艺术本身的共通性,造就了元代山水散曲与山水画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张善庆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00-101
编排设计中常以画面空间作为“场”来捕捉图形、文字等构成要素。“场”包括了平面化空间、平面力学、物象三个方面要素。不受边框的限制,在“场”意识的带领下使情感与动感得以更好的舒展与发挥,遵循“美”的原则,使其成为一件艺术品。  相似文献   

20.
《怆怆文集》是女作家里扬的一部散文、小说合集。里扬一生坎坷,曾两次入狱,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从而使她更深刻地洞察人生,更好地懂得爱与憎,成为善写悲剧的能手。她的作品感情浓郁,如烈火一样燃烧读者的心,悲怆动人,具有巨大的震撼力。本文通过对她的散文、小说以及表现手法与语言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充沛的真挚情感与鲜明的悲剧意识,是里扬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