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辞与赋实则是两种文学体裁。辞,即楚辞。宋.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①至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为一集,题名《楚辞》,故此后,楚辞既是一部诗歌的名称,也是一种文学体制的名称。赋作为文体的名称始见于《荀子.赋篇》。至汉代却出现辞赋不分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辞赋并称的提法,如《司马相如列传》称:"景帝不好辞赋。"②盖因两者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度所致。而从汉代赋家们的创作作品中即可以看出楚辞对汉赋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本文拟从思想上来说明汉代赋家对楚辞的承继。  相似文献   

2.
薜荔变身记     
正前些日子,笔者拍了几张薜荔的照片发朋友圈,告诉大家这是薜荔,随即有一位语文老师询问:“难道这就是屈原笔下的薜荔?”笔者也不敢肯定。薜荔到底是什么植物?它长什么样?历代古籍中又是如何形容这种植物的?寓意美好古文中提到薜荔的还真不少,“薜荔”一词最早出现于《楚辞》中,为屈原首先使用,它也是屈原的辞赋中出现较多的一种植物名称。东汉王逸在《楚辞章  相似文献   

3.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文论。由于当时处于文学发展的早期,“文”的观念实质是一种包括文化、文章、文艺的广义的文学观念,并随诸子思想体系的不同而各有独自的理解和侧重。同时也随着诸子思想的影响而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批评的发端最先是谈“言”、“辞”,如《周易·艮六五》:“言有序”,就是说语言要有层次,要有条理。又如《仪礼·聘礼》:“辞无常,逊而说。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它所谓“辞”,是指使臣聘问的外交“辞令”而言;它要求“达”,就是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李莉 《百科知识》2011,(3):45-46
“高足”最初的意思是指良马、骏马。汉代的驿站里各有三等马,分别为高足、中足、下足,高足为上等快马。后来,“高足”由良马、骏马之意逐渐演变为指人的才能高。《世说新语·文学》记有郑玄与马融之事:  相似文献   

5.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读《诗经》好处很多,最不济也可以多认识些动植物的名字。 然而,动植物名称因时、因地而异。《诗经》是西周到春秋的作品,要认识两三千年前的动植物名称谈何容易!以《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来说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到底是什么鸟?  相似文献   

6.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现如今,《楚辞》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在国际汉学或翻译界,它也一直是研究探讨的热点。本文认为,《楚辞》的文化翻译应在弗米尔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不囿于归化、异化之争,应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第一目的。文章使用对比研究方法,结合翻译目的论,对《楚辞·九歌·河伯》中文化负载词"文鱼"的翻译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旨在对原语文化正确解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准确有效地进行文化翻译和文化传递,也意在说明文化翻译目的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离骚》作为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难以超越的地位。其中"香草美人"意象的出现使得《离骚》大放异彩,吸引着无数学者的目光,而了解《离骚》中草木的名称以及具体形态,方便理解其所代表的特殊意涵,对研读《离骚》《楚辞》其他的篇章乃至后世的文学都有着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焦华丽 《科教文汇》2009,(17):259-260
屈原作品作为抒情达志的典范文本,对于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离骚》中关于神游远举的描写,成为为屈原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它直接开启了汉赋中异界游历的模武。收录于《楚辞》的汉人拟作在神游幻境的描写上,继承并发展了楚骚的表现手法和艺术传统,以浪漫神奇的艺术想象加强了“幽怨”情感的挖掘,成为汉世抒情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高宗留 《科教文汇》2008,(1):151-151
汉代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时期,人们往往依据《汉书·循吏传》中关于文翁记载的一段文字“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而认为汉代官学自此始立,在武帝之前则没有官学。这是个误解,其实汉代立国伊始始终存在官学,所谓“自文翁为之始”是将儒学立为官学之始。  相似文献   

10.
“鸳鸯”一直是夫妻恩爱的代名词。以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一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魁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鸳鸯最有趣的习性是“止则相偶,飞则成双”,在鸳鸯或双成对、形影不离的“爱情组照”中,  相似文献   

11.
茹果 《世界发明》2010,(8):70-71
蜀绣起源于川西平原,斟川西古称“蜀”,川西的刺绣故称之为“蜀绣”。两汉大文学家杨雄在其《蜀都赋》中高度赞扬蜀地刺绣的精湛技艺:“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独创意义的作家,屈原《离骚》中以“神游”写心志的表达方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即主要考察汉赋中的思玄一类,探讨其以“神游”寄意的艺术表达方式。思玄赋把《离骚》中疾时愤世的精神发展为淡泊自甘的隐逸之举,“神游”境界的铺写体现也出一种自由之旨,形成了“神游”描写的新变奏。  相似文献   

13.
杨宏云 《科教文汇》2008,(16):72-7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情感涌动的课堂,这是由小学语文课程和小学生的阅读规律所决定的。“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语文学科是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情者,文之经也”、“辞以情发”,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象棋,古时称象戏、象弈、博弈。最早见于春秋时代屈原的《楚辞·招魂》“:歈蔽象棋,有云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矣,呼五白些。”汉代刘向《说苑》和《潜确居类书》也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是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南北朝时,北周武帝创制了《象经》,可惜那时的棋制和有关著作都已失传。至唐宋,象棋才真正形成。《唐国史补》对长安的生活描述中有这样的记载“:或侈于博弈。”可知象棋是长安人的时尚之一。不过,据史料记载,象棋的走法历经了多次变革,唐以前,象棋只有将、车、马、…  相似文献   

15.
《道连·葛雷的画像》这部唯美主义作品文辞绚丽,意象新颖,带有王尔德特色的幽默和俏皮,一些似是而非的论断,矛盾诡辩之辞,可谓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小说还罗列了大量关于人体之美、艺术之美、文学之美,以及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种种描述和议论,虽然有堆砌的嫌疑,但内容却相当独特,值得耐心品味。本文主要从唯美主义创作风格上对《道连·葛雷的画像》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6.
欧阳桂芳 《科教文汇》2008,(30):233-233
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集众多文学传统之大成的“混血”精灵,熔圣经文学、神话传说、魔幻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于一炉,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地映射了社会生活。正是充分吸吮了传统文学的精华才铸就了《哈利‘波特》在世界文坛上经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田 《百科知识》2023,(12):22-23
<正>监狱文学作为文学中的一个特殊成员,具有其独特的标识与魅力,但对这一独特的文学形态的研究却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将对监狱文学的界定与嬗变历程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一、监狱文学的范畴界定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对文学的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先秦时代,人们将文学定义为文章博学,《论语·先进》中的“文学,子游、子夏”即取此意。魏晋时期,文学被赋予了与今天相似的意义,指有文采的语言作品。时至清末,国学大师章太炎将文学定义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相似文献   

18.
《金秋科苑》2013,(24):63-65
文徵明极为喜爱《赤壁赋》,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笔法多次书写,据戴立强《明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册记》中统计,仅传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谱》中记载,更不止此数。笔者在整理文徵明相关“赤壁赋”题材作品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无论是存世作品还是《年谱》中提及的作品,创作年代都在文徵明六十岁之后,即为其短暂的赴京任职之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商标法》意义上的通用名称,简单而言即商品或服务的名称,其核心指向的是特定商品或服务所特有的品质,其作用在于将一种商品或服务区别于另一种商品或服务。商标局的相关文件中亦对通用名称作了基本相同的界定。鉴于通用名称指向的是特定的品质,故如果商品或服务的某一种名称对于品质并无影响,则该名称亚非《商标法》意义上的通用名称。  相似文献   

20.
坐出一片天     
座椅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数百年的春秋寒暑,有记载称:“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诗经》中有云“其桐其椅”,“椅”即“梓”,是一种树林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