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艺术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艺术定义的分析 ,从艺术与人类的创造、艺术与精神产品、艺术与情感表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分析入手 ,可以对艺术的本质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
章从黄庭坚现存的180余首词作出发,分析了其词作的思想情感和写作艺术。黄词的思想情感,随着作年龄的增长呈现出由描写艳情到记写友情再到叙述逸情的变化;黄词的写作艺术则表现出婉细、深幽、通俗的三大特色,与他的诗歌创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郭琳  郭筠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133-134
通过对审美情感、审美意识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结合歌唱艺术的特点,将声乐表演的真实性与创造性协调与统一起来,揭示了声乐艺术中主观“多维化”的认知方式和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他的作品既具备雄厚、真实、科学的理性,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精神气质体现出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因此,罗丹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自身的精神产品,更代表西方雕塑发展史的高峰.分析罗丹的作品,借以加深我们对雕塑的理解,以及对空间的把握和对美的认知,同时也加强对自然内在之真实的探索,以及对艺术的本质和生命的探索、发掘.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其善于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剖析世人心灵而扬名于世,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因某种时间因素的驱使而激情澎湃以致出现心灵的变异.从时间契合的视角探析他的中短篇小说,可以感受其对心灵变异的准确把握与细腻敏感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柳映辉 《湖南教育》2002,(11):54-54
爱心是情感培养的基础。一名教师只有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对他所教的学生有强烈的爱心,是没有教不好书的。在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无论是问题的讨论,还是作业的更正,都从爱出发。一句善意的批评,一个友爱的手势,一个恳切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点头,都可使学生愉快地改正他们的缺点。因为师生的心理处于愉悦的积极状态,我的课堂教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教学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教师要把课讲好,必须钻研这门学问,掌握教学艺术。常有这种感觉:我们听了一名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7.
克罗齐的直觉说是一种对理性的否定,他认为直觉就是表现,创造,是心灵的赋形活动,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活动,是与理性知识不相关的独立存在。本文通过对直觉即艺术理论的再认识,认为克罗齐直觉说肯定了艺术表现的不确定性;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非理性与直觉不可否认和低估;而情性与心灵则是艺术表现的根本。其直觉即艺术,即抒情的成功表现等理论承前启后,对二十世纪的美学思潮及现代派绘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色彩作为绘画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了整个绘画艺术的情感,情感也是色彩组合的最终归宿.文章分析了色彩的演变与发展,阐释了色彩与情感的双向关系.如何让色彩与情感达到完美结合,最重要的就是让情感与色彩共生,从而实现内心与艺术的合一.  相似文献   

9.
李亚丽 《林区教学》2009,(12):127-129
写实艺术作品与画家的内心情感关系,写实的含义,情感的含义;写实艺术需要情感,情感深化写实艺术,深入二者的关系,画中有情,情中有画。西方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地点的作品说明同一个问题——写实艺术需要情感,完全出自内心的需要所表达的情感是深远的。反论没有情感写实艺术会如何?总结写实艺术的情感,发表对写实艺术情感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表现主义”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现代艺术运动中的一个艺术流派。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艺术表现中的主观性和情感宣泄。其代表人物有蒙克、康定斯基、柯柯什卡等。20世纪初和20世纪80年代两次表现主义在德国兴起究其原因,这恐怕和德国文化的内省气质以及对“精神”的重视有相当大的关系。黑格尔把艺术视为“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方式,当他的思想向“右”的方向发展时,“表现”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甚至变成了“艺术就是表现”的命题。尼采虽然不认同黑格尔的这种理论,但是他对“酒神精神”的推崇同样给表现主义运动注入了强大…  相似文献   

11.
本雅明因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最终导致艺术的进步而对大众化持肯定的态度,他的艺术生产理论对研究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复制理论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力将推动艺术的进步。他通过艺术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的转变,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大众,转向艺术与大众的结合问题,把大众放在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往。他确认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消遣,认为“消遣”的欣赏方法适合于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就梦的情感进行了研究,他的理论能为我们对艺术的情感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套可借鉴的,更为精细的方法.借助弗洛伊德关于意念与情感的网络建构;情感独立的精神价值和情感的压抑与机转三个方面的看法,将梦的情感和艺术的情感作比较性的探讨,能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作为人类心理发展的成果,通过审美体验过程与人的情感发生关联,从而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艺术如何通过审美过程影响情绪情感,探讨了艺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途径,并通过对以艺术手段增进心理健康的典型理论与实践——艺术治疗的基本内容的介绍和讨论,从微观角度阐释了艺术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姜晟颖 《中文自修》2007,(11):28-29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欧洲雕塑史上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具世界性影响的雕塑艺术家。他是古典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为现代主义雕塑开启了新的道路。他认为雕塑是一种"凹陷和隆起"的艺术,在把真实与理想在人体中结合在一起之时,总是在努力寻找光和影的效果,并作为内心紧张与情感之不可把握性的表达。在被他艺术灵感点燃的石头上,人的欲望、生命的激情、精神与力量流转不已,美由此奇迹般创造了人自身。  相似文献   

15.
情感的表达使艺术成为必要,形式的创造则使艺术成为可能.儿童由于受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限制,往往通过艺术形式直接表达情感.儿童情感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经历了情感与形式浑然一体、自觉运用形式表达情感和进一步运用形式表达情感三个阶段,这是儿童主客体从互渗状态走向相互独立的必然结果.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不同阶段儿童情感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状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的悼亡诗在展现自己与妻子伉俪情深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悲剧性的命运,他在诗歌中以情为诗,用忧伤沉痛的笔调抒发了自我的真实情感体验。他把情感作为艺术传染工具,用独特的艺术视觉开拓了悼亡诗的天地,给诗歌带来新的境界和格调。  相似文献   

17.
王妍 《文教资料》2013,(31):23-25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是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对艺术下的一个经典定义,指出了艺术符号、人类情感、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诸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她的符号理论得益于恩师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的本体论阐释,从而剖析了各种艺术符号的具体特性。而针对其中的艺术创造抽象过程所得到的艺术幻象,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用了很大篇幅阐释了其产生、特征以及各门艺术类型的基本幻象与二级幻象问题。认为“幻象”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8.
艺术情感是一种与艺术审美联系在一起的高级情感体系,因创作者、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的不同,在艺术审美中存在品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声乐表演中,"情感"与"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因素,分析情感以及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进而探讨"情感"与"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协同渗透,能够帮助听众了解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为声乐表演带来强烈的感染性,给予作品以强大生命力以及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内容与文学、戏剧、绘画等那些大量地描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情景的艺术门类不同,音乐所直接呼唤和激发的是情感与意志。表达情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情感的体验与抒发,感知与表现也就不是音乐了,音乐艺术博大的情感魅力,使它成为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耐人寻味的一门艺术,人类的情感赋予音乐艺术无穷的生命力,并推动音乐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