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心理门诊中,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当父母带着有情绪忧郁的孩子来咨询时,孩子的妈妈通常是化了妆的,穿着也比较讲究;而陪同来的父亲也常常是很神气、很帅气的。与父母近似“完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孩子却显得很弱小,就像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亟待雨露的滋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工作中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却难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他们让孩子感到的,不是可亲可敬,而是无法接近与沟通。同时,父母“过分完美的形象,无形中为孩子定出了高标准,给孩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自卑。倒不是说社会地位高…  相似文献   

2.
日前,笔者在来校心理辅导室见到几位看起来神情颇为疲劳的孩子。一位孩子讲,我每天天不亮就被叫起床,爸爸便催我抓紧时间读英语,还说英语学不好不行,它是事业的基础,将来干什么都离不开它。另一位孩子讲,我妈妈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在我面前认真地敲  相似文献   

3.
吴剑 《家庭教育》2010,(4):29-29
经常听到家长发牢骚,抱怨孩子不接受教育、不听话。有的家长经常在教师或者熟人面前诉苦:“我们对他(孩子)不知进行过多少次教育,说过多少道理,他就是不听,就是不接受教育。我们问他,父母说了这么多道理,你为什么一句都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4.
10岁的海子为玩电脑怄气,掰疼爸爸的手腕;小学刚毕业的小叶把"冤枉"家长,当成生活的"必需品";9岁的奔奔对父母说:"我根本就不是你们的孩子!"一脸无奈的家长,面对着一个个火气冲天的孩子,不知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傅秀宏 《科技文萃》2005,(7):175-176
某国际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做过一项调查,让青少年列出自己崇拜的人.结果,绝大部分国家的青少年都把自己的父母列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甚至是第一位,只有中国的青少年是把父母放在最后一位.另有一个民意测验表明:70%以上的日本孩子的崇拜对象是父母,而中国孩子崇拜自己父母的仅有1%.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留守孩子”现象刚出现时,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经常鼓励孩子们给父母写信,并且提醒他们不仅给父母说自己的事情诉说自己的苦乐,还要多问问父母,要父母也经常写信讲述在外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孩子们接受父母的教导,感受父母的辛苦、牵挂和期望,由此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7.
每人都有每人的事.老人、青年,丈夫、妻子,父母、孩子,想法不同,观念不同,处世原则也不同,导致不同的人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在心目中,在不同年龄,不同成长阶段,大事、小事也随着认识程度的差别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父母与孩子     
他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  相似文献   

9.
父母与孩子     
常言道 :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 ,庇护在大树的小树苗 ,是不可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同样 ,人也如此 ,大树好比我们的父母 ,小树苗好比我们。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 ,是吃饱穿暖了 ,但是 ,过份的关爱 ,却使我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春姑娘再次迈着轻  相似文献   

10.
11.
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有家长这样抱怨:真不知道我家孩子是怎么想的,总是不肯好好听我说话.对此,我不禁反问:作为家长,是否认真倾听过孩子说话?家长的目标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但家长能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一位40多岁的母亲,进入更年期后,变得多疑、心烦意乱、好发脾气.她在北京某重点中学的15岁女儿正好进入了青春期,表现得非常叛逆.于是,处于更年期的母亲与青春期的女儿战事不断.母亲很痛苦,但又不知该怎样处理此事.咨询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后,母亲给女儿写了封"道歉"信.  相似文献   

13.
表姐来我家串门,看到我家蕊蕊在认真地写作业,不由得称赞道:"蕊蕊真乖,才小学二年级就不要家长陪同写作业了,不像冬冬哥,每天不守着他就不写作业,头疼死我了."冬冬是表姐家的孩子,马上就要小升初,我印象中的冬冬,懂事,爱干净,懂礼貌.  相似文献   

14.
“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中间状态的学生。据一些中小学校的资深教师讲,在中小学校中,这部分学生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人数众多,在学生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二是可变系数大,发展的好将升至优等生的行列,学习迈上坦途;反之,则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容易下滑到“差生”的群体之中。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但现实往往令人感到遗憾,这就是相当多的孩子学习平平,是“中等生”。许多家长为之困惑。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有位教育理论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对于少年儿童教育问题得出了“枣核型”结论:“1%~5%…  相似文献   

15.
笔者日前在某校心理辅导室见到几位看起来神情颇为疲劳的孩子。一位孩子讲:我每天天不亮就被叫起床,爸爸便催我抓紧时间读英语,还说英语学不好不行,它是事业的基础,将来干什么都离不开它。另一位孩子讲:我妈妈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在我面前认真地敲一番“木鱼”,内容总是一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 您好!我有一个孩子,今年小学一年级,非常可爱,我们像所有父母一样,对她寄予许多美好的期望,在抚育她的过程中,投入了全部的爱和心血.但是我们也发现她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有些差距,比如,学习成绩比不上班级大多数学生.最近到儿童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孩子是轻度弱智,智力永远也达不到正常人的程度.我们非常难受,面对孩子,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也不敢想象孩子的未来,谁能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17.
怎样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观察谈话调查分析怎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平等对话营造氛围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近来,小男孩冬冬经常只听“半截子话”,而且“爱理不理”的。医生为冬冬检查了耳朵和听力都没问题,经临床分析认为,冬冬可能是长时间被父母频繁的吵架声所侵害,被动积累成了情绪行为的“听感知”问题。什么是“听感知”“听感知”表现为孩子听的过程中的注意力,听后的理解程度。如果年轻的父母感觉孩子一直在听你讲话,但又不能就交谈的话题与你交流,这是一种“听而不闻”,就是孩子没有完成“听感知”。这是家庭中的恶性声音环境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内伤”。一是尖利刺耳的声音;二是音量很高的声音;三是声音过多、过乱;四是声音混沌、不清晰。…  相似文献   

19.
20.
我和孩子的父亲在社会上都干得相当出色,但我不明白的是,与我们近似完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孩子不管在学习方面,还是在与我们的情感交流方面都显得很一般,整日无精打采,就像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上海王倩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工作中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却难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他们让孩子感到的不是可亲可近,而是无法接近,难以进行情感沟通。同时,父母过分“完美”的形象,无形中为孩子制定了高标准,给孩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自卑。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医治孩子的各种心理疾患。若是发现孩子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