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参加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 ,发现相当一部分课堂中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 ,前排学生唰地回头 ,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四人小组里 ,每个人都在张嘴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 ,教师一喊“停” ,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 :“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怎么样” ,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那么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呢?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堂教学评比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叫“停”,学生立即  相似文献   

3.
【情景回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组讨论。立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各小组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由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4.
【情景回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组讨论。立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各小组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由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5.
通常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只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Work in pairs”,前排学生就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Stop”,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4,(3S):36-36
这是一堂教学评比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  相似文献   

7.
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来自于新课改的课教学的观察。问题一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常见的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一个问,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顺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那,这样的分组是否合适﹖合作学习分组有什么讲究吗?问题二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个问题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似乎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几钟后,教师宣布:“讨论结束,请小代表往往是固定的发言”,学生张口就是:“我觉得……”或“我认……”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教师只是在讲台上等候,或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  相似文献   

8.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化课堂教学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研究型人才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深受广大教师青睐,普遍加以应用。然而,在听课中却发现不少教学,表面上看小组讨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细细考察,问题不少。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当作玩耍的最好时机;有的教学在一节课中多次让学生合作,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教师就要…  相似文献   

9.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很多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先进的教学形式引入到数学课堂。但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小组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后,在教师的授意下,学生立即三五成群围成一组,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让人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两三分钟后,教师喊一声"停",学生们立即各就各位,由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应该……","我认为应该……"。很明显这种合作学习进入了难以自拔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讨。在许多的公开观摩示范课教学中,这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当老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楚同伴的发言。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班,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只是旁观者。有的班级学生有六十甚至七十人,教室里分成了十几个小组,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11.
记得那一课是《评价自己的健康》,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组学生看上去学习探讨得很认真,凑在一起似在讨论,又像在争辩,满教室嗡嗡的说话声。我欣喜万分,于是走下讲台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结果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推诿,你让他谈,他让她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和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口,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在不断分工,你这部分,他那部分……几分钟过去了,任务还没确定;有的小  相似文献   

1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的研究中,我收集了一些问题:1.交流规则不明。学生在小组发言中或抢着发言,各说各的,谁也不去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或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这正因为交流规则不明所致。2.交流问题专制。学生讨论的绝大部分问题是由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很多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观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秩序混乱;小组汇报时,经常是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造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的培养无法进行。2.合作学习缺乏深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明确自己的任务,有时也缺乏自主学习的基础准备,不进行深入思考,不进行充分酝酿,出现了矛盾和问题时,没有经过讨论的协商,马上…  相似文献   

14.
走进当今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有的教师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人家搞,自己也搞。有的教师一节课进行两三次合作学习,即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宣布合作学习,前排的学生很快回过头去,与后排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充分合作讨论的时间,造成合作学习“虎头蛇尾”不到位,有的教师把握不住合作学习的时机,很多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形成“摆架子,走过场”的现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扎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把握好…  相似文献   

15.
戴雪琴 《教师》2011,(31):72-7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边高高地举起了手,一边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整个处于游离状态,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6.
现今的合作学习有些步入了误区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 ) ,让前后桌的 4人为一小组 ,展开讨论。一两分钟后 ,教师喊“停” ,请小组代表 (往往是固定的 )站起来发言 ,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 ,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没有充分发挥小组的群体功能。大多数教师可能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有偏颇 ,有困惑 ,甚至有迷茫。因此为了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必须对合作学习有完整、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合作的策略更应心中有数 ,才能充分发挥群体功能 ,使合作学习更科学 ,更合理。所谓“合作…  相似文献   

17.
多少人一个小组最合适?如何分组?小组成员如何搭配?谁来做小组的核心人物?如何发挥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班级最基层的小组之前,这些问题我反复在心底苦想了好多回。现在,这些问题需要一一解决了。一、巧妙进行人员分类小组构成,多少人一组,效率最好?学生商议:"6人最好。""而且要自由组合。"行,全班分成9个合作小组!怎么组织这些小组呢?学生们想出了妙招——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探索。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新课改,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但欣喜之余,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形似”而“神离”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合作交流: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犤课例犦这是一节赛教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9.
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小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只是听,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学困生心不在焉的做自己的事情,好象讨论与自己毫无关系,也有的小组同时有几个人在发言,讨论几分钟后,反馈交流意见,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劲的叫:"老师!我!我!"待老师叫了一个同学,有几个同学则唉声叹气,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这时只有教师和少部分学生在认真听,其他不少学生依然高举着手,嘴里还发出"我"、"我"的声音——他们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对别人的想法置若罔闻,我们还发现,急于站起来的学生表达的方法与前面别的同学的发言几乎一样,这一不良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不会倾听,如何会思考?这样的教学有效吗?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探索。新课改,让数学教学更精彩;新课改,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但欣喜之余,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现象进行深入地思考,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还存在着“形似”而“神离”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合作交流: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课例】这是一节赛教课。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