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前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的学情状况,如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等;也研究了教材,认为一节课的容量只能学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变化的结果即四季和五带可放到下一节课去学,并进行练习巩固。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2.根据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纬度、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人们带来方便,我设计制作了二十四节气日自动显示仪。我首先观测了当地二十四节气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以及太阳影子的长度,然后根据观测记录绘制了一张当地二十四节气日正午时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太阳影子刻度图。  相似文献   

3.
刘玉成 《考试周刊》2013,(86):123-123
中国画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便是留白,唯有艺术大师才敢于留白和善于留白,也唯有懂画的人才能于无物处观波涛。现行的中学地理课本的编者,正是留白高手.比如在处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知识点时。他们一方面有效地化解了难点以利于中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又没有将知识点说尽道死,而是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给我们留下发挥和成长的空间。既然如此,下面我就不揣冒昧地谈一谈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全球分布状况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推算各地地方时、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各地昼夜长短与图示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受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的局限,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已成为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最难突破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采用了“化难为易法”,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玉斌 《成才之路》2012,(15):67-67
对我和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绝对是个新事物,不知如何下手。研究性学习会不会像历次运动一样,走个过场就算了呢?多数人认为只有专家、教授才谈得上“研究”,高中生刚摆脱文盲阶段。能“研究”出什么来?但形势所逼,不搞又不行。在“深思熟虑”后,我选定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这个课题,我认为这个课题就是量一个物体高度和它地面的影长,再查三角函数表就搞定了,简单易行,定能“轻松”完成。后来证明我太“嫩”了,太轻视这个课题了,整个活动过程从未“轻松”过。仅在选择测量什么物体的影长上,就出现了很多意外,,也体验了课堂上无法生成又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必修教材上P19有这样一句话:“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我觉得这句话太概括,请您为我们具体讲解一下,好吗?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太阳高度角“做出来”的实验,使学生体验知识“创作”的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为地理教师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然第一册“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一课,要求儿童了解太阳的高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限于儿童的空间思维水平和已有的知识,这一课的教与学都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太阳的高度这一概念是本课开篇的第一个难点。怎样突破它呢?我是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儿童学习的: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为什么要用太阳的高度表示?教师问:“从早到晚,太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我想了许多测量的办法。我到学校实验室去借太阳高度测量仪,巧得很,实验室的太阳高度测量仪都让其他同学借走了。科学老师告诉我:“利用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一样可以测量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的夹角来表示的。我找来了一块长方形木板,在木板上垂直钉一根铁钉,把它放在太阳下,先用直尺测量木板上的钉长,再量出钉子的影长,然后按观察记录的数字在纸上画出直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夹角的度数,这个夹角的度数就是此时此地的太阳高度。为了观察好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  相似文献   

10.
解读地理     
《招生考试通讯》2007,(3):44-47
(一)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简化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问题.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其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角,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太阳高度角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白天大于零,晨昏线上等于零,晚上小于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在高中地理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在进行计算中,我们需要两个已知条件:所求地区当地纬度和直射点所在纬度.对于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的计算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做要求,但是极昼地区,存在最大太阳高度角和最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樊天才 《甘肃教育》2014,(10):86-86
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人教版最近两个版本的教材都仅通过图片来显示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省去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过程。但这两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却屡有涉及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内容,在高考备考中轻松地应战,笔者摸索出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下面,笔者对这种计算方法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太阳直射的移动而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纬度有怎样的关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有什么特点?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敬超 《初中生》2007,(4):60-60
黎明前的黑暗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天空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并不是“空”的,而是一层厚厚的气体——大气层,它能散射太阳光,使天空变得明亮。二是水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大洋比大陆先接收到太阳光,洋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能反射太阳光。这样,在太阳快要露出东方地平线之前,由于大洋的反射作用和大气层的散射作用,就出现了曙光。之后,太阳逐渐升高,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洋面对太阳反射角越来越小,曙光也随之减弱,于是就出现了“黎明前的黑暗”。但随着太阳的持续升高,天又会重新放亮。  相似文献   

15.
《自然》第一册第十三课“怎样测定太阳的高度”是本册教材的难点。学生对用“角度”表示太阳的高度不易理解。按课文中的制图方法来测定太阳的高度不仅麻烦,学生也不容易掌握。为此,我在教学中,自制了一种“太阳高度简易测定器”。这种教具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学生用它能很快测出太阳的高度。现介绍如下。器材:木板制成的量角器一个(直径30厘米左右)。大头针、图钉各一枚。宽1厘米、长13厘米的马粪纸一张。制作:在马粪纸正中划一条中心线,将一端剪成箭头形状,做成一指针。  相似文献   

16.
太阳高度尤其是正午太阳高度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这个知识点,应从以下方面来掌握。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一题一议     
解析:本组题以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为引入点,考查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和地理坐标。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极昼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地方时等。  相似文献   

18.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与应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常常是考试的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运用它解决生产和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准确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 (1)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相对与地平面的交角,也就是太阳的仰角。如图1,在整个昼半球太阳高度都大于零,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零,在任意时刻地球上太阳高度的分布都是以直射点为圆心成同心圆状分布的。如图2所示,A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从A点向四周呈同心圆减少,到晨昏线减少为00。直射点A所在的经线BC正值中午,达到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它的变化是从A向B、C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在昼半球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正值,在夜半球上为负值,图1中H1为正午太阳高度,H2为午夜太阳高度。图2为某纬线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此纬线上各地正午直立地表物体日影朝北,则此纬线的度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