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2月11日,一个沉痛的日子,88岁的霍懋征老师走了!中国失去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国宝老师”,《小学教学》则失去了一位敬爱的顾问、亲切的老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一生挚爱小学教育,建树颇多,影响深远。同时,她还一直关心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小学教学》创刊之初,  相似文献   

2.
对于美国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的成绩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准,教育家们现已开始乐观地认为,到2000年时美国学生的这两门学科可在8年内达到领先世界的目标。克林顿说:“今天得到的结果为我们点出一条取得更佳成绩的途径。”他是在1989年间举行的教育峰会上制订全美教育目标的一位主要角色。据第三届国际数学及科学研究(TIMSS)指出,美国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科学考试上超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世纪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两位世界公认的著名教育家,一位是毕生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的陶行知,一位是始终主张教育改革并贯彻实施的毛泽东。他们爱民、为民、救民,为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教育思想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批判地继承我国  相似文献   

4.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家。那么,班主任工作是“管人”还是“育人”?是“高压命令”,还是需要“情理相融”?是刻意追求表层的近期效应,还是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班主任工作,其教育目标的  相似文献   

5.
祁星 《江苏教育》2022,(22):12-15
“有教无类”是伟大教育家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多年来坚守孔子教育思想,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赋予“有教无类”思想新的时代内涵,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看见每一个学生,看见每一个学生不同方面的成长,看见推动学生成长的每一种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看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庄严神圣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作为艺术事业睿智机巧的一面,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四个字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反思包裹在自己身上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念,对于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教育要服务生活,贴近生活。基于此,文章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基础,谈谈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2007,(1)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由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来自全国的数十位科学家、科普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科学教研员和一线科学教师编写。教材编写组历时3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为指导,积极吸收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并努力将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去,从而完成了这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创新价值的小学科学教材。一、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落实教育…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诚然,这位教育家把教育这个不断推进着社会发展的社会基础部门的价值与意义说得很明白了。然而我以为,就教育的特性来说,教育还是个超前的事业,为此,现代教师不但要适应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科学教育园地,有这样一位辛勤的园丁——他以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通过搭建梯队、凝聚骨干、建立教研团队,创建了“团队先行,联片教研”的教研模式,形成了在教研员指导下,核心团队为龙头,不同层次老师共同参与的全区科学教研格局,培养了一支热爱科学教育、具有强烈研究意识和教研能力的骨干教研队伍,促进了本区小学科学教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兰本达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世界知名的科学教育家,20世纪40年代,她创造性地提出了“探究——研讨”教学法。1977年起,她多次访问中国,在北京进行学术演讲和教学实验,受到了我国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和小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2.
段心安 《小学自然教学》2010,(12):F0002-F0002
为期3天的“海峡两岸科学教育论坛”10月2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举行。4位台湾、4位大陆的科学教育专家就“天文教学”分别作了专题讲座。2位台湾、1位大陆的科学教师分别上了教学观摩课;专家及授课教师还分别和与会200多名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游府西街小学。  相似文献   

13.
朱媚 《教师博览》2022,(9):67-68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不断研究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立了三大教育理论,即“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和“创造教育”,对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内容为例,阐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不断研究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立了三大教育理论,即“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和“创造教育”,对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内容为例,阐述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智慧叫“亲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看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有其庄严神圣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作为艺术事业有其睿智机巧的一面。在同学的印象中,教师永远是板着一副拒人千里的冷峻面孔。无论年长年少,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四个字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中。 一个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反思包裹在身上的这种“尊严”: 一位教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  相似文献   

16.
杜威,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他反对传统教育的机械性和空洞性,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儿童为中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诸多相互联系的教育理念。列·符·赞可夫,前苏联著名的实验教育家,他以研究“小学教学新体系”而闻名,他提出“一般发展”的教育目的和“高难度”、“高速度”、“以理论为主导”、“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等相辅相成的教学原则。虽然两位教育家的思想形成的继承关系和背景各异,可他们两人的观点却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通过对他们俩位作一番分析和对比,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教学思想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借鉴他们的思想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7.
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的事业,而且是艺术的事业。”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比较多地看到了教育作为科学事业有其庄严神圣的一面,而忽视了教育作为艺术事业有其睿智机巧的一面。在同学的印象中,教师永远是板着一副拒人千里的冷峻面孔。无论年长年少,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四个字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中。一个发生在英国南部一所小学的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新反思包裹在身上的这种“尊严”:一位教师调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  相似文献   

18.
杨冰 《教师》2015,(14)
陶行知,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一直在为新中国的教育寻觅曙光.今人评价陶行知,习惯冠以这样的称呼——人民教育家、民主斗士、大众诗人. 陶行知是大众诗人,是一位诗人一样的教育家.从“永不会完稿的诗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到“乡村的乐园”山海工学团,再到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重庆育才,最后到秉承“新大学之道”的“无形大学”重庆社会大学,构成陶行知诗意教育生涯的壮美诗篇.这位诗意的教育家谱写自己作为诗人的生命历程的同时,亦是一位诗人教育家.不同时期的诗意与达观、热情与乐天,谱写出陶行知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勾勒出陶行知一代教育家、一位大众诗人的大师风貌.陶行知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踏踏实实地践行着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时又在脚踏实地地践行着诗意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姜允珍 《师道》2006,(6):10-12
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舞台上,活跃着鼎鼎大名的“三剑客”,特级教师路培琦就是其中一位个性鲜明独领风骚者。  相似文献   

20.
《小学青年教师》2008,(3):45-45
诚如本书副标题所言,“从苏格拉底到杜威”。在横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西方教育史上各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20位思想教育家可谓悉数登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位伟大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同与之相应的三介著名的教育命题“美德即知识”“教育是一种艺术”“如何获得美德”在这里交相辉映。德国教育“三剑客”“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与“德国教师的教师”第斯多惠在这里实现跨越性的“历史会晤”。凯兴斯泰纲的“公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