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成可 《湖南教育》2003,(18):40-40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事物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发现事物的优点,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只有发现事物的缺点,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写字训练更是如此,它总是在比较中寻找不足,再练习、再比较而逐步提高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写作时应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需要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有感而发.而作文的命题就尤为重要.本文从作文命题的主客观方面出发,对作文命题进行探究.以激起学生表达的强烈愿望.使其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3.
石贶晨 《教育艺术》2006,(12):36-36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句话说明了学校的一切事物都不足简单地、孤立地存在的,它们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用心去观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每一件事,善于发现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反例。反例.就是故意变换事物的本质属性.使之质变为其他知识.在引导思辩中.从反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否定例证。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内涵与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课标在第一学段写话方面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能从写话中体验到快乐的少之又少,他们普遍对写话兴趣不浓.一听到写话就蹙紧了眉头,不知如何下笔。为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了低幼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创新,创新中用实践检验。奥斯本是创造学和创造工程之父。他发现大部分人的思维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事物,对问题不敏感。即使看出了事物的缺陷和不足,也懒于去进一步思索,不爱动脑筋,不进行积极的思维,因而难以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过折叠、拼合、画图、度量等操作,可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但足,这样得到的感性认识,有时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的和片面的现象,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有时甚至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就是疑点.它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认识的事物而又不能应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弄清它时产生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现阶段大力倡导的探究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的探究学习活动.并且教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去发现新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地进行探究活动直接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专家研究发现:儿童所认识的周围世界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而是综合的、整体的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小学是儿童由原始地认识世界向科学地认识世界过渡的起步阶段.课程适度综合更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更有利于儿童认识能力的渐次发展。小学科学课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典型代表”,学科学习必然走向综合化。  相似文献   

11.
梁桂珍 《考试周刊》2012,(81):136-137
对高中物理进行系统化的概括,可以发现很多规律是类似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人类比法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感到陌生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的目的。通过类比,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本文主要从师生在探究式教学法中的地位以及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人手,浅谈它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具体的。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来有的恩考。对已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指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创造性的。创造性慰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万象之中.去发现那个相对不变的东西,即认识事物之间共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何谓创新精神,从本质上看,创新就是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按照新关系形成作品(精神的与物质的).此外的“新”,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历史从未有的首创事物谓之新,二是在特定群体(班级、年级或学校)中是鲜见的,同样是有新意.对于中学生来说,涉及前者是很少的,但踏足后者却是很多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凡学生能够发现新问题,追求新关系,探索新规律,巧解一道题,寻求新颖独到的解法,有创意地设计一道题等,都是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记忆单词有一定的难度,记忆英语单词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学实践证明,有些英语单词具有相似或相对的特征,记忆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事物,比记忆不相联系的事物的效果要好很多。由此可以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4、5自然段。2.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4个,掌握词语13个。3.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从比较开始,有比较,就能认识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初中数学教学如何通过比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得更快,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试就运用对比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粗浅的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主动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 ,观察的对象往往是图形、文字符号表达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俗话说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 ,其目的是要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有序、细致、深入、全面地进行观察 ,捕捉各种有效的信息 ,以发现解题思路 .1 层次分明 ,有序观察为了全面掌握对象的有效信息 ,防止重要信息的遗漏 ,必须分层次有条理的进行观察 ,可以从事物的局部再到整体 ,或从事物的整体再到局部进行观察 ,也可变换观察的角度 ,按事物的结构特征逐一进行观察 ,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出…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事物和事物之间规律的反映;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发展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