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素有“三库”之称。其一是调节长江的“天然水库”,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都汇合于鄱阳湖再入长江,通常水位时水面约三千多平方公里,高水位时约四千平方公里;其二是全国闻名的“粮仓油库”,鄱阳湖地区是江西主要产粮产棉区,油脂生产占全省35%;其三是鱼类繁殖生长的“天然鱼库”,鄱阳湖鱼产量占全省捕捞量的7O%以上。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的北部,与长江有一狭窄水道相连,在雨水充沛的时节,该湖的面积能够扩张到3500平方公里,但是在天气干旱时,该湖的面积就会收缩到1000平方公里以下。 2004-2005年,欧洲环境监测卫星(ENVISAT)上的雷达传感器被用来定期监测鄱阳湖,卫星图像已经显示出鄱阳湖水域循环变化状况。一年当中,鄱阳湖丰水期面积是枯水期的3倍。这样的检测有助于加强对鄱阳湖一年中各种变化的了解,减轻洪灾和改善环湖地区生态环境。这是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的龙计划(Dragon Program)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的北部,与长江有一狭窄水道相连,在丽水充沛的时节,该湖的面积能够扩张到3500平方公里,但是在天气干旱时,该湖的面积就会收缩到1000平方公里以下。  相似文献   

4.
共青城.位于庐山南麓、鄱湖之滨。现辖一区三镇.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京九铁路、昌九高速贯通南北.昌北机场、九江机场翼辅左右.水路经鄱阳湖可直抵长江。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面对那微波粼粼的湖泊,陶醉于美好的自然景色时,可曾想到,这浩大的湖泊竟也会逐渐缩小消亡.如据史书记载和考古证实,我国古代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湖曾多达19个,但目前这些大湖大多数已经湮没,荡然无存.罗布泊,蒙古语意为"汇入多水之湖",水面达3000多平方公里,而今,湖面干涸.即使鄱阳湖、洞庭湖、太湖这样的大湖,面积也已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6.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加速城镇化建设阶段,转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走低碳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建设现状以及推行低碳城镇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城镇化发展对策,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城镇化建设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进入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研究成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思路与对策,有利于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推动"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的设置思路与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是鄱阳湖经济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要素进行现状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5日~10日,由江西省科协、江西师范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和国际鹤类基金会等联合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协等资助的“鄱阳湖湿地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在南昌隆重召开。与会的中外学者就鄱阳湖湿地生态与生物保护、鄱阳湖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鄱阳湖人-地-生态-耦合系统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并就鄱阳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和目标保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基础和国务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本文从"强化绿色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科学研究水平、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三方面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吕途 《青海科技》2014,(2):38-39
<正>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它既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海拔3196米,比国内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倒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这里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湖的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润润  邓祥征  金琴  郑新奇 《资源科学》2011,33(11):2169-2174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经济增长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对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持价值。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案例区,利用1978年-2008年人均GDP与鄱阳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数据,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鄱阳湖水体TN、TP浓度随人均GDP增长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的关系具有库兹涅斯曲线(EKC曲线)特征。鄱阳湖水体中TN、TP浓度随经济增长而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转折点分别位于人均GDP为8600元/人、7400元/人(以1977年为基期计算)时。目前,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与环境政策的影响,鄱阳湖流域的氮磷排放量已出现下降趋势,但为保持鄱阳湖水质的持续改善,鄱阳湖流域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控制氮磷排放,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奇  薛晨阳  夏军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2):1894-1902
变化环境下鄱阳湖近20年来水文节律发生了显著调整,水位持续下降,干旱化趋势严重。2022年鄱阳湖更是遭遇特大干旱,水位刷新历史最低记录。鄱阳湖极端干旱给湖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文章基于长时间系列气象水文数据分析、已有研究结果及水文预测模拟,分析了鄱阳湖干旱的影响与成因,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环鄱阳湖区域实施污染净化型农业的产业化是控制湖区面源污染,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策略。本文论述了污染净化型农业特点及其在鄱阳湖实施产业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适合鄱阳湖区域特色的污染净化型农业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湖流域的开发和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是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任务。节能减排工作是大湖流域环境治理的研究重点,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节能减排系统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节能减排系统的3个公共因子:资源利用率、绿色能源、政策措施,并由此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可持续发展能源、制定合理政策措施的三大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翊泉 《科技广场》2011,(8):145-148
生态农业作为能够较好克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科学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这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撑。鄱阳湖地区应当抓住国家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好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将空间布局和其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拘于自身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和模式选择,敢于创新并探索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被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能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 为确保鄱阳湖上游的土地,森林涵养水源,保护鄱阳湖有一湖清水,作为资溪老科协的科技工作者,现就资溪如何配合提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提出些粗浅的想法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一进一步巩固发展林权改革成果落实山林权益,调动林农积极性,构建资溪生态林业强县,为涵养优质鄱阳湖水源奠定基础。资溪县的林改工作被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水资源污染情况的分析,得出该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调研问卷,对鄱阳湖流域的农户展开了入户调研,并且对有关农户鄱阳湖污染的主要原因、农户接受补偿方式的意愿、补偿金额进行了分析,从提高农户文化水平、水资源保护意识方面提出保护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区域的建设不但要求经济的发展,也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为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调查,从最基础的民俗体育文化入手,挖掘、弘扬环鄱阳湖地区文化,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