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育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彰显出巨大感召力。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课程基本特点的语文学科进行着“凤凰涅檗”式的自新。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核心内容,一直被强调被关注,却一直未能走出困境;作为语文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美育存在着“忽视美育”“误解美育”等问题。作文教学审美化是新课改中高中作文教学的自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生活,生活是语文。语文的博大精深,就是生活的奥妙无穷。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走进语文;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是语文的思辨与顿悟;生活与语文一起喜怒哀乐,所以“以人为本”是生活的生命至哲,是生活追求、遵守的规律;同样“以人为本”是语文“人文性”的核心,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人文性”(文化性)作为语文学科的第二属性,并进一步指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以人为本”是培养“人文性”的前提条件;广泛自主的阅读实践是培养“人文性”的基本途径;平等的师生观是培养“人文性”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说:“我们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革命的新视觉来重新审视美育,得出的结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美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审美情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弘扬的是“人文精神”。那么,作为万科之母的语文在教学中应如何体现其人文性呢?本文拟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两方面来浅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教育又有了创造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是时代赋予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美育。在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成的。”(周扬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要性。缺乏审美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语文教育,缺乏审美意识的是成长“发育”不健全的学生。所以,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小学“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初中“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高中要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审美能力”,体现了审美教育的延续性、阶段性和层次性。那么,语师如何当好向导,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审美的神圣殿堂呢?一、讲究形象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相似文献   

8.
周二梅 《科学教育》2004,10(3):52-54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美育是语文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年学生在美的体验中会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陶冶和净化。语文教师是美育的施教者,其“身教”即示范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为,语文教师的“身教美”主要体现在情感之美、引导之美、学识之美、鼓励之美、语言之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键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生活作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所以说语文美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向所在.语文美育实施好了,才是更人文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的心灵,使之向善,此之谓美育。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使它具备了实施美育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本文现从诗歌教学出发,就诗歌的美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文教学美育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美育在80年代曾经风起云涌,几乎每一本语文刊物都在连篇累牍地谈论美育,冠以语文美育的专著也出了多本。对此,你一定印象颇深吧?  ●的确不错。当时谈论美育成了一种时尚。好像不跟美育挂点钩,就有落伍之嫌。然而,曾几何时,“昨夜西风凋碧树”,美育园地落红无数,几近荒芜。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影响。8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空前的“美学热”,这是当时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成果。语文教学因为自身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和优势,应运而生也出现了“美育热”。随着社会上“美学热”的降温,语文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足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历年来被誉为各学科的“基础”,因为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富有人文性。学好语文,能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和创造性地思维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挖掘语文的人文性特征,重视美育和德育的渗透。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名篇佳作的学习中,感知、体验较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时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在认同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易垒酚:“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即“文化、  相似文献   

16.
戴海霞 《广西教育》2013,(37):13-13
生态美育最初是基于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审美关系调节,探讨人类精神之路的美学分支。二十世纪中后期,生态美育受到语文教育界的关注,旨在促使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蕴与生态审美观相结合,用以培养青少年与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共生的自塑能力,从而体现语文教育的均衡性、亲和性以及完整性。一、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的必要性小学语文生态美育教学一方面源自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培育需求。小学生尚且处于“自然人”阶段,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样式与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肩负的重大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和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个体的独特体验,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为此,语文教学应特别重视运用“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在工具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在整合中渗透人文精神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材的组合更加趋于科学化。师生可结合实…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从本质来看,人文性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对学生长远发展带来裨益,这一理念与陶行知先生关注学生内在需求观点不谋而合。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当前仍跳不出“应试教育”禁锢,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长远发展,导致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缺失。文章提出了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文语文”是在人文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文语文”本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不偏废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