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视的苦恼     
我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可是,我的眼睛却偏偏过早地近视了。医生说是假性近视,可以治好。妈妈整天让我做眼力保健操,我却三下五除二地做完了。因此,我的视力慢慢地越变越坏。那次,我正在大街上走。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没有呀,后边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又往前走。突然,一个人在我的背上拍了一下。“唉,原来是你呀。”我说,“吓了我一跳。”“我叫你好几声,你向后看时看到了我,为什么你不理睬呢?”她问我。“我、我……”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谁让我这双不争气的眼近视了呢。还有一次,我…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07,(8):14-14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看国际新闻,因为讨厌那些拗口的国名和人名。但是,工作原因,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了解这些信息。呵,一接触,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是太有意思了。在节目里,战争使我担忧,和平使我安宁,趣闻令我开心。有了种种不一样的新闻,我才有了与别人在一起的更多谈资。真的很感谢我从事的新闻工作,它虽然给我的日常作息带来了晨昏颠倒,但它更给了我一个多彩的世界。我很喜欢它,也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到它更大的进步与变化。  相似文献   

3.
感恩不避亲,在这里我要花点小篇幅,稍微谈一谈我的导师王锦贵教授。 王锦贵教授和我的师生关系是天作之合。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老家在豫东的洧川,我的老家在豫西的栾川,都有一个川,我们是一个省的老乡。更巧的是,王老师的名字和我父亲的名字只差一个字,凡是熟悉我的人,听到我导师的名字,一准会认为我的导师就是我的亲叔。因为这两层原因,所以我很少向我的家乡人炫耀我的导师,我很怕那些联想丰富的四邻们以讹传讹,由此怀疑我考上北京大学的正当性,还以为我开了多么大的后门,走了多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没有技进高等学府的大门,当亲朋好友都在忙着为我选择道路时,路却选择了我。从此,牛仔服换上了庄严的军装,我告别了生我养我爱我的故园,踏上了征程。365里坎坷路途,365个忙碌晨昏,我长大了,再也不相信世上真的会有世外桃源,不再沉醉于过去那美妙的梦幻,生活使我懂得了追求与奋斗的真正含义。后来,老报道员交给我一台简陋的照相机,赠送我一支钢笔。从此,这台相机和钢笔伴我跋山涉水,走村串乡,苦苦追求新闻写作的真谛。我把目光对准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我不敢奢望成功的鲜花在等待着我,但那种不熄的信念之火从来也没有放弃…  相似文献   

5.
提起我的广播新闻生涯,我不由得想起了21年前的自己。 刚接触广播那时候,纯粹是属于喜欢,出于热爱。然后在这21年间,我手中的话简带领着我走进了一种更为丰富的生活之中。绵绵数十年我开始明白一种责任,我和我生活的地方开始多了那么多的默契,开始拥有那么多理解。  相似文献   

6.
放弃的学问     
乐音 《出版参考》2007,(8):52-52
十三岁那一年,我面对人生的第一个叉路口:是继续深造音乐,还是放弃音乐主攻学习。我当时真的很痛苦,让我放弃学了十年的钢琴,忍痛割爱,我舍不得;可让我放弃学习,在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无知的我怎样立于不败之地?两者兼顾我没有如此的精力。正当这时,爸爸替我做出了选择,从此钢琴做了我剧中的配角,学习成了我剧中的主角,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可爱的母校,几年来,感谢您对我的培养,使我成了一名娴熟的模具制造工程师。正因为我拥有此技术,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苏州某科技有限公司,当了名技术课长。从此,羽翼渐丰的我,终于跨出了实现自己精彩人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何时我的生活停顿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却总感觉百无聊赖,好像丢失了自己,丢失了灵魂,丢失了一切。对着电脑傻笑的我,真的很傻,很无聊!一向最讨厌做无聊事情的人,但这一年多来,却一直在做着最无聊的事情,而且乐在其中。我是谁?我在干吗?我找不到以前的自己了!  相似文献   

9.
花儿开了     
开学已有半年,我仍不适应初一生活。对我来说,初一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我知道,我有这种心态完全属于我个人的错误。可是……一夜之间,风雨过后。推车进入校内,我感觉到了雨后的那份甜畅。屋檐上的一滴水调皮地滑落到了我的脸上,我被冰得一惊,似乎从睡梦中惊醒。我一往情深地回头看了一下那些可爱的花骨朵,这回不跟以前一样,我有一种特别的收获———花儿就如我,我就如花儿。看见了吗?校园里的那一簇簇花儿,就在这一上午,所有的花骨朵绽开了笑脸。芬芳欲吐,美丽动人。我此刻,已知道,不是什么美丽、漂亮的事情,都能够一下子完…  相似文献   

10.
新的起点     
郑雪君 《新闻实践》2005,(11):12-12
我有幸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并赴京参加庆祝第六个中国记者节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感到既光荣又惭愧。感到光荣,是自己在新闻战线的辛勤耕耘得到了组织和读者的肯定;感到惭愧,是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有那么多优秀的同行,比我干得更出色,但荣誉之冠却戴在了我的头上! 此刻,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温州晚报这个舞台塑造了我。 温州晚报让我“破釜沉舟” 1993年1月,对我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当时33岁的我,来到刚刚创办的温州晚报当记者,而之前我对于新闻完全是个门外汉,所凭借的只是自幼对文字工作的热爱。因为热爱,我毅然断了自己的后路。当时,  相似文献   

11.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说我觉得黯淡,并且不因为钱,请相信我是诚实的。 那一天,我小心翼翼地向人开言,请她百忙之中,拨冗帮我查查某笔我至今没收到的款项,是财务还是邮局出了问题。此事拖了半年多,大约人家电早不耐烦,借势翻脸:“上面怎么安排我也不知道,你要是觉得我贪污了你的钱那你去领导那里告我好了,我也不欠你什么。”刷一下就消失了,是把我拖进黑名单了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我又一次拿起了《当代》2003年第6期。此书中的其他作品我都看了,就因为不喜欢农村题材的作品,我一直没兴趣去看占了很大篇幅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但那一个夜晚,因为无书可读,我硬着头皮开始读《中国农民调查》。没有想到,我读它几近读到了清晨。我的心海  相似文献   

14.
我为什么要写战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有人称我作家了,不久我又发现我被人称为战争小说作家,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说有没有必要接受“战争小说作家”这个称谓。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确实写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小说,并且给人的感觉我是以此为创作主项,从这个意义上讲,被人定义为“战争小说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牵强。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头看看了,我为什么要写战争小说。 事实上,不仅是战争小说,就连战争这东西,我本来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参军到了军营,并不是冲着战争来的。天晓得怎么会那么巧,我…  相似文献   

15.
畅敏 《西安档案》2007,(6):33-34
大家好,我叫畅敏,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书记员。可能大家会发出疑问,我、档案、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我看到“纪念《档案法》颁布二十周年”这个演讲题目时,我也在想,我能讲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思绪良久,我才意识到从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我、档案、法律就紧密地、明显地联系在一起了。首先,我是一个社会性的人,与生俱来就建立了各种档案。其次,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知法、懂法、守法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应用、传播法律。最后,我是一名人民法院书记员,是一名诉讼档案的立卷人,严格依法收集、保护、建立法律档案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娟 《档案天地》2009,(1):14-14
大学毕业后,我走上档案工作岗位,“弹指一挥间”已有五年的光景。自从我市开展“建家庭档案 促和谐唐山”活动以来,我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爱人说我“职业病”犯了,看见我翻箱倒柜收集材料时的样子,他也爱上了整理。  相似文献   

17.
和书的缘份大约是在十四五岁时结下的,那时候我是人民大学附中的学生。或许是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政治上比较松动,学校图书馆那间只为教员开放的阅览室,居然对学生敞开了大门。每天下午例行的体育锻炼一完成,我就一头扎进了那四壁满布书架,中间也立着一排排书架的大厅。那时我觉得,让我走进这么一个地方,又赋予我在这里东翻西翻的权利,就跟把我放进了天堂一样。是的,我过去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更没有这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1934年,国民党无锡县党部,逼我填《共产党员自首书》。我当时根本不是共产党员.连共青团员都不是,我怎么能填《共产党员自首书》?填《共产党员自首书》就等于背叛党,我怎么能背叛党?但当时国民党无锡县党部却逼得很紧,先是传讯我,把我叫去训话,发给我空白的《共产党员自首书》让我填。我不填,就叫我把它带回家,想好后再填。我仍不填,就派特务来纠缠,三天两头要我交出《自首书》。我当时正在读高中,不愿抛弃学业,采取拖延战术。后来他们对我说,再不交出《自首书》,就“不客气”了。我知道拖不下去了,再不填,就要逮捕我。我不得不在这年的10月,带着空白的《自首书》,逃往上海,把它交给了我认识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我爱单位     
我是一个有单位的人,在某局上班。作为一个单位人,我最大的感觉是有靠山。单位是我的衣食父母,单位是我的上帝,我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单位,单位是我的一切。我的全身上下都打上了单位的烙印,我不知我是单位,还是单位是我。  相似文献   

20.
失去的岁月     
周国平 《出版参考》2009,(12):34-35
上大学时,常常当我在灯下聚精会神读书时,灯突然灭了。这是全宿舍同学针对我一致作出的决议:遵守校规,按时熄灯。我多么恨那只拉开关的手,咔嚓一声,又从我的生命线上割走了一天。怔怔地坐在黑暗里,凝望着月色朦胧的窗外,我委屈得泪眼汪汪。年龄愈大,光阴流逝愈快,但我好像愈麻木了。一天又一天,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就像水滴消失于大海。蓦然回首,我在世上活了一万多个昼夜,它们都已经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