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是负责我党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中联部档案处保管着建国以来我党对外工作的档案10多万卷。近年来,在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我们往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编研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2.
建立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动态管理边志海中联部作为党中央的外事机构,其职能是代表党中央开展同外国政党和友好组织的交往工作。档案处主要任务是对中联部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通过近40年的发展,现拥有文书档案近万卷,照片档...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洞察国际风云,把握历史脉搏,引领世界潮流,提出一系列原创性外交战略和重大理论倡议,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档案对外交流合作是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前,作为我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外援助”这个“关键词”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对于上点岁数的中国人来说,“外援”一词并不生疏。但是,有关我国“外援”的具体情况及统计数据,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随着外交档案不断解密,新中国的“对外援助”也已不再是秘密。在近日向公众开放的、至1960年底的外交档案中,记者发现含有对外援助字样的标题竟有200多个。  相似文献   

5.
李晶 《档案管理》2015,(5):86-87
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档案是进行地名管理、推行地名标准化、开展地名研究的基础;是地名管理的科学依据和提高地名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地名档案也是相关学科科研工作的重要资料和国家建设及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料,还能为国家维护领土完整、外交及国防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随着各地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和地名工作的蓬勃发展,地名档案工作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地名档案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1.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档案部门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沈阳市和平区档案局重点抓了档案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党的建设服务,为社区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已有180余个单位档案管理达到省…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是为党的档案工作和国家档案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奠基者和开创者。翻开党的档案事业史和新中国档案事业史,周恩来的名字随处可见。追忆90多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周恩来对国家档案事业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奠定党的档案工作的基础1926年冬,28岁风华正茂的周恩来来到上海。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1928年7月,在党的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在上海一共工作了5年,一直至1931年12月才离开上海进入江西  相似文献   

8.
论国家对外传播的通道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外传播的通道包括官方外交通道和非官方外交通道。非官方外交通道又包括公众外交通道和民间外交通道。本文在论述上述几种传播通道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奥运风波中的中西舆论对决——西方国家打出几张牌(官方通道的政府牌、国会牌;民间通道的媒体牌、智库牌、NGO牌、民意牌);而中国只有一张政府牌——这一案例,分析了中西方国家对外传播通道利用的优劣。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拥有最多的传播渠道,那么,它对如何解释问题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亦即,有效的国家对外传播,应置于多渠道传输框架之下,即由政府(及议会)、政党和多元化的民间团体(智库、NGO、新闻媒体)共同担当传播通道。  相似文献   

9.
档案工作服务国外用户是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对外文化交往的一个方式。在已有法规基础上,档案工作服务国外用户还可以在"涉外"档案资源专题储备、与多部门联动开展涉外活动、找寻更多政策法规支持等方面寻求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德国档案界的对外交流工作基础扎实,形式多样,具有独特性和国际影响。本文通过对德国档案界对外交流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了德国档案界对外交流工作的特点以及对外交的影响,力求展示其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外交档案走向社会的途径和方式李星外交档案是主权国家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保存下来的文件、照片、影片、录音录相带等多种信息载体的总称。广义的外交档案应包括国家权力机构及政府各部门在代表本国与外国相应机构或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档案。但一般人...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笔者基于国家对外传播=国家(对外)行为+解释国家(对外)行为这一框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及舆论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正是其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档案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之一,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档案部门负有保护、传播、开发历史文化的重任,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在论述档案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档案工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多做贡献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本研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以及舆论外交(包括媒体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是其中之一的经济外交载体。文章从国际经济论坛、经济谈判、能源外交、公司外交与国际经济援助等方面,阐析了经济外交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俭奎 《兰台内外》2022,(35):43-45
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是档案工作的底线。新时代,国家安全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树立新的档案安全观,维护档案安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档案安全一旦出了问题,将对国家安全、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抓好档案安全工作,是所有档案工作者必须履行的使命任务,是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档案工作的视角就如何确保档案安全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以期为今后的档案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助推档案工作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4日至9月25日,我们外交部档案馆档案业务指导小组一行二二人,前往我驻加拿大、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使馆和驻温哥华、多伦多总领事馆,帮助以上各馆建立规范的档案工作。驻外机构人员流动大,且来自不同单位,再加上所处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诸多因素妨碍着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外交工作的迅速发展,形势所迫必须建立规范的档案工作以适应对外交流、交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部分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源,但是日本的档案工作在战后曾经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与日本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发展了资本主义,但由于日本是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人力、财力主要用于对外侵略战争,不肯在档案工作方面花费钱财,甚至以紧缩财政开支为理南压缩档案机构,限制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日本政府战后于1971年建立名为“国立公文书馆”的国家档案馆,主要负责管理除国防(军事)和外交档案以外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重要论述有其严密的生成逻辑,丰富的核心意涵,以及明确的实践向度。生成逻辑回答了这一重要论述“由何来”的问题,在理论上赓续了马克思主义档案观,在文化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档案思想,最终生成发展于习近平在地方及中央工作时的具体实践。核心意涵指明了档案工作“怎么看”的问题,包括档案价值论、档案地位论、档案党性论、档案治理论、档案服务论。实践向度指明了档案工作“怎么做”的问题,即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做好“两个服务”,践行“三个走向”,推进“四个体系”建设。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重要论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时代做好档案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