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论是在一种"合和"理论范式下逻辑展开自身的理论经纬的."合和"有调和、通融、化合之意,它追求的是动态平衡与多元共生的理想局面;以"合和"为思维指向与理论内核的"合和"理论范式造就了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叙述策略与体系构成.从"和如羹焉"理论意义的生成,经汉代新儒学文论、"唯务折衷"的"双星"体系范例以及情与礼、理通融下的文论体系构成,中国古代文论向我们展示了其"合和"的品养与理论维度.面对中西文论的交流与碰撞,"合和"理论范式应该成为我们当前文论建设可以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4年6月21日,“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等高校的20余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经过会议的认真讨论,与会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诸多问题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4.
5.
职业教育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主要研究范式包括:传统范式、基本研究范式、起点范式、方式范式、要素范式、工作过程研究范式、问题研究范式、取向范式等;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任务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多学科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等。通过阐述职业教育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它们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研究范式”是教学论领域一个基本而重要的课题.20余年来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这一课题,研究主要涉及教学研究范式的内涵和类型,各类教学研究范式的产生、发展、功能和特征,教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和发展趋向等具体问题.文章试对20年来我国“教学研究范式”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反思,以期对探索教学研究新范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如所周知,为了应对当代中国学术所遭遇的学术范式危机与精神状况危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术史与思想史反思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言述因而也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艰难的蜕变时期,某种新的学术范型与思想范型的兴起似乎便成了指日可待之事。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学术史反思意识的自觉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学界真的获得了某种学术转型与思想转型的自觉。当代中国学术持续的细密分化、实证化和学院化趋向与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的问题意识的匮乏和表述方式的千篇一律就是现实的明证与表征之一。学术似乎已越来越名正言顺地成为一种技术和名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议题。历经三十余年的演进,建立和发展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以促进教师学习、提升学校效能已成为各主要国家教育政策与学校改革的共识。与之相应,研究者对不同情境中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也已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探究,然而已有研究都未能系统检视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研究与实践所持的价值立场、求知兴趣与研究意图。借鉴哈贝马斯所界定的认知旨趣,我们归纳了已有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研究所遵循的三种研究范式(技术性、实践性与批判性研究范式)及其衍生的六种研究论述(重构论述、效能论述、社群论述、文化论述、批判论述与转变论述),总结了不同研究范式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所持的基本主张、研究重点与发展概况。基于本文所做的范式性分析,我们讨论了研究者应该如何看待三种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并展望了不同范式中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定时期的文学研究术语中总会出现若干高频词,高频词能体现某一时期文学研究的症候。近年来,"范式"被广泛使用并成为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话语,使得文学研究呈现出表述的"范式转向":都用"范式"言说自己的理论创见。"范式"话语的广泛使用,除了与"范式"自身所具有的"革新"内涵、知识资源更新中"语词的迁移"现象相关之外,还与"范式"话语所形成的语境压力有关。由"范式"话语所形成的表述范式,不过是诸多关于文学解释中的一种,因而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模式并未形成根本的断裂。学者们对范式理论的重视不仅反映了其重建文学"本质论"的企图,还表明了在价值失范的情形下重建价值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1 “研究范式”与“研究传统”随着数学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方法的问题自然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可以看成数学教育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人们已经由唯一着重研究方法发展到了更为重视相关的研究范式或研究传统。例如,美国著名数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女性和男性一样积极地参与着人类各项文明的创造活动,男女两性共同构建了社会的文明,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男性占据着中心地位,而女性长时间地处于边缘位置。从意识形态发展的角度,阐述女性文学的历史境遇,揭示女性文学的“女性”失语原因以及探讨女性文学的价值和出路。  相似文献   

12.
齐海英 《高教论坛》2010,(1):54-56,63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因其与现代接受者文化背景差异及时空间隔久远而产生现代研习上的困惑与障碍,影响了接受者的学习效果。接受障碍具体表现为:古代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障碍;历史文化语境的隔阂;相关文学创作实践的认知与理解缺失等。基于存在的以上问题,采取如下教学策略:重点理论文字资料的采择及学习者课下的独立预习;理论生成文化背景的延展介绍;重点作家的了解与作品的体验性研读等。期望在以上措施的实施中,学生的接受能呈现更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发展变化的历史文化大背景的"外因",从思想精神内涵的"内容",从体裁、样式、创作方法的"形式"等多方面探索研究,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十大特征:随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受大文化环境的影响发展变化;具有时代特征;重视思想性;重视民族精神;重视群体又个性鲜明;诗词为正宗、散文为大宗,多种体裁互促互进;具有抒情传统;具有音乐美、语言美;具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种主要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对当代法制文学创作和欣赏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应进一步从内容到文体等多方面拓展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范围 ,追溯“公案”渊源 ,突破“公案”题材束缚 ,研究揭露封建家族法规和封建伦理道德的作品以及人民盼望整治社会治安、惩治社会公害的作品。要对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采取范围广阔、视角多维的方式方法 ,逐步使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研究形成体系 ,为我国第一部《中国古代法制文学史》诞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古代文论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首先,古代文论教材编写的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比较僵化的思想走向文化诗学的思想;其次,古代文论教材的体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单一的一种“史”的模式分化为或侧重“史”、或侧重“论”、或侧重“料”即古代文论原典的三种模式,并且,三种模式都有一种再走向综合的趋向;第三,古代文论教材的针对性日益增强,并走向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异常丰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穷尽文学资料偏爱情怀,史学倾斜等问题。从民俗学角度去研讨与观照古代文学。则是当前具有意义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强调“知行统一”、“躬行践履”,忌“因循”,重“发展”,注重德识才学创新素质的培养,蕴含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思想。对这些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丰富现代教育观念和学习科学。  相似文献   

18.
“他者”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讲求作家创作与其阅读接受的外国文学间,并不总能用事实来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一书,分析中国古代中对外域文化现象载录时,体现的华夏中心主义等“他者”视界,还从以古今不同文化观念差异中,看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等现象的理解、古代社会两性关系的文学表现。以及“他者”眼光中,某些现象与问题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如佛经母题在中国的接受变异。该书还试图结合一些主题史、母题史和意象主题史来展示主题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并总结古今文学研究实践中的主题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斋文化意蕴深远。书斋藏书来源途径多种多样,每一种途径都有其历史背景,包含了深厚的人文思想。书斋藏书是一种文化,而考察书斋藏书来源则将对这种文化的研究引向了深入;不仅仅在于探寻其来龙去脉,而且探知到其背后深藏的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和中国古代文化深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古琴音乐的文学旨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式样之间是相互融通、渗透的.诚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样,古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显学在制作、标题、题材、音乐形象、审美旨归等方面皆显现出浓郁的文学旨趣.文章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式样之间的相互联系、别样艺术需要其他艺术门类的帮衬、古琴音乐厚重的文化底蕴,进而领略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音乐家的整体文学素养,彰显中国音乐艺术的"文化镜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