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业率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信息的主要统计指标。就目前看,世界普遍采用调查失业方法作为失业率的统计方法。而我国一直采用的登记失业方法统计的失业率已难以真实反映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与就业状况,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瓶颈。文章通过揭示调查失业率与就业公共服务的内在逻辑,阐明调查失业率可以增加就业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即"有利于政府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服务供给,有利于建设精准的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有利于制定全面科学的就业公共服务政策,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机构",从而为提高就业质量增加有效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完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对于更好地发挥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人才服务机构中存在机构设置不统一,职能性公共服务与市场经营性服务两类业务混淆不清等问题,通过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改革和规范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基本思路,并提出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应构建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立足于公益性服务,同时发展有限的市场经营性业务,加强监管,不断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开展程度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体系,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工作开展,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网站建设,加强大学生职业测评、职前教育等几个方面有助于毕业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接受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有利于提升高校就业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以及普通民众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如何保障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也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廷奇教授的新著《转型与变革: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以我国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为背景,分别从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业体制机制、就业市场建设、高等教育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困境:从政府、高校、社会和市场  相似文献   

5.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是实施人才战略的系统工程。其系统要素政府、高校、学生、单位和市场五个角色相互作用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大联动"机制,其目标责任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推动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其实现途径之一就是系统要素都要建立内部的大学生就业"小联动"机制,即政府要建立"发展经济、政策保障、治理就业"的联动机制,高校要建立"特色招生、精心培养、服务就业"的联动机制,学生要建立"奋发学习、个性成才、理智就业"的联动机制,单位要建立"联合培养、创新发展、推动就业"的联动机制,市场要建立"完善体制、优化配置、指导就业"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应熟悉政府机构、军队和公检司法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教育功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信息和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应熟悉各类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教育功能,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招生就业、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供服务;应熟悉群团组织、医疗卫生、慈善机构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教育功能,为师生发展提供思想教育、医疗保健、身心健康等服务保障;应熟悉各类文化、艺术、体育等服务机构的教育功能,为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提供服务。要与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协调、稳定、开放、共享的机制,从而优化学校外部环境,不断激活学校内生动力,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基层就业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基层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思想观念有差距等等,使得大学生在基层"下不去、呆不住、干不好"。因此,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利用媒体公共服务等有利因素,建立基层就业长效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良好基层就业社会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助于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保障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为此,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财政投入,理顺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机制,构建立体的就业市场体系,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就业体制体系和监督体系,高校要形成良好的人才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政府和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服务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载体和必要途径。这一体系包括规划与发展服务产品、服务方式、服务组织机构、服务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供应链构建与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面对两个市场:生源市场和就业源市场.高职院校的运作要围绕这两个市场的需求进行.为此,高职院校应将职能范围扩大至生源和就业源,建立以生源-学校-人才就业服务机构-就业源(用人单位)为主链的学校供应链体系,并辅以专业技能差异化培养,提高学校教育柔性、建立统一的决策系统和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以更好地满足两个市场的需求,获得充足的学员供应和就业岗位供应.  相似文献   

11.
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就业信息化建设、就业市场建设、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着力构建领导主抓、部门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12.
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省级就业市场不仅是政府部门实施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也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点。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联合协作,向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当前人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普通高校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困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指出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失衡,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就业服务机构功能不健全以及普通高校就业市场认可度不足等因素是造成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就业弱势大学牛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高校以及毕业生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关对策,如就业岗位增设、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院校就业品牌创立,毕业生可就业性塑造等方面来改善当前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要求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保障中承担更多责任.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转型的过程中,以政府干预为特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大学生就业需求、就业供给和就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其限度也逐渐显现.大学生就业政策调整旨在建构政府调控和引导大学生就业,政府与高校、社会和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的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要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主要从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体系建设和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分析了完善和健全市场就业机制的依据和基本内容。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体系、建立完整的劳动培训体系和建立再就业服务机构等几方面提出了完善和健全市场就业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是美国的"多元供给"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服务外包"模式;三是英国、德国的"混合"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高校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相衔接、岗位供需匹配与岗位供应开发相搭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服务主导相协调、短期技巧指导与长期教育指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同时,应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8.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是美国的"多元供给"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服务外包"模式;三是英国、德国的"混合"模式。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高校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相衔接、岗位供需匹配与岗位供应开发相搭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服务主导相协调、短期技巧指导与长期教育指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同时,应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以及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苦苦挣扎。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大学生自身、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的不足,就业市场的建设有利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有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有利于高校的办学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对于促进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达,就业市场需要从有形与无形两方面共同建设。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的同时,高校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毕业生就业的无形市场,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共同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已从原先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不完全买方市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根据市场供求理论,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性,切实发挥就业指导的功效,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