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2008,(19)
上世纪80年代初,李燕杰掀起关于爱国主义的演讲风暴。他的演讲是战鼓,是号角,在广大学子中间引发强烈共鸣。如今,已经78岁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燕杰依然站在演讲台上。他的演讲依然机智锐利、大气磅礴。他说——2007年底,我进入了78岁,而且是一个身患绝症的老人。  相似文献   

2.
李燕杰是中国著名的教育艺术家、演讲家、国学家、诗人,现在50岁以上的人大都知道他。我的《英雄之歌200首》诗稿完成后,因其内容政治性很强,就想请一位资深的专家学者指导教正。热心的北京朋友帮助联系了李燕杰先生——他乐意与我见面并作交谈。当获知这个消息时,我着实感到少有的兴奋和激动。2010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按着约定的时间,朋友同我去首都师范大学拜访李先生。先生应声打开宅  相似文献   

3.
劳埃德·内伯斯(Lloyd Neighbors,中文名李伯斯)目前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新闻文化处参赞。他于1999年在台湾发表关于美国移民社会和它如何塑造美国人的特性,以及后者又如何在美国的教育制度上留下烙印的演讲。在接受我不得不讲一次话的事实后,我考虑怎样讲得尽可能的简短。或许我可以模仿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榜样。丘吉尔退休后很久,应邀在一所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那时已经80多岁的丘吉尔走  相似文献   

4.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第二届"台湾论坛"发表演讲。在演讲结尾,余光中与台下的听众互动,共同朗诵了他的名诗《乡愁》。有人问他《乡愁》有没有下文?年近八旬的诗人幽幽地吟道:  相似文献   

5.
最近陆续读了几篇论李燕杰演讲诗的文章后,我发现了李燕杰教育思想与演讲美学的秘密———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燕杰自幼生活在文学之家,生长在教师之家,所以他自幼就得到了诗教的熏陶。最近我从他的亲属朋友中得知他自幼爱诗,十二三岁开始写诗,按照他自己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张小平 《少年月刊》2012,(Z3):13-15
"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这是他演讲时爱说的一句话。他从17岁开始演讲,介绍自己怎样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怎样满怀感恩之心乐观地生活。十三年来,他已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讲,直面受众超过两百万人。他用微  相似文献   

7.
感谢生活     
邓伟 《科技文萃》2004,(11):122-123
1989年,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来北京讲学.我闻讯赶到了报告会的现场,拍到李先生一些演讲和与人交谈的画面.在与李先生握手道别时,他说了一句影响我后来生活的话:"我很希望你的作品能像中国科学家的许多研究成果那样被世界所认识,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世界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电脑》2010,(9):36-36
台湾作家李敖的作品以文字尖锐、不留情面著称。他的语言犀利而富有幽默感,而他的演讲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吧!  相似文献   

9.
陈亦权 《课外阅读》2011,(13):30-31
郎咸平在台湾东海大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有一次,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微观经济学家来学校演讲,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演讲中讲述了许多新的经济观点。那位美国教授离开以后,郎咸平反复  相似文献   

10.
张文杰 《考试周刊》2013,(13):19-20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但是在赵本山的小品《相亲1》和《相亲2》中故意违反会话原则,却达到了幽默的效果。本文就这两部小品分析了格莱斯会话原则与话语。  相似文献   

11.
我的故事     
我十八岁到十九岁这一年,在台北第二女中念高三. 我的家庭情况,有了一些变化.父亲教了一辈子的书,此时终于教出一片美好的晴空.他的学生崇拜他,热爱他.他定期在大礼堂演讲,听讲的人挤破了大礼堂的玻璃门,每次都座无虚席.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听到电影中的声音的时候,是否可以不需要影像了呢?雅克·布维埃现年50岁,他从少年时代眼睛就看不见东西了,但他是个电影迷.他说:"当我和某个人面对面交谈了一段时间后,我就"看见"了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9日,中日素质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多年担任日本教育学会会长的资深教育家大田尧先生和我先后在论坛上演讲。大田尧先生已80多岁,依然精神矍铄,他的演讲也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章莉 《早期教育》2001,(22):36-36
我的孩子已3岁孩子,为了丰富孩子的语言,我经常与他交谈,您不茹这样试试。  相似文献   

15.
台湾“文化顽童”李敖今年3月应凤凰卫视之邀,主持脱口秀节目《李敖有话说》。一开场,他就回忆少年时光。“在1949年,我到了台湾。那个时候我只有14岁,现在我已经69岁了。换句话说,明年就是我70岁。我终于有一个机会在这里抛头露面,使大家感觉到我音容宛在。”  相似文献   

16.
翻开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著名教育学家大田尧的那本《把自然还给孩子——关于当代教育问题的思考》,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2010年3月的一天,那天92岁的老先生在清华大学做了精彩的演讲。而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演讲开始时他讲的那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讲故事的人     
《当代学生》2013,(Z1):41-42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点时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演讲中,莫言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他的文学作品,讲述了自己代表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  相似文献   

18.
今天,学校德育处在大礼堂组织了一次“感动校园”的学生演讲活动。我班的吕彪应该算得上是一个种子选手,因为他不仅面部表情很丰富,而且很有激情。再加上演讲的稿子我已经帮他润色了好几遍。所以我以及全班孩子对他能够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夺魁都充满信心。果然,吕彪的演讲很精彩,全场响起了好几次热烈的掌声,我们班孩子的鼓掌尤其起劲儿,  相似文献   

19.
自由的鸡蛋     
我的外甥若涵7岁那年移民新西兰。今年回国省亲时,已长成一翩翩少年。他明显感染上当地淳朴民风,恭敬有礼,常常面带微笑。他用汉语和我们交谈,碰到词不达意的时候,就想用英语代替,不过最后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尽量说汉语。他用英语和父母交谈,已成习惯。他的外婆不禁  相似文献   

20.
微笑的月亮     
我想跟你商量一下可不可以在我女儿三岁生日那天,变成一个大满月而且微笑着在她窗前慢慢滑过。拜托拜托!谢谢谢谢!(选自《我的心每天开出一朵花》)捕捉妙句:“变成一个大满月,而且微笑着在她窗前慢慢滑过。”边读边悟:月亮在作者的眼中是一个可以交谈的朋友,或许在他的请求下月亮真的变得圆圆的在女儿的窗前经过。诗句简洁清新,在看似简单的小事情中让我们读出了深意——作者对女儿的切切之爱。文前文后:几米,台湾人气最旺的连环画家,他以多感而精致的叙事风格,创造出诗意般的图画,并把图画演绎成为另一种清新舒畅的文学语言。在他的笔下,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