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一)现状和问题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学生作业中,字词抄写是一项最为常见的作业。字词抄写一般又分成两项作业,一项是生字词抄写,即一篇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抄写;另一项为熟词抄写,所谓熟词,即学生在以前的课文中已经学过的词语,教师在课文中挑选出一些让学生抄写。无论是生字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记忆、理解的效果会更好。边读边划,让学生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真正读懂课文。下面我就以“读划”结合的方法谈谈《寒号鸟》一文的教学。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用铅笔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词语组合要正确,弄清多音字的读法。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我采用学  相似文献   

3.
人们干什么都有一个习惯,生活有生活的习惯,学习有学习的习惯。我们学生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应养成以下几种读书习惯。1、“预读”习惯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题“预读”课文,首先要读几遍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字典和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弄懂生字新词在课文句子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上学期我们重视了词汇教学,在启发工作、初步了解课文、生字新词教学、分析课文、朗读指导、复述以及布置作业等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渗透了词汇教学的因素。一、在启发谈话之后,初步了解课文之前进行词汇教学。这时所教学的词汇有两种:一种是专门名词,如“斯大林的学生时代”一课里的“约瑟夫”“高加索”“毡帽”等;一种是比较艰深的词,如“脏手受屈”一课中的“委屈”。这些词在启发谈话之后教懂学生,可使学生减少初步了解课文的障碍。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我们教学这些词是联系课文进行的。如王世镇老师教“约瑟夫”“高加索”,就联系课文告诉学生:“约瑟夫是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小时候就是在高加索  相似文献   

5.
在循环往复的平时教学中,我们总是习惯“从一而终”的教学思路,即每单元从第一篇按照顺序教到最后一篇。每一课都认认真真教学生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划分段落,概括段意,逐节讲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妙处,赏析艺术特色,归纳中心思想等。虽说这样“以本为本”做到了教学扎实,但在课堂学习中,仿佛语文课就是为了学完课本中那一篇又一篇的课文,导致课堂探究空间狭窄,气氛沉闷,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充分体现,甚至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惰性。  相似文献   

6.
随文识字以文本为识字服务的载体,利用课文情境边学文,边学生字,生字新词的讲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为例,从“恰当地随境”“巧妙地造境”“灵活地借境”三个方面阐述随文入境,将识字与阅读巧妙地结合,清清楚楚地“随”,达到识字与阅读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7.
上学期我们下定了钻研业务的决心,埋头实干,随时交流经验,一学期来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有相当成绩的。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简单总结如下。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前学期最初几星期中,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会有下面的一些问题: 教时的安排,犯头轻脚重的毛病,每课各教时份量不平衡,第一教时分量太轻,最后一教时太重,忽略了课文的欣赏。在顺序上研究为作特点与技巧在先,分析段落与章法在后,儿童接受起来困难。介绍课文内容,只作故事式的叙述,不讲明主题,而且把全部内容都介绍了,减少了儿童阅读的兴致。在讲解课文时解释生字新词,破坏了讲解课文时的系统性,而且只讲意义,不讲用法,儿童只会讲不会连用。讲时往往含糊其词,不够徹底,尤其是较抽象的词,讲得不明确,因此,在系统讲解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9.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预习指导又是学生学会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大纲从三年级就对学生提出“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做法是: 一、初读课文,利用字典扫清障碍 小学生初读一篇课文,第一遇到的困难就是生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拦路虎”。大纲要求高年级学生“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能熟练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根据这两点,我们在要求学生预习时,首先布置查字典的作业,让学生自学生字,扫清文字障碍。为不流于形式,用下列表格要求学生查找字、词、义等。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画出生字新词。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弄清生字新词在字典里的意思。3.再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所在的句、段,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字词的意思。4.对要解释的字词的意思进行表述,并在课文中作出批注。以上四步,在预习阶段,较扎实地完成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培养了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二、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1.学生自读预习部分,找出有关理解课文方面的提示或问题。2.带着这些问题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识字教学目前已有定论的有7个流派,它们是: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部件识字、听读识字、猜认识字、循环识字。 1.分散识字。使学生掌握三种识字工具:先教汉语拼音,不要求一次熟练,要求在以后的使用中逐步熟练;第二教独体字,教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独体字大都是合体字的组成部分,教独体字有助于识记合体字;第三是教查字典的方法。当学生掌握这三种识字工具以后,就开始随着课文识字。这种流派的特点是使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语言环境。 2.集中识字。全称是“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它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先集中学习大量汉字,然后再把学习重点转到读写训练上去;二是在学习课文前先把若干课文的生字集中起来学,学完生字再教课文。这一流派主要作法是“先识字后读书”。体现了利用汉字规律识字的优点,解决了识字教学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学生练习造句,既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字、词,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但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句型多、句意新奇,使学生造句时,出现了生编乱造,不注重规范性和思想性较差的倾向。为克服这一弊端,笔者建议教低年级学生造句时,宜用阶梯造句法。现以小语第二册第五课为例,略述教学方法: 第一阶梯──照搬现成句。学生所学的生字、新词是由规范的语文教材中提供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连缀而成的句子,句型准确,表达清楚,用语规范。因此,让学生牢记课文中句子是学会造句的基础。如该课中“蓝”字,…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作了修改。修订后的教材,更利于贯彻大纲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那么,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贯彻大纲提出的要求呢?一、整体着眼,了解教材特点第三册第五组教材“识字学词学句(二)”仍排在各部分内容之首,接着才是课文。本组的“识字学词学句”共59个生字,平均每课约12个。这些生字大部分从后边课文中提取,既分散了课文中的生字,又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为学习后边的课文奠定基础。这组教材还安排了“复习”和“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5.
随课文分散识字是运用多年的教学方法 ,它的特点是一边讲读课文 ,一边学习生字。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字、词、句、文融为一体。学生不但能学会生字、生词和句子 ,同时还被课文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下面以《明明上学》为例 ,谈谈我如何采取听、说、读、写同轨运行的四步教学法 ,活用了分散识字的老教学法。一、在“听”中了解字音“九义”教材第二册中《明明上学》是一篇看图学文 ,此类课文最关键的是图文结合。教学时 ,我先用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有关蛐蛐的情况 ,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让学生看着图听故…  相似文献   

16.
在低级语文课中进行词汇教学,必须掌握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儿童便于记忆和巩固。兹举例说明如下: 一、怎样提出新词:教学时生字新词的提出,不能孤立生硬;要很自然,才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要把可以结合成词的生字尽量结合成词,使儿童建立词的观念。如教“愉快”,“快”是熟字,“愉”是生字,但提出时要把“愉快”两个字同时出现,使儿童对“愉快”这个词有一完整的认识,然后使儿童对“快”字通过回忆,对“愉”字通过学习,而学会“愉快”这个词。提出的生字,不但要尽量结合成词,还要注意和课文中的句子或短语有联系,从整个短语或句子中来领会它的意义,从而  相似文献   

17.
一、斯霞老师长期使用的"分散识字法"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18.
一、生字的出现,要从语言中来,到语言中去。1.我们认为,整个课文的生字的提出,应该与介绍课文内容结合起来。首先让儿童初步地领会课文内容,从谈话中就可逐步地出现生字,从字到词进行认读和讲解,然后把词连接起来,成为课文的简要内容。或其一部分。例如教学“春耕”,首先参观拖拉机耕地,课堂教学时教师范读课文,在儿童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谈话来出现字词:“春耕怎样了?”“春耕开始了。”“今年春耕与去年春耕有什么不同?”“今年有了拖拉机。”“拖控机前面有什么?”“拖拉机前面有两盏灯。”“农民伯伯赶  相似文献   

19.
林泉玉 《教师》2014,(24):25-25
正字词是每一篇课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掌握足够多的词汇。可在学生的习作中却经常出现错字连篇或者乱用字词的情况,这些都时刻提醒我们不可忽视字词教学。当前字词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课上讲讲,学生课后抄抄,走过场。要纠正这种现状,我想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开拓思路,让字词教学活起来。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字词教学应分散进行一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不宜一次性全部抛给学生,应把它们分散到课题中、  相似文献   

20.
在识字教学中,不少教师仍习惯先教拼音,再逐个分析字形,然后给每个生字组几个词语,最后布置抄写生字等练习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教师习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然后自学生字新词。几分钟以后,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还有的教师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