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里书外     
我有方藏书印。由西泠名家李早先生所治,印文为“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这是雍正年间的官员唐英的一副自律联。他对官场中的蝇营狗苟、龌龊不堪深恶痛绝,于是不屑随波逐流、与世沉浮,而是手不释卷,读书自乐,并潜心研究戏曲,终成一代大家。  相似文献   

2.
美点赏析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言“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心原放逐,乃赋《离骚》;左匠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相似文献   

3.
书里童话     
~~书里童话~~  相似文献   

4.
住在书里     
我曾幻想过有朝一日,能把所有的藏书都堆砌在一起,围成一个小小的堡垒,过着“四面环书”的生活。清晨醒来,手一伸,就能在散发着油墨香的书堆里打发掉一天悠闲的时光。可是,现实和梦想毕竟是有区别的,我只是一个肩负着高考任务的学生。如果真的可以选择,我会选择住在书里,做一只彻头彻尾的书虫。因为住在书里,我就住进了前人的智慧中。我可以与长眠地下的伟人作倾心的交谈;可以在字里行间寻我所需求的,不断吸收,永不满足。我在每一本书里住下,欣赏迥异的景色:住在卡夫卡的书里,我会看到一位穿着灰色大衣的中年人在异国积雪的街道上踽踽独行,…  相似文献   

5.
书里人生     
4月3日晴假期中的每日清晨,我会习惯性地拉开窗帘,那时的太阳,渲染了半边天,微黄微红的。我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仿佛只有这样,我的眼里才有了一天该有的清澈。我站在洗漱间,侧目望着镜中的自己,微闭着双眼,手持着牙刷轻柔且细致地在唇齿间滑动,像一曲很有节奏的乐章,欢快而安逸。"只有相思无尽处",我搬来矮椅、坐垫,靠在落地窗前,手里捧着最近爱上的一本古典诗评,视线落在文中开头的第一句。  相似文献   

6.
书里采蜜     
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看书的时候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每当看到好的词语和句子,我就先在书上划个记号,然后再抄到本子上。  相似文献   

7.
书里人生     
"只有相思无尽处。"我搬来矮椅、坐垫,靠在落地窗前,手里捧着最近爱上的一本古典诗评。内容定格在霍小玉  相似文献   

8.
书里寻梦     
周德发 《教书育人》2009,(11):76-76
带着梦想,带着向往,踏上了求学的路途,那时读书的专心程度简直无法形容。之后便带着追求,带着憧憬踏上教育工作岗位。时光飞逝,转眼问已在教育行业里走过近20个春秋了。  相似文献   

9.
创意话题:书,与时空相随,它承载着悠悠历史,幻化着浩浩自然;书,与人生相伴,它浓缩着人间冷暖,演绎着生活悲欢。书里的世界,与书外的世界同样缤纷;书外的世界,与书里的世界同样灿烂。根据以上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读书体会,以“书里书外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1.文意自定;2.文体自选;3.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魔方转转转:陈昱西:村上春树说过,记忆这种完整的东西只有放进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里面,才会永恒。生活中那恬静美妙的境界在我眼前訇然展现,时时唤起我去进入书境,去《建构心中的海市蜃楼》,进而表现书与生活的完美…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学诗。香菱说喜爱“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洼聚墨多”。黛玉道:“断不可学,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显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她让香菱先读王摩诘、李青莲、老杜三人做“底子”,然后再看他人。当香菱熟读并能说出一二奥妙时,宝玉劝她:“三昧已得,不要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  相似文献   

11.
走进书里去     
班会课上,老师缓缓走上讲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走进书里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脑和电视慢慢都成为了我们的最爱,使我们原本宁静的生活泛起了一阵阵波浪。但是你们知道吗?玩电脑、看电视会让你们的学习退步,而看书会使你们增添更多的乐趣,使你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书里的眼睛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双眼睛.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一双眼睛也就睁开了,默默地看着读书的人.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这种书,指的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读这种书,自然就会想到送书的人,读起来也就多点认真,多点温暖.要不,对不起送书的人.  相似文献   

13.
书店里的书     
正一本书从作家酝酿到青灯孤伴的写作,再辗转邮寄到各出版社编辑案头,几经审看周折,待到终于送给印刷车间排版师和技工师手中,书的模样才会大抵胚胎成形。当纸页们列队集合最终以集团军的方式涌出厂门,它们会经过长途跋涉奔赴到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图书市场,虽说那儿并非书的最后栖息之地——庄重典雅  相似文献   

14.
杨绛 《课外阅读》2014,(21):14-15
<正>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  相似文献   

15.
答案在书里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想一想每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时,你是怎样回答的。有一种回答方式是费时的,但却能增进您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那就是找本书,与孩子一起阅读。找出答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您这样做是在教给弦子怎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以及怎样利用资料。孩子会发现,找到答案是一种乐趣,并很快就能学会自己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16.
书店里的书     
一本书从作家酝酿到青灯孤伴的写作,再辗转邮寄到各出版社编辑案头,几经审看周折,待到终于送给印刷车间排版师和技工师手中,书的模样才会大抵胚胎成形。当纸页们列队集合最终以集团军的方式涌出厂门,它们会经过长途跋涉奔赴到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17.
书里的眼睛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双眼睛。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一双眼睛也就睁开了,默默地看着读书的人。一个朋友。就是一本书。这种书,指的是朋友送的,不是自己花钱买的。读这种书,自然就会想到送书的人,读起来也就多点认真,多点温暖。要不,对不起送书的人。  相似文献   

18.
日子里的书     
搬过许多次家,每搬一次家,都要重新做书柜,因为我的书柜每次都是做在墙上的,搬家只可以搬走书,却搬不走书柜。我之所以不买那种现成的书柜,是因为往墙上做书柜可以做大,做得顶天立地,让我在书店买书的时候不必考虑空间问题。书柜不应该是一件做做样子的家具,它的功能就是多装书。只是每次都害苦了搬家公司的工人,进门一打量要搬的东西,好像没什么大家具,不过几十个小箱子,心里拣了便宜似  相似文献   

19.
书里的纸条     
我们这里是山区,生活质量不高,小朋友们能上起学就已经很知足了,谁也不敢指望能有些课外书读。我上学的小学不大,房子也很破,全校总共有50多个学生,一个校长,四位老师。我读  相似文献   

20.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