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图形-背景理论是一种认知观,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再后来被认知语言学家用来研究语言结构的意义.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同时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确定“背景“和“目标“是主客观结合的结果,但最终以主观为准.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英语分裂句(it-clefts)进行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分裂句的研究是在句子层面上进行的,而且往往忽视假拟分裂句。本文在分析假拟分裂句的形式特征的基础上,尝试从认知语法的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探讨假拟分裂句的成因。本文认为,拟分裂句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使用与人们的交际目的密切相关。在认知语言学层面上对假拟分裂句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假拟分裂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而且可以阐释假拟分裂句的运作机制,从而为假拟分裂句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将英语被动分为无施事被动句和有施事被动句,探讨了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这两类被动句的解释力。无施事被动句因为施事的缺省,使受事取得图形的位置而成为注意的焦点;有施事被动句的施事图形后移,形成句末焦点,使信息焦点落在新信息上,从而达到突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英语表示强调的方式很多,而it强调句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强调句型。对it强调句的传统研究主要是从句法、语法和语义的角度进行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认为英语的it强调句是这样一种机制:说话者通过“图形-背景”机制,将普通的陈述句的认知过程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就是说话者将“主语(图形)-谓语-补语(背景)”转化成有标记句式“主语(图形,即itis/was+强调部分)-谓语-补语(背景,即that从句)”,凸显主语。说话者的这一主观变化可使听话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主语即图形上,更好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中的焦点/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体现了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通过对分裂句的认知分析,证明分裂句的生成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突显原则,焦点/背景理论对于英语分裂句的语言信息组织方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英语语言是线性结构,但在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人们熟知强调句作为一种特殊的线性结构,用来突出说话人所要强调或引起听话人特别注意的成分。学者们将这一特殊又普遍的句式命名为分裂句,并从不同视角对这一句式进行种种描述。在此基础上,基于认知视角下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分裂句产生的心理基础进行描述,以期为语言教学中强调句的学习及二语习得中强调句式的习得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工具主语句是英汉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工具主语句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言本身,未能反映人们在语言使用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汉语工具主语句,以揭示英汉语工具主语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分裂句与假拟分裂句都是把一个小句分裂为两个部分的句型,但他们在形式特征上却有所差异。形式差异引起功能的不同,因此只有厘清它们的异同,才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和组织语篇。本文在探讨分裂句与假拟分裂句形式特征异同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涉及信息焦点、主题功能、衔接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语态历来是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文章从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的基本思想出发,对动词语态的选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则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语态形式正确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0.
从图形-背景论分析汉语歇后语的理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广义分裂句最重要的特点是句子里的焦点部分和非焦点部分被明显地分割开。汉语里带有句中语气词的句子就是一种广义分裂句,其焦点是信息焦点,可以分为谓语焦点和整句焦点两种。句中语气词的作用是导出焦点。语气词前面的成分分为预设和外围成分两类。文章最后还对广义分裂句进行一定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2.
对双关语的研究多是从修辞学、文体学、语义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图形一背景理论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后,以其强大的解释功能解释了认知的突显心理机制,认知主体不同、角度不同、从背景中被激活的图形也不同。文章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拓展了对双关语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句子的不同成分可以借助于不同手段加以强调,在口语中可借助韵律特征以及副语言特征来强调某个成分,而在书面语中则需倚重句法手段。文章对"分裂句"的应用及其演变进行跟踪分析,以期掌握分裂句的各种变体形式。  相似文献   

14.
图形—背景理论解读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5):153-15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语义基础,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中动结构及其相应的被动语态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两种句型结构虽都表达了被动意义,但由于某种原因1)即使图形相同,充当的角色也不同;2)背景不同,凸显程度及其所起作用亦不同;3)后景的凸显程度也不同这三种情形而导致两种句型结构的语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从语音、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同时对英语There—be存在句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存在句进行了比较。EPP原则、主语共现原则、信息焦点原则、末尾重心原则和完全解释原则都是促使和限制英汉存在句生成的制约条件,普遍存在于两种语言之中,但它们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等级排列顺序不同,因而导致两种语言存在句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试论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语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应用语言学家于20 世纪90 年代强调指出了英语语篇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加强语篇教学,国内很多学者十分重视对语段的研究。本文就语段的概念、实质、特征以及如何发挥语段分析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成语式广告是广告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基于成语或习语的一种变异体,而其变异体则隐含了广告产品的名称,功能或创新点。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方法,从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分析了一些中文成语式广告。笔者发现成语广告中的变异部分构成图形,能很好的吸引消费者注意,而习语作为背景则能帮助树立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