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娟 《湖南教育》2002,(20):32-32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大量教育实践证明,平等自由地参与可以给人以自信和自尊,更重要的是,平等自由的参与是活跃思维的温床,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英语教师组织教学时应尽量避免“一言堂”,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英语才能的机会。另外,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讨论语言现象,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问,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书本。有的教师在学生提出疑问时,总叫学生记住这个、记住那个…  相似文献   

2.
“平等对话”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课堂给学生的应该是平等、民主、理解、宽容、信任与关爱,课堂应回归到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自然状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呢?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教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确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崇尚个性,让孩…  相似文献   

3.
<正> 一、当前中心小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观点看我国普通教育的差距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道尊严。几千年来“师道尊严”的影响至今仍在无形中发挥着作用,我们现任的多数教师虽然口头上承认应该尊重学生,但是实际他们要求学生对他们的尊重远远超过他们对学生的尊重,思想上不平等。当学生做错了事,教师便大声训斥讽刺挖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擅用评价,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每一个语言、每一次评价,不再是高高在上对学生的判决,应该是与学生进行的平等的交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变化和发展。学生课堂上的互相评价也是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评价是一堂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文章在反思现有的学生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根本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建立起尊重与平等的学生现。教师应将尊重与平等教育思想切实体现到学生观和教育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树立尊重与平等学生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文章在反思现有的学生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根本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与学生相处.建立起尊重与平等的学生现。教师应将尊重与平等教育思想切实体现到学生观和教育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员宁 《考试周刊》2013,(30):182-182
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教育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手势等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情感、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有情感、有意识、有个性的学生,营造平等、团结、尊重的氛围,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就应该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合作,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打开思想的闸门,畅谈心里所想。1.尊重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课文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让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对自己所想所说的话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9.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位教师为了表示尊重学生,把“学生迟到喊报告进教室”的规定改为“学生迟到可直接推门进教室”。对此,有的教师认为这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教师尊重学生的表现;但是也有很多教师表示质疑,认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应该是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本期选登的是对此种做法提出不同见解的几篇文章。当然对这一做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是必须有统一的认识。只是希望通过互相沟通交流,有助于教师们对一些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我们搭设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对这一做法您还有何见解,欢迎并期待着您的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处在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有主动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教师为了未来而教,学生为了未来而学,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必须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11.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位教师为了表示尊重学生,把“学生迟到喊报告进教室”的规定改为“学生迟到可直接推门进教室”。对此,有的教师认为这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教师尊重学生的表现;但是也有很多教师表示质疑,认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应该是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本期选登的是对此种做法提出不同见解的几篇文章。当然对这一做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是必须有统一的认识。只是希望通过互相沟通交流,有助于教师们对一些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我们搭设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对这一做法您还有何见解,欢迎并期待着您的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2.
范新禄 《教师》2011,(15):10-10
新课程理念认为,人生而平等,学生是独特的、稚嫩的、具有独立人权的人,学生是"学做人,求发展"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和教师应该互相尊重,共同探讨、共同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13.
李玉乐 《甘肃教育》2008,(16):12-12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学生的性格爱好千差万别,知识能力也各不相同。在爱的天平上,教师要小心地挪动手中的砝码,决不能让爱的天平失衡,特别是对那些有缺陷或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尊重和关心,平等相待。  相似文献   

14.
学会尊重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师道尊严”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是它最直接、最形象的写照。把教师尊为学生的再生父母,这诚然是一种美德,但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就会出现偏颇。因为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来讲,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对学习者的尊重。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长者转向平等合作中的首席,努力创建平…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认为,人生而平等,学生是独特的、稚嫩的、具有独立人权的人,学生是学做人,求发展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和教师应该互相尊重,共同探讨、共同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16.
一、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是尊重学生。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最要紧的。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再次,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是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如果对美国教育进行归纳,那么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它贯穿并体现于美国小学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中。 一、尊重体现为学生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美国小学存在各种各样的体现学生平等并缩小学生之间差距的项目。例如,ESL项目是针对进入美国的非本土学生语言提高而设立的项目,学校将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单独抽出来配备专门的语言教师进行辅导,提升这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建立新课标下的新型和谐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培养,教师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要尊重、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对学生要多一些理解、宽容、关爱,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怎样建立这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说“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 ,第一个要素是平等 ,平等交流 ,平等沟通。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就无所谓对话。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尽管“闻道有先后” ,能力有高低 ,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有树立了师生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第二个要素是相互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 ,学生要尊敬教师。所谓尊重学生 ,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既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2名中小学生的家长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编码结果分析发现:教师对尊重学生的理解有五种成分,支持独立、平等、亲和、有礼貌、指导帮助。教师对于学生尊重自己的理解有六种成分,有礼貌、顺从、亲和、平等、支持独立、敬畏。教师不尊重学生表现为压制独立、不平等和没礼貌。教师对学生不尊重自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不顺从、没礼貌和伤害自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观念和行为存在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