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记者暗访假文凭──电视纪实片《假文凭现形》拍摄记翟跃文在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风行一时的卖假文凭现象在一个女记者的镜头下被彻底曝光。只身携带隐藏式摄像机进入制假窝点暗访的北京电视台记者温旭琴,用她的摄像机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又惊险的故事。一段时间以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科技在电视领域被创造性的运用,特别是自从电视界产生了诸如《望长城》之类的现场报道纪实片以后,电视记者纷纷由步入现场,进而到步入画面,大量的现场报道给观众提供了更为真实、快捷的信息,使电视节目突破了干人一面、万口一腔的模式,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 与此同时,大量的现场报道也把记者的镜前采访一览无余地实录出来,记者的风度气质、情绪表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电视纪实专题片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不同层次、不同欣赏水平的人们.像《望长城》、《中华之门》等.在这些纪实片中,主持人的作用又是独到的,对一部纪实片的立题、立意、文化品位的渗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仅就纪实片中主持人的信息报道作用,参与引导作用谈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纪实片呼唤真正的的真实──十六集历史回顾纪实片《伟人周恩来》创作谈冯东我们经过近三年的采访制作后,十六集历史回顾纪实片《伟人周恩来》(以下简称《周》片)终于同观众见面了。一位观众在看后评论道:“它不是政论片,不是传记片,每一个观众都似一个寻访者,身临...  相似文献   

5.
一个安徽女孩,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独闯京城,在做了5年报纸记者之后又进军电视圈。她从《半边天》到《今日说法》,再到《讲述》、《纪实十分》、《文明中国》:从编导到主编,再到制片人,如今更是《讲述》、《纪实十分》的总制片人。当年的小女孩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电视人。她.就是CCTV-10的著名制片人——梁红。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从现场短新闻、录音报道、深度报道,到电视纪实片、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广播电视新闻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独具广播电视特色的自己的路。今年6月,全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研讨会在济南召开,中央两台和14家省级电台、电视...  相似文献   

7.
十六集历史回顾纪实片《伟人周恩来》在历时两年七个月的摄制之后,终于同电视观众见面了。《伟人周恩来》作为一个重大革命题材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创作上的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一、在采访摄影中“寻找”周恩来,从小事入手,“发现”周恩来拍摄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边熟悉材料,边就近采访拍摄一些当事人,明确了以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8.
美联社(AP)【2003年3月17日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与《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达成协议,允许报纸记者通过电视报道伊拉克战争。带有报社标识的记者将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美国有线新闻网与《时代》周刊有着类似的协议。美国另一有线电视公司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与《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新闻周刊》也有类似的合作关系。这项协议对报纸有利之处在于,可以为它的报道带来更多的受众。另外,通过电视发布新闻的速度比报纸更快,当然,记者也可以借助网站发布即时消息,让读者把报纸网站作为他们的首选。上月,位于亚…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伟大灵魂的追寻──电视系列报道《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诞生记庄道宽,陈伟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推出了由山东电视台记者王闽京、王杰昌拍摄的7集系列报道《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之一),拉开了中央各大新闻单位全面...  相似文献   

10.
流过了千古兴亡, 流过了岁月沧桑, 一段弯弯曲曲的历史, 多少次搁浅在海岸线上。…………苍凉激越的歌声,荡开了浓浓的迷雾,珠江三角洲的轮廓,终于清晰地显现在世人眼前。由新华社广东分社和广东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六集电视纪实片《大潮涌珠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随着它在国内各省市电视台的陆续播映,如潮般的议论反馈过来:“新华社记者怎么也搞开了电视?”为什么它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撰稿、主持和策划者之一的我,有义务回答这些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1.
金文恺 《新闻世界》2014,(4):263-264
本文通过对英国第四台《忙碌的产房》进行文本分析认为,电视场域的纪实片,是对现实的重构,表现为对现实的双重关系;真实再现只是其表现手法;而文本的符号建构,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征。电视所呈现的经过建构的现实,就是电视现实,是经由电视符号呈现于我们的视听感觉之中,其中体现了明显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英国第四台《忙碌的产房》进行文本分析认为,电视场域的纪实片,是对现实的重构,表现为对现实的双重关系;真实再现只是其表现手法;而文本的符号建构,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征。电视所呈现的经过建构的现实,就是电视现实,是经由电视符号呈现于我们的视听感觉之中,其中体现了明显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甘肃电视台副台长、高级记者刘炘继《电视意识论》之后,又推出一部力作《电视重构论──转型期中国电视的文化选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年 10月版)。该书计23万字,由如下七章构成:一、电视文化选择是价值选择二、电视文化冲突是价值的冲突;三、电视文化重构实现电视文化选择;四、电视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重构;五、电视文化在分化中重构;六、重构中的电视文化态势;七、重构新型的电视文化体系。该书立论新颖,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感。《电视重构论──转型期中国电视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实片中纪实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完全随事件的发生、发展来进行拍摄,忠实记录事件中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情节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努力捕捉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戏剧性因素。本文从电视纪实片的现实性、真实性、客观性、故事性和艺术性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召开新闻节目研讨会3月28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署、北京广播学院、人民大学新闻系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和记者35人应中央电视白邀请,与该台新闻中心的制片人、记者、编辑一起研讨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报道:近日,驻祁连山下的兰州军区某油料仓库为给报道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征订2002年刊物的过程中,把《军事记者》作为首选刊物。近年来,该库始终把《军事记者》(原〈新闻与成才〉)作为提高新闻报道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教材,通过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先后有10余人成长为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使仓库的典型事迹、先进经验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宣扬。兰州军区某油库为报道人员订阅《军事记者》@胡才东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人人都可以当拍客的时代,许多影视片、特别是电视作品,只是浮光一现,风过无痕。但《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既叫好又叫座,这是一部成功运用故事细节提升电视纪实片影响力的典范。通过故事细节,反映了中国人当下的真实生活,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与多元,表达了中国人对生活真谛的追求和感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纪实性美学的奠基人前苏联电影大师维尔托夫认为,纪实的美是指“未经人为艺术加工的自然形态的美”。美即是生活,美即是自然。因此,在纪实片创作中我们把风格的“质朴”和反映事物的“真实”看成是纪实片的核心。纪实片不仅要求现象的真实,而且还要求本质的真实,不仅要求事件本身的真实,而且要求观众在荧屏上感受到这种真实,不仅要求拍摄的作品本身符合生活逻辑,而且要求真实事件是摄像师有可能拍摄到的。例如纪实片《潜伏行动》,通过记者与警方一起参与追捕罪犯,拍摄了这次潜伏行动的全过程,抓拍了许多真实感人的细节,使观众如临其境。这样,把临危不惧的武警,穷凶极恶的罪犯,紧张激烈的追捕场面刻划得淋漓尽致。《半个世界的乡恋》通过对韩国慰安女的跟踪拍摄,反映出了一位久经磨难寻求真情的慰安女。观众为真实的事件所吸引,在这质朴、真实的氛围中,才能产生共鸣,才会与纪录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系列报道《北约空袭南联盟》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此前,这组报道已在99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同时,中央电视台前线记者发回的电视短消息《朱颖父亲痛悼女儿女婿》也获得了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的一等奖。我们曾评介过《人民日报》记者吕岩松写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有两篇取自同一题材的作品同时获得一等奖,这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说明了1999年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三大斗争”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两篇新闻作品各有特点,有异曲同…  相似文献   

20.
付鹤 《记者摇篮》2012,(12):36-37
多少年来,在电视纪实片的创作中,几乎很少有人提及机遇的价值。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按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情绪,甚至在规定的举止行为过程中完成一部事先设计好、规定妥的纪实片。实际上,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纪实片的审美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动态的内容,不可预测到的现实和未来,是纪实片有别于故事片及一切其他艺术形式的最独特的美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