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21,(5):12-18
由于缺乏有力的史料,历史上围绕尉缭其人及《尉缭子》一书的真伪之辩不绝如缕。相对而言,认为两个尉缭为不同时代的两个人,较好理解。在没有新的、更有力的证据出现之前,维持对尉缭其人所处时代悬而未决的状态,当是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历代关于该书争论的焦点问题及相关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尉缭子》中保留了较多先秦时期的军事观念、军法、军令、军礼等内容,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从思想上看,《尉缭子》是一部言兵而不止于兵的著作,书中讨论的问题涉及面广,除治军、用兵原则外,还对国家治理、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农战等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阐发。  相似文献   

2.
“软实力”一词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强调以软实力取胜是中国传统兵学的主要特点,其中尤以《尉缭子》的论述最为详尽.“刑以伐之,德以守之”的治国思想,“武植文种,本于政胜”的军政思想,“先敌而谋,料敌后动”的谋略思想,“制定刑明,明赏决罚”的法制思想,“存亡安危,系于桴端”的用将思想,“气实则斗,气夺则走”的士气思想是《尉缭子》软实力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军制学著作和唯一的兵形势家著作,《尉缭子》一直被后世列为武学必修书目,在我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中所表露出来的“天官时日,不若人事”的朴素唯物主义战争观、强调“制必先定”的法兵家治军思想以及重视灵活机动的兵形势家作战思想,使此书在卷帙浩繁的古代兵书中独具特色,为研究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尉缭子》的著录问题,即杂家、兵家《尉缭》的关系问题,古今学者多有讨论,但是有些观点仍然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今本《尉缭子》即《汉志》著录的兵家三十一篇,并且保存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主要内容。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的挑选与删减,今本由此定型,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尉缭子》兵书。而杂家二十九篇的著者或是秦始皇时的国尉缭,继兵家广泛流传后,杂家《尉缭》由是为世人所忽视,或因北宋末年战乱而至其书亡佚。  相似文献   

5.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6.
关于《尉缭子》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学界多有讨论。战国古本《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而进行的挑选与删减,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尉缭子》。今本《尉缭子》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尉缭所提出的建议也不是秦王政时期秦国的情况,未能反映出秦始皇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故而作者当非秦始皇时期的尉缭。通过对全书进行综合分析考察,认为今本《尉缭子》是梁惠王(魏惠王)时的尉缭所著。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攘外”和“安内”是一对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的概念。《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以前的军事实践,关于对外战争(攘外)和国家内部稳定(安内)之间的关系,它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向度提出了许多精彩之论,中心是要构建一个“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自保而全胜”的兵学理论体系。但受时代的局限,孙子对此总体上讲得还比较抽象和笼统。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战争对社会和国家稳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上,《尉缭子》提出,一个国家在战前就必须在政治、经济、民心士气和战略方针等方面确立“必胜”形势,然后才能取得对外战争的全面胜利。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欲战先安内也”。  相似文献   

8.
拉尔夫·D·索耶的《武经七书》—《古代中国的七部军事经典》(The Seven Military Classics Of Ancient China)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囊括全七种兵书的合译本,第一次全面完整地将中国兵学译介给西方读者,不仅填补了东西方军事文化交流方面的空白,而且标志着“兵学西渐”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其学术意义令人瞩目。该文基于我国军事思想对外传播的视角,从文化负载词、隐含信息及比喻三个层面审视索耶《尉缭子》英译本中的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尉缭子》提出“欲战先安内”的大战略观.它的前提一是注重人事摒弃鬼神的理性思维,二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方法,三是重战慎战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在战略谋划上,它放弃不现实的“道胜”,不赞赏“流血伏尸”的“力胜”,力主实行“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的“威胜”.尉缭认为,早在战前,一个国家就必须确立政治、经济、民心士气和战略谋划等四个方面的强大威势,即“备主于内”,然后才能“战胜于外”.  相似文献   

10.
《尉缭子》一书包含丰富的国防思想与军队建设思想.在军队建设方面,尉缭认为军事建设应服务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要与经济和政治建设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方面,尉缭设定了具体明确的训练标准,确定了具体的训练内容,有细化的训练方法,规定了严格的训练纪律,体现了尉缭重视实践的思想特色.在军事后勤方面,尉缭认为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的后勤能力,因此要量国力而定征战.在军事装备方面,尉缭认为军事装备是军事活动的重要保障,先进的军队应重视发展装备.在军事人才建设方面,尉缭认为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人才的结构配置要合理,并要通过多种渠道选拔人才.在军事制度方面,尉缭认为军制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内容务须详明,并要做到令行禁止.在军事管理方面,尉缭认为民生是一切军事活动的最终目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军事活动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军队的精神力量.在军事组织编制方面,尉缭认为军队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在战场建设方面,尉缭认为战场建设是国家防御的重要依托,要做好动态的战场建设.《尉缭子》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内容涉及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是中国历代治国治军、安民兴邦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滨州学院学报》2021,(1):29-40
《尉缭子》被誉为是先秦兵家"集大成之作",其书虽为兵家论兵之作,但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尤其是战国时代的社会保障思想。"重人"是战国时代保障思想的基础,辅以救济、委积储备、后勤保障和均平调均等保障措施,并在军队中构建血缘关系纽带且将其转化为强制性礼制,从而达到获得战争胜利和军事后勤可持续供给的军事战略目标,进而完成维护等级制度的政治目的。战国兵家是我国古代极少兼有君主立法权和官吏执法权的特殊群体,是具有自己思想体系的学术派别,其出发点以人为本,以救民抚众为根本,在追求自身"成功业"政治抱负的同时,不忘以人为本、救抚士民的理想追求,将其融入自身"功业观"并形成具有战国时代特色的兵家社会保障思想。  相似文献   

12.
尉缭,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在魏国日益衰败的情况下,他在魏国却得不到重用,因此他来到秦国。他以“离间计”献策秦王嬴政,从而破坏了六国合纵,使秦免遭亡国之危;同时“离间计”作为军事手段的补充,使秦兼并六国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尉缭入秦后,他的军事思想贯穿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中,为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尉缭子》曾被误认为是一部伪书,人们对它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考察了《尉缭子》的语法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4.
《尉缭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兵书《尉缭子》,内容宏富,思想精辟,是研究先秦哲学和军事学的重要典籍之一。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成书和流传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以致影响到对它的整理和研究。本文试图结合近几年的考古发掘资料,谈谈个人浅见。一、今《尉缭子》是两部古代残书的合编本在文献中,《尉缭子》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杂家“《尉缭》二十九篇;”兵家“《尉缭》三十一篇”。似乎班固所记为两本书,但都与今本二十四篇的篇数不合。《隋书·经籍志》列有杂家《尉缭子》五卷,不见兵家书。新旧《唐书》亦同。从北宋景祐年间编纂的《崇文书目》始,复见  相似文献   

15.
16.
《庄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某些在政治上的无为与有为相统一的思想,反对为了求同而去异的思想,对圣与盗、治与乱、与政治有关的利与害等对立现象的关联认识的思想,礼义法度、政治行为应该根据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变的思想(因素)等方面。这些思想与《庄子》的“道论”、同中有异、“无动而不变,无时不移”等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还与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思想,批评儒家等学派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军事用语是作为行业用语,和全民用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本文以《尉缭子》为例,论述了军事用语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管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以取天下和安天下为目的,以争取民众为手段的辩证性君民关系理论;二是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辩证性思想因素;三是法治主张中的辩证性思想因素;四是对外事与外战的辩证性认识。儒、法、道、兵四家对《管子》政治辩证法思想都有明显的影响,但以儒家的影响最深刻,影响的方面也较多。这与“齐法家政治思想乃是全书总的统系脉络”之说有所不合。《管子》的天论和哲学辩证法是其政治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近思录》文本出发,釐清北宋四子政治思想的内在理路,即如何发现个人身上的"天道性命之贯通"以及如何在面向个人和群体的生活中去实现它,由此达到内圣外王的统一,成就圣贤气象。在这一政治理路下,士人出处进退,进行政治实践,应以诚为本,以民为重。四子皆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在位者的德性问题,以使治统和道统相符,同时还必须重视政治改革与制度建设。四子政治思想显示出儒家政治思想的延续性和不同于纯粹"内向"义理之学的儒家思想面貌,对当今的政治实践仍有可资借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就有个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已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这些好的思想工作方法已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武器。正如武器要靠人来使用一样,工作方法也有一个如何使用的问题。因为任何好的方法运用不当就会产生各种公式主义、教条主义或人云亦云,生搬硬套,似是而非的主观主义,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答案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