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德国教育家对他的中国朋友开玩笑说:“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的厚,你们的题目比我们的难,但是你们得买我们的货。”我们买德国人的货的确是事实,那么试问:我们的书厚得有没有必要?我们的题目难得有没有价值?我们的教育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在世界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中国学生拿金牌如探囊取物,而国际上最具创造力的诺贝尔奖却与中国无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使孩子能得到全新的教育!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痛苦反思后发出的呼吁。是的,我们的孩子学的书是够厚了,题目也够难了,考分也够高了,但他们…  相似文献   

2.
一个德国专家曾对我国一位中学校长说:“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的厚,你们的题目比我们的难,但是你们得买我们的产品。”言下之意,我们培养的学生书面知识很好,可就是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差,许多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还不能像国外那样迅捷、丰富。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挑战 ,各国都在调整教育发展战略 ,特别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研究。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我国学生的成绩如何优秀、我们的基础教育如何了得时 ,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令人担忧。杨振宁教授曾指出 :“在国外 ,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 ,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 ,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 ,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者说 :“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十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  相似文献   

4.
一个德国专家曾对我国一位中学校长说:“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的厚,你们的题目比我们的难,但是你们得买我们的产品。”言下之意,我们培养的学生书面知识很好,可就是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差,许多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还不能像国外那样迅捷、丰富。学生动手能力差,责任不在学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和家长的过分“勤劳”,把该让孩子做的事全包下来。有些教师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可谓关怀备至,无所不包。课堂上,从上课到下课,讲得滔滔不绝、滴水不漏,时间全被垄断。尽管如此,学生并不满意,效果也不理想。特级教师魏书…  相似文献   

5.
<正>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价中国留学生:虽然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但是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者也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外国学生中,10个人也许能讲出20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我们的大学生是这样,那么小学生呢?曾经听过很多学生正襟危坐,教师启而不发的科学课,前不久,参加了在某所小学  相似文献   

6.
教师讲完了长方形面积计算以后,对正方形面积计算,只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我们前边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谁能想出来,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算?全班学生都举手要回答。这位老师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会了?你们很会动脑子!”这时,班上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非常高兴,“老师还没有讲呢,我就会了”。然后,老师说:“你们都会了,你们能讲出道理来吗?”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字,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  相似文献   

7.
德国人谈到中国教育时说:“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的好,但你们还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由此,我们甚感中国教育的尴尬。究其原因,有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培养问题。学生因个性修养不足而导致其创新能  相似文献   

8.
说起中国的教育,局内人都非常清醒,虽然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十多年,但应试教育始终抓得扎扎实实,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家庭注重学生的分数,老师们当然注重当下评价.知识越灌越多,试题越来越难,而学生独立空间越来越狭窄,他们的创造力越来越薄弱.中国的基础教育"太厉害",外国同行觉得匪夷所思.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学生频频获奖,战绩辉煌,可让中国人没底气的是,近几十年,泱泱大国却出不了一个诺贝尔获奖者,怪不得,德国人评价我们中国的教育:"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的好,可你们却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 如果学校教育不能扭转局面,那中国的未来发展让人担心.好在我们常州的教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9.
敖淑梅 《师道》2005,(10):40-40
每次考试后。老师们念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内容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你们咋就没记住呢?”这时,学生或沉默或低语:“是觉得讲过了,就是没多大印象。”于是.我们常感叹说:现在的孩子,玩的时候比谁都聪明,学的时候比谁都愚笨:  相似文献   

10.
一次听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教授讲学,有人问教授:"你看中国留学生与外国留学生有何不同?"教授回答:"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无论是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非常出色,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事不敢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国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现状,这对我触动很大.  相似文献   

11.
体验母爱     
今天,冯老师对我们说:“今天的家庭作业中有一项是写作文,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特别的题目。”“哇噻!”听到这,每个同学都来了劲儿。冯老师又说:“大家一定知道,妈妈生孩子非常辛苦,你们回家拿一个三公斤重的东西,用你喜欢的方式体验一下妈妈生孩子有多么辛苦。”  相似文献   

12.
4和2=?     
宾夕尼亚大学法律系教授艾德里·凯迪博士,教书20年,每学期他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总是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4和2。然后他问学生:“结果是多少?”许多学生都争相作答。有的说:“6。”他摇摇头。有的说:“2。”他摇摇头。最后有人得意地说:“我知道了,那是8。”他也没点头。学生一阵纳闷,凯迪博士说:“你们根本还没问这是个什么题目?是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你们不了解问题,又怎么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常常亦是如此。在还没弄清楚问题之前,就急忙下定义,做出似是而非的决定,如此又怎么能得到最正确无误的答案呢?与其不经心地多做事,不如…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 ,是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博士在比较中国留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时曾指出 :在国外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非常出色 ,……但中国学生胆子小 ,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 ,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这种现象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 ,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 ,改变教育观念。在现有的条件下 ,每个教师都应深入挖掘创…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初中班上每个人都有绰号,同学之间不喊名字都喊绰号。老师们总用又欣赏又焦虑的口气说:“你们班太疯了!”最后一学期,班主任换了,来了个很凶的女老师,我们都怕她,结果学习成绩上去了,85%考进了重点中学。听到这个消息,“鸟”从德国回来了。“鸟”是王小凯的绰号。有一次他上课回答问题,那是一个很小的小问题,但他却像思想家似的说:“我们中国人应该学会用一只鸟引来两只乌,引来一群鸟。”我们都笑了,从此就叫他“鸟”。他一点不生气,还舞动着手臂学鸟飞,  相似文献   

15.
谭方亮 《师道》2020,(1):30-31,43
一“勤能补拙”,我在学生时代就深深地体会和领悟了这句话。也正是这个“勤”字,让我在该读书的岁月里创造过“辉煌”。说实在的,我从小就是“愚笨”之人,智商、情商都低,不会说话,胆小、内向,极度不自信。学习成绩过得去,但从未出色。高中招生刚过最低录取线,进了一个非常薄弱的农村中学。进入高中后,跟当时大多数同学一样,平庸地过,马虎地活,成绩不太好。对于学习没有想过为了什么,因为当时,大学离自己非常遥远,从来就没有认真想过,读书还可以上大学。  相似文献   

16.
龙应台 《教书育人》2008,(12):76-76
有一天,和一群德国学生聊天,刚好是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民进党“政府”试图在教科书里进行所谓“去中国化”,反对者则议论纷纷。我问这些德国学生:“你们高中的历史课是怎么上的?”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和一群德国学生聊天,刚好是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民进党“政府”试图在教科书里进行所谓“去中国化”.反对者则议论纷纷。我问这些德国学生.“你们高中的历史课是怎么上的?”  相似文献   

18.
采访地点及对象:在网络论坛上随机采访6位家长及6名中学生采访时间:2006年5月长久以来,随着假期的到来,各种补课班也随之而来,这已经成了中国教育界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作为补课班直接消费者的家长和学生,对此有何看法呢?孩子们说(记者:对于你们来说,补课和假期是“鱼”与“熊掌”的关系,那么在你们眼中,这“鱼”和“熊掌”孰轻孰重?)孩子A:在我眼中,假期自然是最重要的——已经累了整整一个学期了,应该放松一下了。可惜哪一个假期我也没彻底放松过,都是补课给闹的。每到假期,我都得“谨遵父命”,参加各种补课班,有时候比上学都累。唉,谁…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期开学已三天了,我们班的朱青同学还没有到学校报到,这可把班主任王老师和全班同学急坏了。从初一到现在,我们班一个同学都没少过啊。这天下午放学了,我和两个同学还在教室里做作业。“你们三个同学还没回家?”不知校长什么时候走进来了,亲切地说,“听说你们班朱青还没报到,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不知道。可能是家里没钱读书吧。”王菊花抢着说。“哦,”校长的脸一下子严肃起来,眼睛盯着王菊花,急切地问,  相似文献   

20.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敢想、敢说、敢做的“三敢”精神。 一、帮助树立“三敢”的意识 “敢想”是要求学生敢于推测、敢于设计、敢于怀疑、敢于想象;“敢说”是要求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实践、敢于示众、敢于创造。这里突出的一个“敢”字,因为只有“敢”,才有可能创新。 目前,我国学生的“三敢”情况如何呢?可以说是“忧大于喜”。1995年,杨振宁教授曾“点击”中国留学生——虽然“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但是“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