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一次高三摸底考试中,有一道关于波的选择题,颇引人深思.题目如图1,两个等幅对称的波峰和波图1谷在拉紧的绳上相向运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波峰和波谷相遇碰撞后,都将沿反方向被弹回B.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瞬间,绳上波形消失;相遇后,波峰和波谷仍将各自继...  相似文献   

2.
题图1表示某时刻两列水波的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相邻实线与虚线之间的距离为0.2m,波速为1m/s,在图示范围内可以认为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1cm,A、B是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上分别位于相邻波峰与波谷上的点,C是A、B连线的中点.则( )  相似文献   

3.
在“机械波”一章中,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 振动方向的判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人们为此探索出了不少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速度的正方向看,“上坡”的点向下振动,“下坡”的点向上振动。 2. 侧法:在波的图上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 同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沿水平方向画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在曲线的同侧。 3. 头头( 尾尾)相对法:在波形图的波峰(或波谷)上画出一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波峰(或波谷)两边上分别画出两个箭头表示质点的振动方向,那么这三个箭头总是头头相对…  相似文献   

4.
如图1所示,M、N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水平传播的简谐波的波源,P、Q、R分别位于M、N连线的中垂线上,且PQ=QR.某时刻P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R是与P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那么( )  相似文献   

5.
方法 若欲使空间中某点第1次出现在波峰(波谷、平衡位置等)上,仅需顺波的传播方向上将最近的波峰(波谷、平衡位置等)平移至该点,并求出时间.若是第2次出现在波峰位置上,则在原基础上再加1个周期,依此类推.  相似文献   

6.
如图1所示,M、N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水平传播的简谐波的波源,P、Q、R分别位于M、N连线的中垂线上,且PQ=QR。某时刻P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R是与P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那么()  相似文献   

7.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光的干涉的基础 .但这部分教材抽象、复杂、不易掌握 .教师在波的干涉的教学中必须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 )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图 1 波的干涉的示意图教师在用波的叠加原理解释波的干涉现象前 ,首先应复习振幅的概念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振幅大 ,振动强烈 ;振幅小 ,振动弱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图 1 (此图见 :高中物理(试验本 )第三册 第 46页的图 1 0— 2 8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 ,同时讲清楚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 ,在重叠区域里波峰与波峰相遇 ,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 ,振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8.
用“峰峰”相遇、“谷谷”相遇来解释定义振动最强点,用“峰谷”相遇来解释定义振动最弱点对记忆十分方便,但不便于理解。学生们往往会产生错误认识。如图1所示为两列波的干涉图样,A1、A2为振动最强点;B1、B2为振动最弱点。学生们往往会认为A1、A2永远处于波谷、波峰的位置。对于A1、A2之间的点C则认为其处于平衡位置不动。  相似文献   

9.
智能化粗糙度测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电子、机械、自动化等知识,设计调试了相敏检波电路.硬件采用8031单片机的硬件电路;软件系统采用三点峰值法判断波峰波谷.采用减振杆等方法降低机械部分的振动.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判断问题中学生往往会出错,而且有时无法根据其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另一个方向.在此笔者将教学中偶得的几种简单而又容易记忆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一、"矢量三角形"法如图1为机械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此时P点向上振动,判断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我们知道波峰或波谷两侧的质点的振动  相似文献   

11.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6,27(6):8-39
在机械波一章中,我们常常看到有关相干波中衡位置的判断问题.如下面的两个习题便是.原题如下:例1.如图1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振幅均为5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是B、E连线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2.
在两列波叠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均等于两列波分别在该点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和.本文从具体实例出发来探讨“波的叠加”问题. 一、波的稳定干涉中的相关叠加问题例1如图1为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两列波相遇时某时刻的干涉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5 cm和10 cm,点C为B、E 连线的中点.则: 图1  相似文献   

13.
蔡金艳 《教学随笔》2007,(12):14-15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机械波,理解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2.知道横波和纵波,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能量、信息。  相似文献   

14.
点波源的机械波 (如球面波、水面波 )在介质中传播时 ,即使不计介质对能量的吸收 ,波的振幅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本文以 2 0 0 2年高考上海物理卷第4题为例 ,对波的振幅作一些讨论 ,原题如下 :原题 如图 1所示 ,S1、S2 是振动完全相同的两图 1个机械波的波源 ,振幅为 A,a、b、c三点分别位于 S1、S2 连线的中垂线上 ,且 ab=bc.某时刻 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 ,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 .则A.点 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 2 AB.点 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 2 AC.点 b处质点的振幅为 2 AD.点 c处质点的振幅为 2 A原参考答案  CD.分析 这个题…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46面分析横波的形成时,在波形的插图中画出了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即各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我们知道,速度是矢量,可用有向线段表示,箭头指向表示速度的方向,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速度的大小.而本插图中除波峰、波谷各质点的速度为零外,表示其他各质点的振动速度矢量的有向线段长短相同,这势必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在机械波一章中,分析介质中质点的运动情况是该章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质点的振动方向恰反映了其运动情况,本文在已明确机械波传播方向的基础上对如何判断质点振动方向予以剖析和总结. 一、根据波的形成原理与传播特点而得到的原理型方法1.带动法(根据波的形成原理——前质点带动后质点) 在质点P靠近波源一方附近(不越过波峰或波谷)图线上找另一点P’,若P’在P上方,则P向上运动,若P’在P下方,则P向下运动. 如图1,用带动法找出了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P’点,很容易看到P’点在P点的上方,所以P  相似文献   

17.
蔡文 《家长》2010,(5):34-35
2010年的行情注定是一个震荡市,由多个波峰和波谷组成的。波峰是卖出的机会,波谷是买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于漪 《现代教学》2009,(4):24-24
教后反思设计板书主要考虑用两条线来表示多变的现象与不变的本质。多变的现象用波浪形的曲线来表示,不变的本质用直线来表示,多变的现象由不变的本质所决定。没想到学生对板书提出异议,认为用等距的波峰、波谷不能确切地反映作品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学生敢于当着百余听课者的面指出教师教得不确切处,我为之振奋,于是放手让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修改板书。通过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质点振动加强还是减弱的本质 在两列波干涉的区域内,某些地方的振动加强,某些地方的振动减弱,加强和减弱区域互相间隔形成稳定的叠加。那么,是否处于两波振幅之和(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叠加)处的质点才是加强的,两波振幅之差(波峰与波谷叠加)处的质点才是减弱的呢?  相似文献   

20.
能量波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和大多数能量一样,光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波长是指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波长与波所携带的能量高低有关。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