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永子”被公认为棋中之圣品,是外国琴棋书画四大传统艺术国粹之一.“永子”不仅为保山创造了独特的社会物质财富,也是永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永子”存在的特有社会环境,对“永子”的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将来“永子”文化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永子”作为保山“三宝”之一,它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围棋文化探究,过渡到围棋文化的赛事,希望通过围棋赛事进一步的促进围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由于受到视觉文化时代感性审美的影响,当代武术出现了极端化的发展倾向。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武术的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传统与时尚”“技击与艺术”“文化与物化”等多维二元关系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只有坚持武术的传统并且使之与时代特征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武术传统的与时俱进性,才能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只有抓住武术的技击本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化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满足全球不同地域异质文化受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认同武术的文化价值并且积极的通过“物化”方式进行全球化传播才能将武术发扬光大,才能增强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大武术观”的理念视野,对武术的继承与创新或曰武术的“变”“常”问题的理性探讨,为武术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学、审美学、社会学、体育学的研究视角,对处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认为:“体育化”的武术与“艺术化”的武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分别以“竞技”和“审美”作为各自的导向;面对文化的变迁和消费的转型,可以以“艺术化”的武术作为中国武术回归大众生活的“出场”方式,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使得中国武术能够逐渐融入到大众日常生活,回归大众主流文化,进而实现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兴会”说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核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艺创作构思活动中灵感现象的描述.中国古代哲学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由此,形成中国人重视直观感悟和直觉体悟的传统思维模式.同时,传统思想极为强调主体的道德学识方面的修养.而中国古代艺术灵感论——“兴会”说,则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关于“气”的思想历史悠久、内蕴丰富,贯穿于中国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的学者将中国传统文化称为“气文化”或“气感文化”。本文拟将先秦诸子关于“气”的审美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分析:老子首先将“气”纳入哲学范畴;其后,孟子和庄子较早在审美意义上使用了“气”范畴;管子和荀子的气论思想也在气论思想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奇正”观念大概源于《周易》阴阳双构思维,最初被用于兵学,后被引入文论,终在小说批评领域中显示出丰富的审美蕴涵。在毛纶、毛宗岗父子等评点者看来,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三国演义》,以“奇”为美、以“正”为本,既凭着对“奇人”“奇事”的书写以及“奇笔”运用取胜,又常常合乎正规常则。这种“奇正相生”观念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正经”传统的延续与发展,只有将“奇”与“正”巧妙结合,才能达到既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又依经傍史、符合正道的创作效果,实现小说审美与教化层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8.
环蓉  沈艳萍 《阅读》2023,(47):54-57
<正>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虞山脚下,该校自1941年建校以来,以晚清著名藏书楼“旧山楼”为文化象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确立“守望教育”的文化主题,提炼“守心望道”的学校精神,提出“守护心中的半亩园”的办学理念。何谓“记住旧山”?该校校长沈艳萍告诉记者:“记住旧山,  相似文献   

9.
胡海 《美育学刊》2021,(5):44-52
梁启超接续以政教为中心的文艺传统,立足政治革新和思想启蒙目标阐述小说的特殊功效,揭示了小说的审美本质与艺术特征,开启了文艺功用与本质同一的审美功利主义观念,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在教育极度落后的情势下,小说及其他通俗文艺形式对于儿童启蒙和大众启蒙都具有特殊效用;小说可以在政治革新和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不可思议之力”;启蒙事业和文艺创作都需要灵感、热情、意志和动力,美和艺术具有并且能够激发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小说借助想象与虚构广阔反映生活、深刻表现心灵,具有熏陶、浸染美好心性、激发思想和热情、提升精神境界的功效。文艺功效与审美本质、形式技巧密切相关,审美与功利统一于现代美育话语。  相似文献   

10.
高校去行政化不等于“取消行政管理”,不是“教授治校”,也不仅仅是“取消行政级别”;高校去行政化是维护学术组织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更是保障师生正当权益的合理路径;高校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机构职能行政化、人事决定行政化、资源配置行政化;高校行政化现象的产生是我国文化传统、制度体制、高校规模扩招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去行政化之路应通过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立法保障、制度革新去实现.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勃兴使人们开始了视觉文化转向,以此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当代社会中国武术发展的实际,指出竞技武术是视觉文化转向的产物。研究认为,大众文化的视觉审美特征使竞技武术一开始就走向了表演性的审美趋向;大众文化的勃兴使武术出现了"类像"现象,消解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二者之间的等级次序;大众文化审美化生存中的武术发展也造成了人文思考缺失。  相似文献   

12.
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文章溯源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逻辑,分析高校美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时代价值,建议高校美育通过研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育资源,探索实施"三融三进"新途径,打造体验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美育理论是以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作为其深厚的土壤,并借鉴西方美育思想而形成的。王国维倡导美育应有其独立的地位,在美育的领域内,美育的育德功能是第二位的,美育自身的价值才是第一位。这一思想是王国维提出培养“完全之人物”这一观点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哲学与美学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影响,提出构成太极拳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太极拳美学思想、起源、发展进程等不同侧面的分析研究,增进国人对太极拳的进一步认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太极拳理论体系框架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体育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从剖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审美特征的异化入手,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审美价值进行深入考察评估;通过跨文化比较,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表现体育文化的多样性,而更接近天然状态的质朴纯真魅力是其核心与灵魂。因此,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原生态审美特征,存留原汁原味的审美对象,把活动内容、服装、器械、场所和环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从中汲取有利于当代体育发展的人文因素,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武术美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认为:武术美学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前期研究多重于"形而上"的美学思想方面,对介于"道"与"器"之间的武术审美文化缺乏系统研究和宏观把握。当下,随着美学研究的时代"转向",武术也应加强其审美文化的内涵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孔帅 《美育学刊》2020,11(1):63-68
"文字-印刷"媒介时代是一种机械文化,其分割化和同质化特征导致传统审美和美育具有鲜明的教化性。电子媒介带来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有机文化,此时的审美更多的不是理性的深度思考,而是一种追求视听快感的身体模式,强调审美的深度参与和自由体验。一方面,审美的"自我-他者"的教化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被颠覆,强调对审美活动中"自我中心"的解构和他者的多元化体验;另一方面,告别了形而上的理性思辨传统,而密切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因此今天的美育实践应该区别于传统美育,必须和新的媒介文化相适应,突出电子媒介时代审美的多元化和生活化特征,以培养审美主体的自由性体验和精神的超越性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女性身体审美观的影响,旨在树立健康科学的女性身体审美观。主要结论:在中国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柔弱美,气质美,静态美;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健壮美,力量美,动态美。建议:取中华之正气,抑西方之人欲;习西方之健力美,革中国之病弱美。  相似文献   

19.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遗产,它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其美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不论是从中华武术美学的本质,还是美学特征,其美学艺术特点极为鲜明。武术的各种表现手段无不以其优美的形态,别具一格的韵律和浓烈的东方神韵展示其艺术美,使人们不仅能品味醇厚的武术艺术,而且能在刀光剑影中获得美的享受。为了使武术美学艺术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应不断探讨和研究武术美学艺术,让武术之美服务更广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