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日,听一位小学低年级老师教《孔融让梨》.这位老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字词句的训练之后,连设三问,实录如下.老师问:"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和谁一块吃梨?"——"和哥哥一块吃梨."又问:"孔融拿了大梨还是小梨?"——"孔融拿了一个小梨."再问:"孔融为什么吃小梨?"——"因为孔融是弟弟."这样的设问,似乎天衣无缝,然而我敢说,她的这节课失败了.显然,"弟弟"不是"应该吃小梨"的理由.小学低年级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水平低,往往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各部分的联系,而常以事物的偶  相似文献   

2.
习作内容: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请你用"xx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习作指导: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领悟"事物的自述"就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拟人的手法)。这样写文章显得生动有趣。2.选择介绍对象:生活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沈舒原是个缺乏毅力的中等生,但一年后,各科成绩进步很快,并且获得了全校钢笔字比赛一等奖.为使她成为一个刻苦的学生,我做了这样一些工作:从她的兴趣中,寻找培养毅力的突破口.大家知道,达尔文观察一棵小草、一条小虫时,常常是几小时,甚至是一整天地盯着.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耐性和毅力?因为他对这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给我一个启示: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应从他(她)的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一天,当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愚公移山》最后一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学生:"老师,《愚公移山》的结尾,这样安排,可信吗?"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因为根据地理学的理论,我认为愚公要想移走这两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最后却用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结尾来收束全文呢?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思考过吗?"生:……针对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止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热爱学生当作教师的天职,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但是,我这个作班主任的为什么会有献出了整个心灵,而不被孩子理解的苦恼呢?案例:"你为什么上科学课说小话?"学生张×不做声,用挑衅的眼光瞪着我。"上课说小话,还自以为是,跟我较劲儿,这么大胆!"我不禁这样想到。同时,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需要冷静,其中肯  相似文献   

6.
“一叶知秋’与“一叶蔽目”是两个相反意义的成语。“一叶知秋”比喻的是根据一个微小的事件而洞察整个事物的全局与发展趋势;“一叶蔽目”指的是被一微小的事物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能洞察事物全局与发展趋势。为什么‘一叶”这样小的东西竟  相似文献   

7.
徐玲 《班主任》2007,(10):34-34
小达又被我领进了办公室。他这次犯的错误跟以往不一样:他破天荒地做了一回"好事"——帮同桌叶子系鞋带。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倒挺有理:"叶子的鞋带散开了,作为同桌,我帮她系不对吗?我是一片好  相似文献   

8.
紫桠 咳咳,大家好,第一次发言有点小紧张,大家不要介意.我的梦是这样的:放学路上我正和同伴嘻嘻哈哈地闹着,不知是谁叫了一声“狗”,一条大狼狗就愣生生地向我们扑来.我吓得转身就跑,但两条腿就像有千斤重,我着急得哭了起来……当我醒来时,我才知道为什么当时想跑却怎么都跑不动,原来我的脚被被子缠住了……(珂珂:这种情况基本上就跟梦里到处找厕所,梦外尿了床一个意思.嘿嘿.)  相似文献   

9.
例文1 推荐理由:切入角度小,主题小中见大 同在一个屋檐下 河南省一考生 我惊讶地问妈妈:"为何在屋里走动时,总怕踩到地雷似的?"妈妈笑着回答说:"大家不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吗?"我虽然理解妈妈的心意,却还是认为她过于讲究了. 妈妈见我一脸随意,挺认真地接着说:"我们家的地面是张爷爷家的屋顶,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我撅着嘴反驳,为什么我们楼上的人不这样想,总是弄出"咚咚——咚咚——"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小迪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对爸爸说:"爸爸,你抽烟即危害自己的健康,又危害我和妈妈的健康".爸爸不解地说:"为什么?",小迪说:"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呀".小迪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相似文献   

11.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 一天,当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愚公移山》最后一段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提问. 学生:“老师,《愚公移山》的结尾,这样安排,可信吗?” 老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因为根据地理学的理论,我认为愚公要想移走这两座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最后却用这样一个神话般的结尾来收缩全文呢?” 师:“很好!这个问题大家思考过吗?”  相似文献   

12.
1.关于文章开头的疑问 生:老师,据我们的学习经验,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向来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但是本文的开头,我读来读去,都觉得很平常.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开头呢? 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确实没有料到学生会提这样一个问题,心里不免有点发慌.片刻的调整以后,我要求全班同学一起研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如果文章把这一段话去掉,直奔主题介绍荔枝,好不好? 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纷纷发言. 生:作者这样的安排是出于结构技巧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放学路上,小红边走边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我打断了她:"是啊,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呀?"小红随口说:"是鲜血染红的呗!""你有根据吗?"我笑着问。"当然有根据呀,从前……""好啦,你  相似文献   

14.
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一篇作文:牙齿先生把舌头小姐咬了一口,舌头小姐很生气,说:"你为什么要咬我呢?"牙齿先生说:"我不高兴,我就咬你,有本事你也咬我啊!"舌头小姐愤愤不平,但是她没有能力咬牙齿,于是就发挥自己的特长,把牙齿先生痛骂一顿。牙齿先生奋起反击,一场混战,大家错过了一顿美餐。  相似文献   

15.
<正>(上接2018年第12期)41.再探"教学中的矛盾""24.初探'教学中的矛盾'"这样结尾:"1964年的这场争论,在我的心中并未结束。我想,事物就是矛盾,过程就是矛盾。教学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过程。我们做教师的不知道教学过程的矛盾怎么能行呢?大家的争论虽然结束了,但我的思考没有中断。直到1996年,我才有机会把思考的结果以《教学过程主客体论纲》为题发表出来"。《教学过程主客体论纲》要目如下:一(略)。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耦合主体与教材体系构成的精神客体。(1)为什么说教  相似文献   

16.
小蜜蜂档案     
正姚乐:大家好!我是小蜜蜂俱乐部的成员,来自上海市普陀区联建小学四(2)班。我喜爱模型制作,尤其是车模。我还是一个"小科迷",问"为什么"是我最喜欢做的事。小蜜蜂问题:我在"天行者之路"栏目中经常看到"光年"这个词语。我想问小编,为什么天文学家要用"光年"测量星球之间的距离呢?  相似文献   

17.
为何一直爱说话的我突然沉默了?为什么一直自诩为"吃货"的我粒米未进?洗漱缸里的鲜血,是事故还是另有隐情?真相尽在"小赵说事".接下来为您解密:三颗牙齿的离开. 事情是这样的:大家应该都知道我的牙齿,前面那两颗过于夸张,让我的面相大打折扣.所以,在2013年3月2日这个痛苦而悲伤的日子,我去看了牙医.看着医生皱起的眉头和紧闭的嘴唇,我意识到这件事非常棘手.  相似文献   

18.
一、如何引入概念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在他们刚学物理时,教师能否很自然地引进物理概念是极其重要的。我认为一个概念的引入要让学生明确这样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2.这个概念引入后它反映了事物的什么共同性质;  相似文献   

19.
记得这是一堂数学习题课,练习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已知2、4、6、8、10为前五项,请推测第六项是多少?毫无意外,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2。"我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没错,是12。"正当我要开始讲解下一道题时,坐在教室一角的小A突然喊了一声:"是π。"我被这个奇怪的答案弄得不知所措,于是提问:"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答案应该是12?"小B说:  相似文献   

20.
小阅的信     
小朋友们:翻开本期杂志之前,小阅在此要嘱咐几句:首先,"阅读四级跳"要认真完成哦!那都是小阅请教资深教师为大家选择的阅读材料,你们一定会大有收获哦!然后,小阅跟大家说个事儿。有一天,一个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南极比北极冷?我一下傻了眼,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