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一遍 ,然后教师放映配有古典音乐的相关荷叶、荷叶池的图景供学生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 ,听得专注 ,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1 出示与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文字课件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2 学生们听后评议。学生甲 :“老师 ,您读得很有感情 ,真好 ,我想像您一样读。”学生乙 :“老师 ,你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对‘是’字读得没卷舌 ,请重新跟我读一遍。”学生丙 :“老师 ,我想加上动作读这一句…  相似文献   

2.
央视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大意是一个孩子非常胆小,课堂上从没举手发过言。一次,老师让学生放学回家后读课文,并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录音交上来,老师这才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孩子的声音。老师就在孩子的磁带里夹了张小纸条: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得好极了,真有感情,老师希望课堂上也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里我看见有这样一位老师,每当学生早读时,他就拿上教本在校园里踱着方步,朗读教材。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连停顿、语气都读得恰到好处。学生看到老师认真、精彩的朗读,也纷纷捧着书在这位老师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聚精会神地读起来。有时他和学生一块儿分角色读、模拟阅读、演剧阅读。一节课读声、笑声,取代了放任自流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3.《火烧云》片断实录师有感情地范读第四自然段,生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谁能说说你为什么给老师鼓掌呀?生甲:因为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读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时很惊讶,读到“尾巴可不见了”时却很失望。生乙:因为老师读得有快有慢,尤其是读马发生变化的句子,变化是f刚央的,老师读得也f良决。生丙:老师的朗读让我觉得火烧云很美!师:你们能像老师一样读吗?生自由练读后报名读,组织讨论。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先说说读得好的地方,再说说不足之处。生丁:他读出了感情变化,但是还不够快。师:请你读一遍,好吗?生读…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听一位老师的语文课。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指名逐段检查读书情况,叮嘱其他学生注意听,听后对这位同学的读书情况作出评价或提出建议。开始几名学生读得不错,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的评价也很得体。后来,有一个学生读得磕磕巴巴,丢字、添字现象严重。学生的评价多是提出读得不好的地方,评价用了近三分钟时间。老师听完后,说:“同学们的建议你接受吗?下去好好读读。”  相似文献   

6.
<正>一、还文言文教学课堂简约美需学生老老实实地读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读都不是怎样的重视,往往老师都已经将一篇课文教完,学生中还有不少学生难以将文言文读得那样流利,读得那样有感情,所悟也显得不是怎样的真实和深刻。这也怨不得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平时的文言文教学是很少让学  相似文献   

7.
审视新课程实施之后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实践和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课堂片面追求热闹,到处是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其实学生就会大声朗读)、“我听出来了,你把这几个字读得特别深沉”.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也会装腔作势地模仿,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似乎学生真把感情读出来了.也就是把“文中的情感悟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堂大多以阅读教学为主。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真正给学生成长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呢?于永正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9.
洪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他要求学生能像闻一多那样慷慨激昂地讲演。一名学生站起来。放开嗓门,表情激愤地读开了:“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来后……”洪老师连连点头:“读得很好!很好!不过,还可以放开些。放开了,还可以读得更好。闻先生在讲演时,不是激动得捶了桌子吗?像李公朴这样的爱国民主人士竟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暗杀,他怎能不气愤,不仇恨反动派?你如果也有这种愤怒的感情,你也会捶桌子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青岛市黄岛区辛安中心小学宋云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生应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认识到学生朗读重要性的老师,往往在指导读得“正确、流利”两方...  相似文献   

11.
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段文章有感情地读一遍(三位学生读,教师依次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好了.”这样“置学生于文本之外,评价简单而笼统”的朗读教学,是无效的.我觉得,真正有效的朗读指导应当是巧妙地融合在理解课文中,是润物细无声的,能给课文以生命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2.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13.
李蕃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190-191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合要求时,有的老师就简单提示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行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15.
摇篮     
一、示范朗读,寓理于悟师:今天我们刚认识,梁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欢迎吗?如果我读得很棒,你们就热烈鼓掌;如果觉得老师读得不够好,就请举手,给我提意见,好吗?(师朗诵诗歌《轻轻地》。)师:我读得怎么样?生:老师读得很快。生:我们听不懂。师: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师再次朗读。)生:你读得很轻,我都听不见了。生:你读得很慢。生:你读得很小气,不大方。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我最后再读一遍,好吗?(师朗诵诗歌《轻轻地》。)生:老师读得有感情了。生:你的表情很好,动作也加出来了。生:老师,你读得很温柔。师:刚才,老师第一遍没读好,就读第二…  相似文献   

16.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合要求时,有的老师就简单提示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行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请带着痛苦的感情读,请带着内疚的感情读,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读得再激动些,读得再兴奋些。"虽然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读书,但读得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感情的酝酿。在朗读中没有任何提示和铺垫等,学生自主走进教材,直接朗读教材,有人称之为"裸读"。"裸读"单调、机械、生硬,导致学生无动  相似文献   

18.
有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第五册《掌声》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读后再找出描写英子动作的词,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先指名一位学生读,读得不太好,没有把“英子立刻把头低下去了”的自卑心理读出来。老师又叫了一位男学生读,读得还不如第一位学生,显然,他的朗读也没能得到老师的认同。老师为了体现“尊重学生”这一理念,又让这位男生连续读了两遍还是没有读好,而且读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大,语气一次比一次平淡,效果一次不如一次。小男孩低下了头,老师也显得有些失望,但马上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来,你再读一遍,读的时候要用深沉的语调朗读,把‘低了下去’读得低一些,慢一些,重一些,听老师读。老师把这个句子读了一遍后,又叫这位男孩子再读,最后这一次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的效果稍微好了一些,老师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绿》一文时,教师设计了多种诵读的形式。首先范读,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美,随后请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此时一位同学举手,老师请他朗读了这一片段。读完后,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这位同学读得很有感情,字音也都读准了。”随即展开生生互动,一名学生读,另一名学生进行点评,试图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提升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被点名互动的学生,评价大意均为“很有感情”“字音读准了”,与教师第一次点评的内容差别不大。仔细分析教师对于互动学生的点评,会发现学生的点评与老师的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20.
<正>在许多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便会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老师一句"你读得真好!老师从你的朗读声中听出了……"等诸如此类的表扬。如果有学生的朗读并未达到老师的标准,我们又会听到:"如果你把××读得更重或者更轻肯定会更好!"于是,学生要么用提高一个八度的嗓音使劲地读,要么用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地读。然而,这样的朗读真的有效吗?这可能是盘桓在我们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