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些日子,我听了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水》,课文原题为《饿水》。讲述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对水充满渴望。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  相似文献   

2.
(注:课文为苏教版第10册第26课)一、揭示课题师:我们学过不少和水有关的课文,比如《九寨沟》,那儿的水给你怎样的感受?生:那儿的水清澈见底。师: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相似文献   

3.
一只笨乌鸦     
表弟正在大声朗读《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我在一年级时学过,聪明的乌鸦衔石子放进瓶子里,让瓶子里的水升高,最后喝到了水。可是,现在我却觉得乌鸦喝不着瓶子里的水。课文开头说乌鸦到处找水喝,意思是周围没有水,为什么周围没有水呢?可能正大旱吧。  相似文献   

4.
《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责,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三月桃花水的关是与淳朴、  相似文献   

5.
对于《水》这样一篇课文,如何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我以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确定教学内容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文的主要特征。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6.
“我是什么”是初小语文第四册里的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里运用了生动、形象、确切的语言,说明了水的各种变化。我在钻研这篇课文时,仔细分析了儿童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对于水,儿童虽然在生活中时时接触到,但只是零星片断不完整的认识,而课文的要求,不但要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各种变化和云、雨、雹、(?)的简单成因,而且还要知道水在地面上各个不同地方的不同动态,以及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儿童懂得我们会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水,叫它为我们做好事。我考虑要让儿童掌握这些比较初步的系统知识,必须要做很多工作.下面是我教这一课的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7.
巢爱娣 《教师》2013,(28):108-108
《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家家户户建有水窖。作者马朝虎回忆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  相似文献   

8.
我听了几位教师的《自然》课,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物体”这一组课文时,普遍忽视了这类课文的核心问题——教给学生认识物体的方法。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物体(一)——水”时,只是要学生认识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也与牛奶、酒精作了比较,而对认识水的方法——观察法就一语带过。在教学“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怎样认识物体(四)——金属”等课文时也不向学生谈认识这两类物体的方法。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未弄清教学这类课文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沈栋林 《考试周刊》2010,(47):63-64
一、教材分析《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语文第七册《捞铁牛》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脉络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一篇文章缘何能够入选课本?一篇课文如何解读才能让学生喜欢?《画山绣水》是杨朔的一篇美文,笔者认为教学达到如下三重境界,自然就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一、山是山,水是水课文以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评价入手,因此,解读《画山绣水》,不妨就从山水开始,毕竟,"画"与"绣",本身就是对山水描写的一种意境。从山水开始,意味着要带着学生领略文中所描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水》,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马朝虎将刻骨铭心的儿时记忆娓娓道来:在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子,挑一担泉水的艰辛,淋一回雨水澡的痛快,浇一勺地窖水的舒畅及大锁一把锁住水窖的无奈,深刻地说明了水的珍贵。生动的叙事,栩栩的形象,浓浓的真情,无不给读者极大的震撼。课文采用反衬法,全村人淋一回雨水澡的痛痛快快,四兄弟浇一勺窖水的舒舒服服,更衬托出水的珍贵及缺水的苦涩。  相似文献   

13.
小学四年级时 ,学过一篇课文《五彩池》 ,这篇课文 ,把五彩池的水描写得那么美 ,那么神秘。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对《五彩池》充满了憧憬 ,经常想 :如果哪一天我能看到五彩池 ,用手玩一玩五彩水 ,那该多好啊 !没想到今年暑假去四川九寨沟旅游 ,在岷山山脉中 ,我真的看到了像课文中那样神奇的五彩池。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 ,我和妈妈随旅行团乘汽车来到了九寨沟。走进九寨沟 ,一路上大大小小 ,五颜六色的湖泊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水晶宫一般 ,美丽的湖泊 ,美丽的瀑布 ,美丽的花草 ,美丽的青山。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仙境 ,那…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水的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的关系,我将课文中的实验增加了一个塑料瓶(如图)。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采蒲台的苇》这篇课文时。必须抓住课文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这条线索,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爱国线索是: 一、人苇结合,爱国热情初见文端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白洋淀“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像鸟儿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记叙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这一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分清课文的主次,因此,阅  相似文献   

17.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根据《宋史·方技传下》的几十个字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全文仅五百来字,记叙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八只大铁牛的事情。课文在作者的巧妙构思下,以简约的文字,讲清了“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科学道理,记叙了八只铁牛捞起送回的全过程,读起来,令人兴味盎然。学生对这样课文的思想内容,只要认真地读一、二遍,是不难了然于心的。但是,对作者如何以通俗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的教学时间编排与课文所描述的季节大致同步,如《秋天的雨》安排在秋季学期,《三月桃花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安排在春季学期等。这样的课文,我们称之为时令性课文。除了时令性课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选的课文,多数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这样编排凸显了语文的生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材的这一编写特点,以更好地发挥课文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称象》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益智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曹冲小时候利用水的浮力,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我在教学中多处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关键语句、人物年龄、曹操的前后态度和称象的不同方法作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开阔了思路,把握了重点,从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例子:著名教师支玉恒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问学生:“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然后他让学生自由议论。有的认为写“山”的那一段最美,它写出了山的奇、秀、险;有的认为写“水”的那一段最美,它写出了水的静、清、绿;还有学生认为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得最美。这个意见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我们来看《桂林山水》的第四自然段: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段将桂林那奇、秀、险的山和静、清、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