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一座伟大的宝库。在这座宝库中,诗歌占有最光辉、最显著的地位。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在我国的文学史中,诗歌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而且诗人众多,诗作也很繁茂,几乎占了整个文学史的正宗,还影响着其他文学体裁的发展。所谓唐诗、宋词、元曲,就指的诗歌这一重要体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风雅颂不仅属于诗经,离骚也不仅仅是屈原的楚辞,当风骚结合,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你走入诗的领域并爱上诗歌。说唐诗是一座百花园,那是因为唐诗中有许多姹紫嫣红、芳香四溢的奇葩;说唐诗是一座鸟语林,那是因为唐诗中有许多轻飞曼舞,引吭高歌的山鸟;说唐诗是一曲交响乐,那是因为唐诗中有许多声情并茂、婉转动听的  相似文献   

3.
伴随悠久邈远的古国文明,中华民族的精神历程中始终流淌着一条诗歌的河。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到宋词、元曲,乃至新诗,伟大的诗人灿若群生,优秀的诗作层出不穷,熠熠生华,辉映天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大量诗歌,但没有哪一朝代的诗歌能拥有比唐代诗歌更多的接受者。唐诗接受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普泛性、时代性、个体性、应用性。其中,普泛性与应用性是唐诗接受最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两个关键特征,确立了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地位。  相似文献   

5.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巍巍屹立;更是两斛光芒璀璨的明珠,一先一后,照耀着中华民族生命里的永恒。出现在唐诗之后的宋词,发于民间,句式长短不一,打破了诗歌的诸多限制,获得相对自由,作演唱之用。从此,宋代文学也形成一个不成惯例的惯例:宋诗一般用来描写家国大事,而宋词则用来抒发文人墨客的爱与忧愁,并且后者才是宋代文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它镌刻着无数熠熠生辉的华丽诗章。捧读唐诗,含英咀华,我们深味其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语言的音乐;也是跳动的心声。围绕高考考查内容和唐诗的特点,学习研究唐诗,我们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趣谈杂体诗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创作源远流长,辞赋、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座座丰碑,耸立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廊里。历代诗人如璀璨的明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优秀诗篇,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诗歌在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古体诗主要包括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的第一部文人诗集《楚辞》,向五言、七言诗过渡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堪称唐诗情感厚重与艺术精妙的典型,其中广细交织并明暗辉映的意象陈述着诗圣的复杂情感和精工技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把解读杜诗意象作为赏析情感的突破口,设计形与象相结合,象与意相渗透,意与情同出入,情与旨共会通,旨与象互牵引的环形思路,领略杜诗意象的涵咏意义,让学生掌握由意象解情怀和从情感读意象相互补充的诗歌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句法修辞方面堪称集大成,在中国诗歌句法修辞史上承前启后,占据着非常显的地位。本对诗歌句法省略修辞、句法移位修辞以及其他特殊句法修辞进行溯源追流,藉以揭示唐诗句法修辞在中国诗歌句法修辞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边塞诗歌是我国唐诗中的代表性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是盛唐边塞诗歌,饱含着一种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在诗歌中,进取精神呈现出昂扬乐观的基调和雄浑豪迈的风格特征,它是蓬勃发展时期人们社会心理、民族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反映。献身边疆,杀敌报国是唐民族拼搏意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进取精神的崇高升华和核心所在。这种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和民族魂,推动着社会与历史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至唐代,达到鼎盛时期。而宋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另一座高峰。但是由于唐诗已经达到无法超越的高度,无论艺术表现上还是内容题材上宋诗都无法与唐诗相媲美,所以宋人选择了另辟蹊径。宋代诗人为了突破唐诗的束缚,自成一家,通过交融、借鉴、整合、改造,通过移花接木式的文学联姻,孕育出了一代"诗界维新"的奇葩,形成了"以议论为诗"的特征。而这其中又以苏轼、黄庭坚的诗歌为代表,从而使宋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拟具体研究宋诗"以议论为诗"的起源发展,并探究该特征的形成因素,同时分析该特征的功过。  相似文献   

13.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唐诗犹如一座珠穆朗玛峰,让后世的人们敬仰。在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中,边塞诗又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以雄浑激昂、慷慨豪迈的精神风貌,丰富的主题,独特的艺术视角,在边塞诗的发展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国之一。在长期形成的灿烂文化中,古典文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珍藏着多少雄视千古的文学巨著!而《诗经》、《楚辞》、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座文学宝库中颗颗璀灿的明珠。诗的国度诗歌多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包括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500年间的诗歌。原称《诗》,共有305篇,又称《诗三百篇》。因后代儒家尊奉为经典,开始称为《诗经》。汉时传《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后只  相似文献   

16.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诗论家,他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可谓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唐诗选本。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以李白、杜甫为宗,但除了李杜这两个唐诗的双子星外,王维诗歌选录是最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推崇赞赏了王维的诗歌。试探讨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对王维诗歌的选录和对其诗歌的艺术评点情况,以对王维诗歌进行一个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宏观世界话玉溪》如何运用历史的、逻辑的学术研究方法,凸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诗歌成为唐诗、宋诗的纽带,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峰,是宋“婉约词”的张本。也正是历史的、逻辑的这两种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使《宏观世界话玉溪》具有科学性、思辨性,连贯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诗词辨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已明确地指明了各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何在?却是自宋代以来历代学者聚讼争执了近千年的文学史上的公案。我以为能够从历史与艺术两方面探究其根源,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唐诗,宋诗及唐宋词是一个关键性的大问题。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两宋以词见长,宋诗逊于唐诗成了史家定评。唐诗与宋诗究竟差异何在?南宋严羽,明代杨慎,今人钱钟书,缪钺等大家虽然所持的褒贬态度不同,却一致认为唐诗主情,宋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属于唐诗与地域文化研究的领域。虽有学者把唐诗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或者将有关邯郸文化的唐诗进行编选,但都未能在《全唐诗》的全部范围内,搜集整理有关邯郸的诗歌,进而深入考察分析。尝试从这一内容进行论述,以邯郸本土诗人及其创作和以邯郸历史文化作为核心的外来流寓诗人创作进行论述分析,希望填补《全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领域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精神的天空一颗不可缺少的太阳,诗歌不仅灿烂地照耀和昭示未来,而且也时时以鲜活和亮丽的光芒,灿烂地辉映和镀亮历史。这历史,是个体生命与集团生命历经过的生活/生命路程,也是社会事件与生存环境历经过的空间/时间载录。因而人类这颗精神的太阳,一旦生命沐浴于它的圣光之下,历史与未来这遥遥两极便在诗歌的呼吸中灵动了,生存便呈增值趋势上升。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将所阅读到的诗歌文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经验的诗歌,一类是超验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