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链条科技创新涉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目标是形成自主关键核心技术,乃至形成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产业的发展。全链条科技创新的能力及效率是衡量创新型社会生态的重要标准,创新周期是重要的表征标准之一。国立研究机构在特定学科领域内布局较全面,涉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乃至工程化,是推动全链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全链条科技创新的后半段是创新成果本身与企业家一起在市场进行推广与估值的过程。为了进一步缩短周期,需要鼓励部分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合作,并加速各类创新要素在市场上的流动与统筹。文章以国立研究机构的具体案例为视角开展研究探索,以期从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这一角度对全链条科技创新周期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科技报告为例,从科技报告存储和科技报告浏览两个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存储数据和浏览日志进行分析,研究科技报告的存储量、地域分布、项目来源、浏览量、呈交机构性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将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以及开放共享服务实践衔接起来,构建科技报告知识共享的机理路径,为优化科技报告资源管理,传播科技知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过程】讨论科技报告知识共享的参与要素及承担的功能作用,基于过程管理理论分析科技报告知识共享的流动路径,将科技报告知识共享过程划分为知识组织、知识扩散以及知识应用三项阶段,结合业务实践研究归纳。【结果/结论】建立知识流动视角下,基于NSTRS的科技报告知识共享机理模型,形成了制度化保障、系统平台支持、公众积极参与的科技报告知识共享路径。【创新/局限】揭示了科技报告知识共享的来源、手段、方案、目的等方面的规律特征,未来将在此基础上聚焦科技报告知识共享效果研究,挖掘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乔振  高巍  吴艳艳 《现代情报》2016,36(4):124-127
科技报告作为一种特殊文献,其质量的高低以及能否有效的积累、共享和交流,既反映我国当前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程度。本文首先利用文献调查法从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控制与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当前国内科技报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总结,结合工作实际,以山东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工作为例,从上述的3个方面对山东省在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中的做法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刚  张金隆 《科研管理》2006,27(3):97-102,89
文章研究了将项目管理风险集成到投标风险,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实施软件项目投标风险规避的问题。首先,介绍了软件项目全寿命周期流程和寿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风险要素;其次,分析了软件项目投标风险对应的风险规避措施;最后,提出了软件项目投标风险规避的基本决策过程,并举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科技报告呈交审核服务系统的使用和分析,系统介绍了科技报告系统的使用,分析了科技报告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研究的新发展.该文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的概念出发,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回收等各个阶段成本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并相应探讨了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家科技报告系统经过近2年的建设已初步成型,目前正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国家科技报告系统以何种方式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当前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通过系统调研当今世界主流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和文献开发利用模式,并借鉴美国科技报告系统的成功运营经验,结合我国国家科技报告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国家科技报告系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和文献开发利用模式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内科技报告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以科技报告总量排名全国第一的广东省为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宣传推广路径,以提高科技报告的普及率和利用率。【方法】采用网络调查法、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国内主要省份科技报告推广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科技报告使用和影响范围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接收反馈机制、推广定位不清晰、推广方式比较单一等。基于此,本文从拓宽反馈渠道、找准推广定位和多元化推广路径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重点从自主推广、合作推广及第三方推广3种路径论述了培训推广、平台推广、社区推广、新媒体推广以及外包推广5种推广策略。【结论】科技报告推广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推广任务任重而道远,持续优化推广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科技报告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陈柳 《内江科技》2014,(2):25-26
<正>科技报告是指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科技管理或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用于积累、传播和利用的特殊文献。科技报告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本文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国内科技报告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以科技报告总量排名全国第一的广东省为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宣传推广路径,以提高科技报告的普及率和利用率。采用网络调查法、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国内主要省份科技报告推广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科技报告使用和影响范围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接收反馈机制、推广定位不清晰、推广方式比较单一等。基于此,从拓宽反馈渠道、找准推广定位和多元化推广路径3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并重点从自主推广、合作推广及第三方推广3种路径论述培训推广、平台推广、社区推广、新媒体推广以及外包推广5种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报告政策的基本概念,明确我国科技报告政策理论研究现状和科技报告政策制定、发布现状。通过分析发现,研究层面,应强化科技报告政策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实践层面,科技报告政策已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基层三级政策体系及“要建、如何建、建后监督”的政策链条,下一步应着重解决科技报告知识产权问题及制定监督、激励的可操作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3.
14.
上海大力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城市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青年创业园区成为重要的人才及项目载体。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不断增强,当前园区的一些服务功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结合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蓝梦谷”青年创业孵化园作为团属组织的特色与实践,从青少年成长全周期的理论内涵出发,将其分解为引才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双创能力培育平台3个子平台。通过聚焦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面临的各类现实困难与需求,探索青年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平台的具体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科技报告是宝贵的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实力和水平.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www.nstrs.cn)3月1日正式上线开通运行,实现万份科技报告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这标志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在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促进科技资源开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中国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已开通针对社会公众、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用户的共享服务:向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7.
邵彦坤  李梅 《科技风》2023,(16):45-47
医学教育改革对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主阵地,有必要对医学生培养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及信息需求进行深刻剖析,探索逐步深入并且贯穿医学教育全周期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本文将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周期分为了解认知期、深入学习期、嵌入应用期和创新拓展期,分别对应医学新生、低年级、中高年级和研究生四个培养阶段,教育目标、实践和方式随着阶段的递进而递进。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应用此模式展开适应各培养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在培养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科研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外科技报告服务模式现状分析,探讨我国科技报告服务模式,并以浙江省电子信息领域科技报告为例,探索面向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报告服务,为科技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璠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94-102
为实现区域层面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结合,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在实地调研、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信贷体系和政策性科技金融3个维度出发,分析政府、银行、创投等科技金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从融资角度搭建起区域科技金融体系架构,并进一步从资本聚集、风险分散、信息共享、约束激励等方面剖析科技金融资源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最后结合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杭州市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实践与取得的成效,实证研究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的"杭州模式",以期为其他省份落实创新发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陆丽娜  袁芳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115-123
基于关系网络范式构建"技术热点-关键人才-主导单位"科研合作选择框架可以有效地推进科研合作选择,预测未来科研合作的走向。以2006—2018年近15年间纳米技术科技报告为例,综合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纳米技术领域科研合作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和可视化。研究发现关系网络范式下的科研合作的选择可以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技术热点成为凝练合作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关键人才合作重点选择高中心度人才和低限制度"结构洞"人才。主导单位合作选择基于其研究的热点和需求,在合作方面地域的距离日渐被技术知识优势和需求弥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