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业倦怠感通过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关研究注重对外部影响因素的探讨,缺乏教师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基于1169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内外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对职业倦怠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感在性别、学段、职称和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内部从教动机和社会情感能力负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外部从教动机正向显著影响职业倦怠感;社会情感能力在内部从教动机对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革新教师引育理念、保留教师从教“初心”和提高社会情感能力,预防或缓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认为:在一些中学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表现为情绪上的倦怠感、较低的成就感、教师厌教感、心理疾患多等,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教师工作压力、福利待遇、社会地位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必须从教育机制、社会期待、主体心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感已经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也已经引起了学者的相关重视,本文对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关于新手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价值,提出新手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形成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引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生理、社会、文化、心理等诸方面诱因及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并试图从心理学(保健医学)、社会学、教育管理学和教育学(教师专业成长)等层面寻找缓解乃至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而教师是教育之根本 ,他们一方面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 ,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人格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 ,需要有大批心理健康的教师去默默奉献 ,只有心灵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 ,教师的职业心理是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了解教师职业心态是教师培养和管理的基础 ,而我国关于教师职业心态的调查很少。本文拟通过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满意度、职业承诺、倦怠感等状况 ,从中找出其相互作用的有关规律 ,旨在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专门用以说明工作者工作状态的概念。众多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意而为之时,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持续存在就会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通常出现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在:长期的情绪倦怠感、人格的解体、低成就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立足于本土,首次使用量化的职业倦怠问卷(MBI-ES)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调查,并考虑教龄、学生类型、学生人数、班主任情况等对职业倦怠各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教师整体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感;2)教龄5~10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感特别严重;3)兼任班主任、学生类型复杂与学生人数过多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权重较大.然后使用质的研究方法,分别对3位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个案访谈,了解职业倦怠的内外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试图预防和缓解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8.
王琨 《教育与职业》2012,(20):59-60
教师职业承诺是影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文章通过对教师职业承诺研究现状的综述,提出了提高教师职业承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角色的人格心理主要包括教师的人格倾向、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的人格倾向是教师个人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及其行为的内部动力因素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个人顺利完成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心理特征 ;教师的人格品质从不同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 ,对学生素质发展起着感染和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层出不穷,而针对各学科教师倦怠感成因的具体研究却少之又少。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主要因三种冲突而起: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与试卷评价的标准性;教师教学的艰巨性和学生目的的功利性;专业素养要求的宽泛性和自身能力水平的有限性。语文教师应坚守大语文教学观、灌输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并有效协调、和悦身心,方能缓解或防治自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近年来引人关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学生因素诱发教师职业倦怠为例.深入探讨从心理技术层面干预教师职业倦怠.即从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入手,帮助教师建构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或积极的情绪反应,使教师体验到工作与努力的成效,增强职业幸福感,消除或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发展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心理契约构建过程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心理契约作为教师和学校之间对彼此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规定的内隐性契约,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相关.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心理契约的形成、建立、违背和调整过程都呈现不同的特点.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不论对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还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现象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教师教育作为教师培养和成长的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师教育体系中设置科学规范化的组织策略,将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进而完善教师从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到在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以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心理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基础。本调查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考察教师的职业观念、教学体验、对学生的态度、人际关系和职业历程五方面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教师职业观念有较大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体验总体不容乐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大部分是力求融洽,但有一小部分随意性较强;教师的人际关系大部分对同事关系表示满意,而对总的人际关系表示不尽人意;教师对职业历程总的表示满意,但对现实尚有许多遗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使用职业倦怠调查问卷,以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为对象,研究发现贵州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感总体呈中度倦怠,轻度和中度倦怠人数最多,均超过35%;其中教龄、学校类别、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师责任感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责任感是教师职业与道德规范中的重要问题,教师能否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并履行其职业的和道德的责任,将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认识教师责任感产生的基础及其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将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其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的心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职业心理枯竭是衡量个人工作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探讨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总体特征、危害,重点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相关因素,提出科学的干预对策,对于有效解决教师职业心理枯竭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无形的压力:教师的心理倦怠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都无可厚非地向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教师职业的“安全感”日受冲击,并“危机四伏”。在社会宏观环境和教师个体思想的影响下,广大教师形成了许多心理负效应,其突出之一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国112份心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及对心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相关文献的研究,在了解心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现状的同时,发现一个现象:虽然心理教师容易被边缘化,但是仍然有一些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中发展得很好。基于“司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五个阶段,提出“心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梯模型建构”,并探索该模型的实践,提出心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策略。结合上海某中学知名心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案例,帮助更多的心理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认清方向、找到方法,能够成为“专家型心理教师”,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完成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0.
魏玲  连榕 《福建教育》2006,(11A):8-10
福建师范大学的连榕教授和他的学生一直从事教师成长的职业心理专项研究,目前正着手教师职业高原研究的综述以及教师职业高原测量量表的编制与分析工作。本刊特邀他们从专家视角分析教师职业高原现象,深入浅出地阐述教师应有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指出跨越职业高原期的终南捷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