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经历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自主感悟、理解和归纳乘法分配律。(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学习过程结构,探索乘法分配律。 (2)迁移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验证方法,举例验证,经历不完全归纳的探究过程,归纳提炼出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数学能力,并在教学中体会规律探究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这节课。授课教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二)”与“分数乘法(一)”中分数乘法意义上的不同,在练习时也很注重训练学生口1述类似6×1/2的两种不同意义,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同时大家也指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大多数是在套用语言来描述。  相似文献   

5.
1.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关键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那怎样显出它的简便,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由它的简便形式——乘法代替?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也是对乘法意义理解的关键。(1)制造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认识乘法”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写、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  相似文献   

7.
理解分数概念语义含义,意味着能用分数符号表示不同问题情境中两个量的关系.而分数应用题表征的关键,是将问题情境中事实关系正确转换为分数运算.二者关系尚缺乏实证研究加以检验.以295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对乘法应用题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可以整体预测乘法应用题表征水平;(2)儿童在部分整体含义和测量含义的理解水平,均可单独预测其对计量、比较和转换乘法应用题表征水平;(3)儿童对"比"的理解,可单独预测比较应用题表征水平,对"商"的理解,可单独预期转换应用题表征水平,同时,算子含义不能单独预测任何应用题表征水平.这一结果说明,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影响其表征应用题中的事实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间的联系及地位与作用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55页例3。从知识的角度看 ,它是在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实际也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具体运用。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 ,复合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加深对分数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及百分数、成数应用题都将做好准备 ;从能力的角度看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而且注重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 ,使两种思维相互…  相似文献   

9.
"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是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如何有效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认为,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从简单出发,向本质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中理解数量关系,构建解题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下面选取"分数乘法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10.
刘艳 《教学与管理》2003,(11):74-7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4页例1,算算填填,练习十八第1~8题.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一、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反映运动物体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函数,是一种非一一映射,三角函数在理解和应用时的困难均来源于“多对一”的对应特点,理解和掌握“多对一”是解决好本章复习中所遇难点的关键。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和三角函数图象是两种有效的直观工具,应很好加以利用。例1 是否存在α角,使下列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12.
<正>"乘法分配律"是乘法中的三大运算律之一,它有效沟通了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联系,思维含量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包含单一的运算相比,乘法分配律中含有两种运算,这种形式上的变化与特殊结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认知障碍。那么,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如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窠臼呢?笔者撷取苏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一课的几个  相似文献   

13.
[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多种形式和内容的题目给学生练习,使学生从中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巩固"倒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准确理解口诀含义才能掌握口诀内涵。乘法口诀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口诀的具体解释理解其含义,协助学生回归算式本身,回归乘法意义本源,回归理性思考,思维演练乘法"心诀"。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三单元表内乘法(一)包括两部分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6的乘法口诀,.”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现就如何教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几点建议:一、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乘法的意义,难点是被乘数、乘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关键是通过直观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1、弄清“相同加数”与“个数”的概念,为建立乘法概念奠定基础.为了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同加数?什么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能够把同数连加的算式用“几个几连加”的形式叙述出来.教学时,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级)第38页(文具店),第39页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结合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在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系列活动中.理解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4页例1,算算填填,练习十八第1~8题。教学目标:l.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做好铺垫1.复习6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6的乘法口诀有哪几句?相邻两句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多媒体显示6的乘法口诀)在6的乘法口诀中,各句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把已显示出的六句口诀中的“六”改为红色。犤设想犦复习…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通过教学促进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前测与思考] 笔者翻阅了北师大版教材,发现乘法分配律早在二年级学习乘法时就已出现,此后也不断地在练习中进行渗透,说明编者在解决这一学习难点上花了很多心思,也说明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并不是一张白纸.那么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到底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先对两个班108个学生做了前测,一共有三道题: (1)请你用两种方法求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三节: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单元教学要求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整十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单元教法建议 1.口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和被乘数未尾有0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可以先借助实物图帮助理解口算方法,再在理解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