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收益递减 (增 )拐点”的进行定义、描述、提出“收益递减 (增 )拐点”求法 ,并讨论其在经济领域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3.
从注意力到影响力:新时期党报改革的着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锦 《新闻采编》2004,(3):22-24
近几年来,“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曾引起广泛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注意力”开始有了理性的认识。“注意力”强调数量和规模,从经济学角度讲,数量和规模不等于质量和效益。边际递减效应更进一步证明一定条件下数量和规模的递增反而会带来效益的递减。  相似文献   

4.
乔炜 《声屏世界》2000,(8):40-4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农民在进人市场的时候,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和无法适从,他们迫切需要获知经济领域尤其是市场方面的各种信息,以便在了解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前提下能动地采取措施,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收益。电视农村经济报道要尊重并满足农村受众获知信息的需求,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农民传播各种信息的职责,发现和捕捉为农民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特别是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信息,并向他们及时报道。电视农村经济报道要突破过去传统型的“催耕催种”式的宣传,具体在观念、政策、…  相似文献   

5.
王恩芹 《新闻传播》2009,(8):138-138
按照“新闻”这一定义推理,经济新闻就是“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就性质而言,经济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在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达出经济领域的最新变动。从表现形式上.它是把经济领域最新变动的信息用新闻报道形式表现出来。经济新闻报道的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了工业、农业、财贸等经济运作行业的经济活动,也包括科技、文教、体育等非经济运作行业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6.
常方元 《青年记者》2009,(18):67-67
大众化经济新闻是指和专业的经济、金融类媒体的经济报道方式相对的,“面向大多数社会成员传播的新近变动的经济信息”(引文出自《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从严格意义上说,大众化经济新闻的特殊性首先是由“经济新闻”的内容属性决定的,其次是由“大众化”的受众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鞠庆田  王晨 《青年记者》2006,(14):61-61
媒体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媒体在经济报道形式上、内容上、时效性、深浅度上都会围绕自己的特点展开。其中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媒体在报道经济信息的时效性要远远超过定期刊发的平面媒体,如果平面媒体跟在网络后刊发相同“短平快”的经济新闻的话,势必成了襁褓中吃嚼食的婴儿,索然无味。作为平面媒体,报纸更重要的是提供对经济新闻更深层次的阐述、评论、分析。网络媒体传播的经济新闻好比就是初级产品,而报纸的深度经济报道就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只有这一部分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源泉。换句话说,深度经济报道才是吸引读眼球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是指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可以使驻地记者发挥党报权威的舆论优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指出前景、发现问题。一个好的驻地记者,应该是既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又能在宏观上把握当地的经济发展大趋势。因此,党报驻地记者要研究区域经济,要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的权威,要努力做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高屋建瓴,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论证和探讨经济报道对象往往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许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在经济报道中,…  相似文献   

9.
赵红 《中国记者》2012,(2):33-34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效果已经直观地在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经济报道的变化.从这一年的新闻实践看,客观情境的变化对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报道主体、立足点,还是结构行文,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0.
曹鹏 《新闻记者》2006,(5):42-44
近来在报业会议与论坛活动中,“2005年全国报业经济走势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广告研究专家不约而同发出警告,而各地报纸的广告经营者也纷纷传来“预亏”或“利空”信号,兼之与此同时网络与新媒体快速崛起,同为传播媒介而此消彼长,“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更给报业前景笼罩上一个沉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11.
从时代高度挖掘经济新闻报道深度用全球视角报道国内经济现象.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正从边缘走向中心,从配角转为主角.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从事经济报道,就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大局,用国际视野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趋所势.  相似文献   

12.
如何将民生新闻与经济报道有机结合,是摆在记者、编辑面前亟需破解的“考题”。衢州电视台经济信息频道从2008年开始在两者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根据频道的定位,创办了一档以“关注经济,服务民生”为栏目宗旨,以“经济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经济化”为定位的经济民生新闻栏目《经视新看点》。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节目的收视率快速上升,成为当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3.
当今人们对经济关注度的升温使得经济报道越来越大量而且重要。这也要求在经济报道的形式上有所转变和突破,以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如何把比较枯燥、缺少趣味的经济报道做得好看、可读、有用呢?笔者的感受是,经济报道只有真正从老百姓生活的角度着眼、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生活气息和现场感,才可能展示经济报道的魅力,成为受读者喜爱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普通百姓对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晚报要想拥有更多的读者,就必须增加经济新闻报道的比重和分量。然而,做经济报道对晚报来说,又是一个弱项。这是因为经济新闻的"数字化"、"术语化"现象,导致经济报道枯燥无味,可读性不强;而晚报对可读性的要求又是相当高的,这就构成了晚报经济新闻宣传的难点。从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新闻在内容上存在着“几多几少”的现象:报道面上的东西多,点上的内容少;报道领导部门的措施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分析报道少;抽象系统枯燥的报道多,  相似文献   

15.
曲秀锦、吴浩在《2007广电十大热点》一文中认为,广电媒体已经从“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发展到了目前的“品牌力经济”的时代,媒体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为品牌竞争。由此,广电行业亦面临着从拼量到求质的发展拐点。“2007年广电行业十大热点”从一个侧面解读2007年的广电媒体市场。一是政策紧缩,抵制低俗,主旋律”亮剑“效应,二是选秀降温,奥运升级,节目形态轮流转,三是内容生产,创新生存,把握需求定市场,四是活动营销,公益主打,责任意识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广电资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听界》2004,(1)
传媒业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拐点”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在2003年5期《南方电视学刊》刊文认为:中国的传媒业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拐点”上。所谓“拐点”,原本是高等数字的一个概念,这里借用来形容当前传媒业的发展,是基于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17.
孙磊  江玮 《新闻界》2004,(2):24-25
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经济报道也是党报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往往费了很大的劲,仍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  相似文献   

18.
地市级党报的新闻宣传,经济报道是一条短腿,其中最软的地方是深度报道上不去。如何在宏观、中观、微观经济之间开通一条“新干线”,从而实现地方经济报道的新突破,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01年,我提议在《常德日报》一版开设一个经济深度报道专栏——“经济新干线”。近两年时间,该专栏发表文章达50余篇,文章紧紧抓住本地重大经济活动、突出的经济现象报道,文章有叙有议,有新闻,也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张晓博 《新闻三昧》2008,(10):31-32
有人说经济新闻乏味,是因为色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个专业术语,一串串呆板、枯燥的数字;年复一年的“冬运生产开门红”、“首季”、“半年”、“全年”几个时段的成绩快报。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实践证明,好的经济新闻必须要讲究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经济领域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借助于新闻媒体了解市场动态掌握经济信息,已成为大众的普遍要求。如何在电视报道中提高经济类节目的质量,让经济类节目更具“经济味”是我们电视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