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训练和比赛时由于肌肉活动的加强,身体内环境引起了激烈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在尿内容物的改变。由于尿是身体新陈代谢必然的排泄物,而留尿检查并不增加运动员的负担,收集简便,因之易于推广。尿内容物种类很多,但能够反映出与训练有关的成份而在检查方法上又比较简单的有尿蛋白、潜血等,比较复杂的有尿乳酸等。近几年来我们对尿蛋白、潜血和乳酸等指标检查得比较多,发现与训练之间关系比较密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训练对身体机能的反应的大小。现将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举重运动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举重运动要朝着管理体制社会化、竞赛制度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把健美比赛和举重比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举重比赛的观赏性,激发大众参与和观看比赛的兴趣,是举重运动能否产业化的前提,也是举重运动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血色素的功能及其在举重专项中的重要作用,用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出了举重运动员的血色素值与其它专项有显著差异。分析了血色素与日运动量之间的关系,对相关有显著意义的,可由血色素值用回归方程预测运动量,对另一种情况,详细分析了造成个体差异的种种原因。举重运动成绩和血色素值有密切关系,表明血色素值可以作为教练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氧含量的近红外测定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近红外光谱原理研制的便携式组织血氧测量系统,对8名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作五级递增负荷运动时的血氧含量进行了在体、实时、连续监测,同时利用血乳酸分析仪测定了受试在每级负荷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结果表明,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组织内血氧含量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血容量呈下降性的变化,血乳酸浓度呈现出升高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氧合血红蛋白与血乳酸浓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8)。  相似文献   

5.
关于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用系统科学之探讨郭仲恭(国家体委训练一司100763)近年来体育界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奥运争光,一件是全民健身计划。与此同时,大量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强大武器来指导体育工作,并取得公认的成就,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或许这也是体...  相似文献   

6.
现代体育对运动员的机体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运动成绩,需要利用提高运动员工作能力的各种手段,而运动按摩是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以及伤后康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运动按摩可分为下列几种:一、训练按摩,二、预先按摩,三恢复按摩,四、运动伤后按摩。一、运动按摩:有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很大,对心理和生理的准备要求也很高,容易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过度紧张或运动损伤,训练按摩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并能改善身体素质和保持高度的训练水平。它的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要应用许多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作指导。运动解剖学就是其中主要的一门基础理论,在某种意义上说,运动解剖学是基础的基础。任何一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受相关科学发展的推动。运动解剖学就是由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强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受到数学、力学和体育科学等发展的推动,从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就其历史发展和研究进程来说。它还是正处在发展之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都渴望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但在实际比赛中,尤其是在大赛上,由于心理上的因素,造成比赛中失利的克拉克现象屡见不鲜,这方面大概许多运动员和教练都有过痛苦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国际举重力量发展上,苏联占领先地位。苏联举重队自1953年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后,到1980年止,除在1965年输给了波兰,1972和1974年输给了保加利亚外,共获得二十二次世界团体冠军。在1980年22届奥运会10个级别中,苏联队获得五个第一名,四个第二名。到1980年12月底止,在30项世界举重纪录中,苏联运  相似文献   

10.
东德的举重运动近年来进步很快。1965年东德举重队在世界举重锦标赛中,未进入前六名,但到了1977年,一跃而为团体总分第二名。1979年仍保持第三位。67.5公斤级21岁的库思兹,曾以143和145.5公斤的成绩,两次  相似文献   

11.
运动生理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而使人体各器官和系统,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在此过程,提高人体用氧能力是训练效果的关键。因此,多年来体育科学工作者非常注意氧的运输及摄取的研究。人体能够摄取更多氧的机制可能  相似文献   

12.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人们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即从未知到部分知道,然后逐渐地认识事物的全部。而从这部分知道提前预知未来,就是恢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在举重运动中,过去的成绩隐含部分变化规律的信息。因此,用恢学方法可对将来成绩进行预测,可为训练方案、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可对动态成绩变化进行控制。 方法 运用恢学方法,只要4个以上时间序列数据,经累加生成(1-AGO)后成指数关系的方式进行预测。首先拟建 Cm(11)模型。 Cm(11)模型,建立一阶白化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13.
肉毒碱的代谢作用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肉毒碱的补充对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引人注意,不断有人从理论和实践使用中进行探讨。本文将着重介绍其概况。一、肉毒碱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组织间的转运肉毒碱系季胺(β-羟-γ-三甲基-氨基丁酸),结构式为(CH_3)N~+-CH_2-CH-CH_2-COO~- 分子量161.20 (一)肉毒碱的组织中合成人类体内仅有肝、肾和脑组织中有完全合成肉毒碱的功能,以肝、肾两种器官为主要。合成肉毒碱的原料是两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甲硫氨酸,还需要维生素C、尼克酸、维生素  相似文献   

14.
一、国际大学生举重运动开展情况 2008年11月25日-28日的首届由世界大体联(FISU)与国际举联(IWF)共同举办的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在希腊举行.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248名人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包括180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脊椎畸形据有关单位不同的统计约占正常人的5—15%。(调查参考数据地区性不同)。在运动员患有腰部疼痛,长期治疗未见好转的急慢性患者中,发现患有先天性脊椎畸形和合并症占有很大比例。患有先天性脊椎畸形的少年举重运动员,刚开始练举重时,由于负担不太重,运  相似文献   

16.
速度力量在举重运动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我国举重运动员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抓好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现在从事举重运动训练的年龄小,达到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年龄也呈下降趋势。因此在抓好少年儿童的训练、提高举重水平方面,教练员如何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等是提高举重水平的关键。本文拟从速度力量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7.
心率监测在羽毛球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羽毛球竞技运动的技术特征集中体现为“快速、全面和突出特长”3个方面。要科学的组织运动训练,就要选择方便和实用的方法进行训练监测,心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心率是反映体内代谢的较灵敏生理指标,以其实用性、及时性、易测性、无创伤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它综合反应运动时体内生理状况、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实时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运动行为认识观的发展以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传统的运动认知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更新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等的理论和方法时要吸收自然物理学动作学习和运动协调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邱燕春 《体育世界》2014,(11):82-83
运动按摩是体育运动与传统按摩相结合,运用于体育实践过程中,用于提高身体机能、预防运动损伤、消除身体疲劳、进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物理手段。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实践表明,运动按摩在体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运动按摩在体育实践中的生理、心理作用出发,详细阐述运动按摩的手法,并分阶段讨论运动按摩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梳理有关超低温冷冻治疗的研究文献,对超低温冷冻治疗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超低温冷冻治疗可分为全身冷冻治疗和局部身体冷冻治疗。2种方法都是通过低温刺激促进机体的恢复,但也在降温材料、冷疗部位、冷疗温度和冷疗姿势等方面有所不同。超低温冷冻治疗能有效改善高强度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限制运动后炎症反应的发生、增加骨密度来改善骨骼健康、增加静息能量消耗。超低温冷冻治疗可通过促进运动后的副交感神经再激活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促进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恢复并提高运动表现。单次的超低温冷冻治疗可能会影响下肢爆发力,但长期进行超低温冷冻治疗会出现一定的适应性,消除对运动表现的负面影响。目前研究多建议在运动后60 min内进行150 s、-140℃~-110℃的超低温冷冻治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极端环境下运动后的治疗效果是超低温冷冻治疗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如何消除潜在的安慰剂效应,获得高质量的证据来证明超低温冷冻治疗的效果,也是超低温冷冻治疗获得更多支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