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共产党员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因此,每个公仆必须忧民所忧和锻炼自己,从小事和细微处陶冶情操,砥砺名节。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彭斯的写作是为了人民而写的 ,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的战斗精神将永不消失。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是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教师及相关人员不能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核心价值观,完善大学生的思想.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将女排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女排精神代表着坚韧不拔、勇敢顽强、永不放弃、永不服输,这些精神和品质都需要在大学...  相似文献   

4.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源头活水。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在“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等方面结合地域及学校实际创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三种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兼顾学校思政课的本质和职业教育特色,在树立和突出职教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融入思政课堂、打造实践项目、厚植工匠文化等方面探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格权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其保护的是专属自然人人格所具有的那些伦理性要素,不能以同等含义适用于团体人格。团体人格是用作区分团体有无民法上独立主体地位的纯法律技术工具,既无社会政治性,亦无伦理性;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等权利无精神利益,实质上是一种财产权,不具有专属性,非为任何团体人格存在之必须,故法人无人格权。  相似文献   

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还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保定二师"七六"爱国护校革命斗争所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炽热的爱民情怀、深厚的爱校传统和饱满的爱学热情作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铸入了保定学院百年校魂。在新时期,弘扬"七六"精神,就要锐意改革创新,努力把保定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多功能、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大学的特色、支柱和灵魂,它包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就是要大力提倡和培育求真、笃行和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现代文学精神,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在鲁迅身上。鲁迅并没有提出空洞抽象的口号式的理论,他的现代文学精神,蕴含在他的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论之中。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启蒙主义,这是他的现代意识最深刻的表现,也是他的现代文学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核心。二是质朴的平民情怀和自审意识;三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四是永不放弃人的解放理想。这种文学精神,至今是照亮我们文学前途的灯火。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要经过14年的体育教育。这是学生身体与精神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作者认为:体育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而且对学生的精神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精神健康“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状况,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遇到任何困难时,精神都不会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各民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土壤之中,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哺育和承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绽放和孕育民族精神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升华无不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肥土沃壤。因此,当今时代,研究、挖掘、开发和发展地域文化,既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2.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野之中,可清楚看出:正是文学的悲剧精神、批判精神在解决文学与政治、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性对峙矛盾中,延续了“五四”后中国文学典律构建的命脉,而它的失落也造成了经典性的萎缩。  相似文献   

13.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相似文献   

14.
时代精神是时代的本质和主流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反映时代内在必然性的,并将长期对人们的思想、活动起主导作用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弘扬时代精神的奋斗史,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当今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加快发展的思想,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新时期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彰显;中国画个性特征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绘画样式的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只有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画个性特征的完美结合,才能保持中国画的纯粹性,中国画在世界艺林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蒙古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这些贡献的动力来源于一种民族精神 ,就是强悍进取精神、尚勇善战精神和包容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 ,蒙古民族曾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进步 ,同时也激励着本民族薪火相传 ,奋发不息。  相似文献   

18.
容国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体现,“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表达了其爱国、拼搏的精神内涵。容国团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其心系祖国荣誉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行不悖,其“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生动缩影。容国团精神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彰显其独特价值,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脉搏同步跳动,拼搏精神可化为“强国一代”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诸多像容国团精神这样的中国精神来汇聚成中国力量,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拼搏奋斗、实干有为。  相似文献   

19.
论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公平竞争精神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竞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有淡化竞争的倾向,西方文化则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倾向;这种差异在中西方体育精神上有同样的反映,即中国传统体育突出的是等级尊卑的礼仪秩序,西方体育文化突出的是公平竞争的精神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深入的进程中,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公平竞争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勇于竞争的观念以及公正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来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弘扬和培育支撑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因而,必须坚持结合时代特性,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