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泉州的伊斯兰教派已难觅踪迹。但是元末爆发的亦思巴奚事件却给我们提供了一 些蛛丝马迹。本文认为亦思巴奚事件是具有伊斯兰教派争的性质,而不是所谓的“反元”或“叛元”的起义,从而推测出该 事件是泉州伊斯兰教派中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派争。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一词频频见诸报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主要教派有逊尼和什叶两派。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近年来在伊斯兰教内  相似文献   

3.
迄至五代以前,泉州海交史上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莫过于南朝时印僧拘那罗陀的来泉州、唐武德间阿拉伯伊斯兰教徒“三、四贤”的来泉州传教。现仅就这两个事件及其影响和争论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青海伊斯兰教内部情况复杂,教派繁多,有老教“格底目”,也有四大门宦的几十个支派,还有新教“伊赫瓦尼”和近几恢复、发展起来的“赛来非耶”。教派之争由来已久,主要有新教和老教(主要是门宦,我省群众习惯上把门宦也归为老教)之争,近几年又加上了新老教同“赛来非耶’(即三抬教)之争。教派纠纷对我省的发展和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福州曾经名为“泉州”,唐代发生一次改名事件。景云二年(711),原闽县所置之“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名为“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  相似文献   

6.
李贽(公元1527—1602),号卓吾。李贽祖上原籍河南汝宁府固始县,元末迁居泉州。泉州是一个宗教众多的地区,影响到李贽先祖的思想信仰也比较复杂。其始祖林闾和泉州的伊斯兰教徒关系很好,始祖母却给号称闽南佛国的开元寺塑造了一尊佛像。二世祖林孥“受戒于清净寺教门”。而他的胞弟林端却“敦诗习礼,绰有儒风,养心静素,乐意弦歌”。  相似文献   

7.
经堂教育与教争是清代西北回族历史的两个独特现象.经堂教育是明末清初兴起的一场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和文化传承运动,而教争则是伴随着西北回族教派的分化和门宦的产生而出现的争夺宗教资源的现象.学界论及经堂教育往往注重其进步意义,但却忽视了经堂教育实际上也推动了教争的出现这一消极作用.准确认识经堂教育与清代西北回族教争之关系,无疑对今天西北民族关系的团结与稳定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易溪”和“亦奚不薛”不应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常见的地方史资料,对“易溪”和“亦奚不薛”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9.
青海巴藏沟鲜门门宦的形成与演变费雅君青海地区伊斯兰教派及其支系很多,概括地说,大的教派有格的目、伊赫瓦尼和门宦.伊斯兰教的门宦来自苏非派,苏非派创建于11世纪的阿拉伯和中亚.该派初期阶段的特征是守贫、苦行、禁欲.主张崇拜“圣徒’,拜谒圣徒坟墓,并赞同...  相似文献   

10.
开封市区伊斯兰教在1917年出现了教派分化,产生了格底目和伊赫瓦尼两派。该市区独特的伊斯兰教氛围、包容的宗教政策和互不隶属的寺坊制度促进了伊赫瓦尼派在开封的发展和壮大,促成了两教派和平伴生近百年。两教派在教义和教法上的差别并不是宗教信仰上的不同,而是对伊斯兰教教义的不同阐释,对伊斯兰教本土化发展路径的不同选择。所以,两教派间的分歧会继续延续,但在不断扩大的现实社会需求下,两教派将逐渐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1.
邓明波 《双语学习》2007,(11M):225-226
以“9·11”事件为代表的当前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之关系已成为热点问题。表面上看,当前一系列恐怖事件都有着伊斯兰教背景,以至于被称作“伊斯兰恐怖主义”,但实质上,其与伊斯兰教之间并无一一对应的充要关系,与伊斯兰教主流思想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恐怖主义的真正主体和幕后操纵者中有一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伊斯兰极端势力,而这种宗教极端主义仅仅是伊斯兰教中非主流的小部分,甚至可以认为这种极端思想已不属于宗教。  相似文献   

12.
辽史札记     
辽代的契丹和奚,二族关系密切.契丹遥辇氏可能即出自奚遥里氏,而后族肖氏所从出的契丹右大部,亦似为奚.辽代所特有的耶律、肖二姓制度,显然是在二族合并之后,为巩固这一联盟而建立的。辽、金、元史中一些含有宇的专名,酷似女真别名:主儿扯、朱里真、诸申等。字应读作“主”、“术”、“组”,或者“纠”.  相似文献   

13.
典故三则     
(牧马)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相似文献   

14.
自12世纪至14世纪的300年间,泉州与阿拉伯世界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阿拉伯伊斯兰教在泉州的遗址和遗物,无可辩驳地证实该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泉州与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友好关系。泉州伊斯兰文化遗存为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观念的和谐共处与对话,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5.
“在全市深化学习创新意识,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把泉州建没成学习型的城市,推动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泉州市委部署的《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意见》内容之一。据统计,全市有126.3万名职工,196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创争”活动,参与面积达70%以上。以“创争”为载体,激励了广大干部职工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创新,  相似文献   

16.
清朝对待伊斯兰教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施政措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一般来看,清政府在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前期。对伊斯兰教还是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但是,清王朝在对待伊斯兰教的不同派别和教派矛盾的处理上,出现很大失误。其政策的重心由宽容保护转向严苛的政治管制和军事高压,这在处理甘青地区伊斯兰教派斗争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清朝对待伊斯兰教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施政措施有一个转化的过程。一般来看,清政府在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前期。对伊斯兰教还是采取了较为宽容的政策。但是,清王朝在对待伊斯兰教的不同派别和教派矛盾的处理上,出现很大失误。其政策的重心由宽容保护转向严苛的政治管制和军事高压,这在处理甘青地区伊斯兰教派斗争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当代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问题是指自1977年齐亚.哈克执政以来的伊斯兰教问题,尤其是指巴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问题。当代巴基斯坦伊斯兰教问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治理想迥异的两个派别之间的斗争是其根本原因,特殊的国内原因是其滋生的土壤,国际因素对它的形成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问题在当代的发展历经了齐亚.哈克、贝.布托和谢里夫、穆沙拉夫、扎尔达里执政的四个阶段。其主要表现:一是自巴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政教关系;二是伊斯兰教两大派系之间的教派斗争;三是巴伊斯兰教极端组织势力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其实质是伊斯兰政治化和政治伊斯兰化,基本特征是宗教与国体的不重合性和国内的教派林立。"9.11"事件以后,随着巴国际反恐地位的提高,这一问题不仅深深影响着巴基斯坦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巴国家的安全与国际和平。对当代巴基斯坦伊斯兰教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巴政府正确解决国内伊斯兰教问题,为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宗教环境,同时,也有助于维护中巴友谊,并对国际反恐和周边国家地区防范伊斯兰极端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9.11”事件后到伊拉克战争,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后冷战时期,世界不同文明到底走向冲突还是合作,则是争论的焦点。中国在复杂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促进民族团结,关键是要加强了解中华文明之下丰富多彩却又千差万别的区域文明。文章考察了唐、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西部的传播,分析了其传播速度之快的内因和外因,为研究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国家安全和“9.11”事件后中亚格局提供了一个历史与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20.
神秘主义者通过自身非理性、神秘的感性经验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基督教畀教诺斯替教、犹太神秘教派喀巴拉及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教派对博尔赫斯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之博尔赫斯本人善于运用玄幻的方式来建构自己特殊的小说形式,其作品映射出神秘主义的芬芳与温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