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红霞老师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一期中的《看“手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教育随笔。朱老师真是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善于从学生生活出发,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不经意的谈话中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与谬误、命运与奋斗的内涵,是向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理想境界努力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之友》第1期中谢海南老师的《王熙凤代理班主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读《红楼梦》读出班级管理之道,怎不令人啧啧称奇。可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叉生出一丝困惑、一些感想,愿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8期刊登了刘志强、王文道两位老师《哪些学生不宜做班干部》的文章,文中列举了五类不宜当班干部的学生:班里的黑“老大”,生性懦弱的人,生性鲁莽的人,八面玲珑的人,高傲自大  相似文献   

4.
李迪老师在《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发《教学经验当“不立字”》(以下简称“李”)认为:“禅宗以心传心弘菩提之道,其经的句只是帮你到达悟境的舟车而已,只在句上打转,便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教学经验也当像佛教禅宗一样,不立字,万不可迷信字,应用心思索。”对此,我却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12期“教材研讨”栏目中刊登了何登峰老师《“乞之”还是“丐之”——(伤仲永)质疑》的文章,文中的一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将一孔之见写出,以期和何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贵刊2008年第8期中王老师的一篇文章——《"重"字怎么读》,对于文中"花重锦官城"的"重"(zhòng)应该读"chóng"的观点,想与王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之友》杂志2008年第10期刊登了石培芳老师的《巧施“美人计”》一文,读后惊出一身冷汗。能看得出石老师工作务实、细致、灵活,但我认为“美人计”施不得。班内已形成了几个典型“双差生”,他们学习上不求进取,心思散落于学习之外,自我价值体现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出风头、  相似文献   

8.
钱爱萍 《中学文科》2009,(7):131-131
《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2期登载了河北郭朝霞老师的文章《路瓦栽、玛蒂尔德,谁更虚荣?》,郭老师撰文指出,路瓦栽比玛蒂尔德更虚荣。对于这一新解,笔者不敢苟同,想与郭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9.
随手翻阅《语文教学之友》,看到2003年11期上张广祥老师的一篇文章——《“主题”五题》。文章针对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主题”、拔高“主题”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语文教学中由于偏狭的“主题”追求导致的阅读主体性的丧失提出了中肯的批评。特别是对《黔之驴》《冬天之美》等文章主题的认识,从文本出发,既深刻又合理,  相似文献   

10.
刘俊刚 《现代语文》2006,(10):23-24
《语教学之友》总第279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宜入选教材》一,我认为观点欠妥当,现谈谈个人浅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读了《山东教育》2007年3月第8期南风华老师的文章《严而有道》有感,也想说说“严而有道”。  相似文献   

12.
读了《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1期张克昌老师《早应退出教材的两篇章》一,为张老师直言自己的观点而敬佩,但是对张老师阐述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以下就中的观点阐述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08年第8期刊登了张登平老师的《由孔乙己“盘”着两腿说起》。张老师认为: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因偷窃而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小伙计再看见孔乙己时,见他“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里有些不妥,打折了的腿是盘不起来的,文章违背了医学常识,这对于曾经到异国去学医的作家来说,是个小小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在我市的三个县巡回上过一节《纸船——寄母亲》的诗歌教学公开课。课上过之后,自己对这节课还比较满意,于是就写了一篇题为《我让学生当了一回诗人》的教学体会的文章,投给了《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8期刊登了河南开封高级中学刘钢锋老师的文章《学校规章制度之弊》,此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对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了针砭。我校对比进行了初步探索,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北大的一位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稿,其中有句话真是让我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5年11期,登载了刘国良老师的文章《(泪珠与珍珠)是思乡怀人之作吗?》。文中指出《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对该文的结构、内容及主旨的解读的种种错误,我以为意见是中肯的。在分析中,刘国良老师就文章的结构、主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一点上我以为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直是这样翻译的:(曹刿)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土拨鼠哪里去了?》。 文章这样写道: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赶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相似文献   

20.
杨国湘、卞庆龙二位老师在合写的文章《“床”作何解释更合理》《(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10期)认为李白《静夜思》一诗首句中的“床”应作井沿、井栏杆讲,作卧具的解释是不恰当的,并为此写下了“床”不作卧具解释的六条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