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国维率先从西方引进了“喜剧”、“欧穆亚”等新概念,不但明确地提出起功利的主体喜剧观,推重幽默及其人生观,而且介绍了海甫定的进步喜剧观念。他的喜剧美学思想堪称中国近代喜剧美学的正式发端,具有反封建主义的启蒙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与自身的种种缺陷,他的喜剧美学不但没有在近代思想启蒙与文化革新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对于迭相蔚为高潮的戏曲改良与新剧运动也几乎不发生影响,这就延缓了近代中国喜剧变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是旧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康德、叔本华等资产阶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用来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美学的启蒙者,同时他又深受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在他身上体现了努力使西方近代美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体系,包含有“古雅说”、“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和“境界说”等一系列论点。其中,在今天最有美学理论价值的是“境界说。”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  相似文献   

3.
石涛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的绘画美学理论家。从艺术发展论的角度,他认为“墨笔当随时代”与“师古而化之”.展现出其美学思想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强烈个性要求的近代绘画精神,其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发展论方面的“近代倾向”也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的要又是将文学本体下移到了读者,同传统创作价值观彻底决裂。因此读者、读者的“期待视野”在接受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但其纯理论的思辨却存在着漏洞。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普及与提高”的学说是对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理论盲区的天才阐述。从两者的异同比较中不难看出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及中西文化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还包括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制约因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阶段构成,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表现和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既受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社会中心问题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包括前驱阶段,进化论阶段,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范畴获得了新的内容,二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三是近代哲学的独特创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表现为:一是忽视了哲学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质以及写具体科学的联系,二是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上的缺失,三是在方法论上的缺失,四是在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和近代理性主义美学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和促进关系,二表现出某种观念、逻辑或精神上的契合。章分析了基督教的三种化倾向,即理性意识、客体化态度及“神——人”亲缘性信念,阐明了由基督教信仰所奠定的特殊近代美学意识,论述了基督教与近代理性主义美学理路之间的实质性关联。  相似文献   

7.
何处是“家园”——《白鹿原》之黑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刻揭示了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演变的“秘密”。黑娃形象则集中揭示着中国社会革命的许多“秘密”。他自发萌生的个体意识 ,使他怀着犯罪和自贱心态走上叛逆之路。接着 ,他被鹿兆鹏燃起“革命激情”,怀着狂暴的“反封建”情绪 ,在白鹿原掀起“风搅雪”革命。在疯狂破坏和“彻底决裂”后 ,却在思想上陷入更深的精神危机。最终 ,“革命黑娃”跪回白鹿祠堂 ,在悔泣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黑娃倔强叛逆 ,狂暴反抗 ,无奈皈依的个人精神悲剧 ,同时也象征了现代中国社会革命在思想上无法逃脱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8.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本文从逻辑与历史、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高度探讨了决裂论的真实内涵、辩证性质、决裂论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等问题,并结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揭示了决裂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中国美学进入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促成美学的转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其中传播手段的革命是至关重要的.在西学东渐大潮中兴起的近代报刊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机制,使美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成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冯契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为解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心问题而展开的“古今中西”经历了一场革命 ,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最主要成果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一般成果则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本文对冯契近代哲学革命的主要成果的哲学意蕴及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近代哲学革命的一般成果作了简明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人间词话》作为美学经典文本,集结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精粹。王氏美学思想的价值在于它的创新。在《人间词话》中,他对“境界”概念的重构,对理想与现实的中和,对优美与壮美的引进,对理性王国的张扬,无不闪烁着现代美学的光辉。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境界”为中心整合这些创新成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品格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20世纪中国的音乐美学现代部分,对当前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与分析,并从音乐的本质上对音乐的美学进一步理解,分析了近代音乐美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近代音乐美学的参考文献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音乐美学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并推动我国音乐美学研究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戏剧崇高化具有戏剧的文化地位提升和悲剧诉求普遍强化的双重含义,从"化民"到"新民"到"革命",不同时代因素从各自需求的侧面推进着这一美学倾向。启蒙救亡语境和对西方艺术理论的崇尚导致了近代戏剧写实主义的一端独大。戏剧功利化实践和作为审美艺术的矛盾纠葛成为贯穿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4.
卢梭作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之一,与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之间存在着特殊而复杂的关系。他虽加入了启蒙阵营,但个人与时代的因素却使他成为了这个阵营中的一个不安定份子。正如在哲学上,他用“回归自然”的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指责启蒙理性,在美学上,他提出了“自然与文明对立”的美学观,以此来揭示新古典主义美学的诟病,纠正理性主义美学的偏颇,进而深刻影响了西方近代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代作家林语堂书法美学思想从“气韵”、“性灵”、“韵律”、“自然”等角度论及中国书法特征,显示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以及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精深把握。林语堂书法美学思想展示出中国书法共时性发展规律。作为近代中国书法美学的初步奠基者,林语堂书法观具备向西方介绍中国书法文化的积极意义。辩证对待林语堂书法观,有助于当代中国书法研究多向层面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叶燮是一位在中国美学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他的《原诗》建立了以理、事、情——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相当严密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这个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当代学者金克木在谈到对清诗的评价时认为,叶燮的《原诗》“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它不但全面、系统、深刻,而且将文学观和宇宙观合一”,“组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并认为叶燮的美学体系“很有近代、现代意味”。这个评价是相当中肯的。本文拟就叶燮的美学思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感性学,美学是一种低级认识的科学,它主要关联于艺术与审美。但是,美学的哲学化,以及美学与哲学的交融与互渗,却表明了美学与哲学的密切关联。在本性上,这种关联揭示了,理性在近代既规定了哲学,也规定了美学;同时,近代美学也被置于认识论哲学的规定之下。由此,美学与哲学发生了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人在“反思”整个中国近代史时,极力否定近代以来的历次革命,认为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政治激进主义的产物,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应该走改良和“君主立宪”的道路。李泽厚在《告别革命》一书中更是认为“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而改良则是一种能量的积累”、“改良可能成功,革命则一定失败”、“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这符合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史实吗?难道中国在20世纪选择了革命真的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  相似文献   

19.
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是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革命家。他倡导自由思想,开科学研究风气,反对腐朽和僵化,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美学教育。他把接受的一些先进的西方教育引进中国并结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况,最早提出了“美育救国…‘以美育代宗教”等著名理论。时至当下,蔡元培先生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美术等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来,近代知识分子们尽管对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有所艳羡,但是在传统美学思想上却仍然持保守的态度。一方面,其尽力利用西方的美学思想来诠释中国的传统美学,使之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另一方面,他们进一步发扬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注重情感、注重自然真实的因素。所以近代美学直到王国维止,还保留着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特点,但赋予了美学更纯粹的性质,使之作为一门艺术,与政治军事经济的关系日益疏远,并脱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