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戴军 《许昌学院学报》2002,21(3):122-123
在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合格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是高校能否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实践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辩误纠谬,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澄清存在于德育体系环节中的误区,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教育市场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的发育和完善,是否会出现教育市场?或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如办学资源的获得,接受青少年儿童入学和向社会提供经过教育培养的学生等等,是否都将成为等价交换和供求决定价格原则的商品交换关系?这是关系到当前教育改革如何深化的重大问题,对于实际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市场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的发育和完善,是否会出现教育市场?或者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如办学资源的获得,接受青少年儿童入学和向社会提供经过教育培养的学生等等,是否都将成为等价交换和供求决定价格原则的商品交换关系?这是关系到当前教育改革如何深化的重大问题,对于实际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一些论者认为:既然存在劳务、人才、技术、金融、信息等等市场,自然应当承认也有与它们相伴的教育市场的存在。他们所谓教育市场,包括以学校和教师为供方,以用人单…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特指"现实的人";充分发挥"现实的人"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不断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大力张扬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性和人性化超越。  相似文献   

6.
俗语说:“话不说不知,理不辩不明。”教师有针对洼地创意设疑,创造自由争论的情景,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识别美丑,判断真伪,深化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程度上,审美教育研究是“美学热”余波的产物,它至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而上地对“审美教育”的概念进行各自的阐释,一个是在各门类学科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的观点颇多。二者之间的广阔的中间地带很少被淡及。通常,学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研究,表现为美学言论、教育原则和实践经验的混合物,而作为其直接的方法论基础的审美教育学,常常连影子也  相似文献   

8.
上海已先后命名了百余 所中小学科技特色学校,项 目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地 理、自然、航模、无线电等各 个领域:可在本刊随机调查 中却发现,知道自己学校特 色项目的学生并不多。 一方面,我们的中小学 生频频走上工博会的舞台, 小发明、小创造常见于报端, 甚至获得的专利也为数不 少:可另一方面,专家时有呼 吁,应该唤起中小学生敢于 质疑、大胆好奇这两种最起 码的科学素养。 在学校已能开设几十门 甚至上百门研究型课程的今 天,研究性学习早已深入学 生的头脑,几百项研究报告 如小山般堆积在教师的案 头;可我们忽然发现,学生们 却变得浮躁了,耐得住寂寞 做学问以及严谨治学的科学 态度似乎渐行渐远。 更让人感慨的是,据中 国科协公布的调查表明,我 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 比例占1.98%,而2000年美 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重已达 到17%。 学校的科学教育怎么 了?它既在被泛化又似乎在 被窄化,它究竟应该成为少 部分科技小能手为学校支撑 门面的招牌,还是应该面向 全体学生进行科学普及知识 的传授、科学精神的启蒙、科 学人文素养的播种呢? 因为这一系列的矛盾、 反差和困惑促成了本次对话 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一 六十年代以来,“发展”这个词已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这就是“发展经济学”中,人们经常谈到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进步”等问题。同样,我们考察教育的发展,也必须把“教育增长”、“教育发展”与“教育进步”区别开来,不能笼统地把教育增长等同于教育发展与教育进步。否则,就会对我国教育发展形势认识不清,导致决策失误。谓于不信,且听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星光灿烂、清风徐拂的秋夜。甲与乙两位教育理论工作者挟勃勃兴致,坐在乙家客厅里,漫议教育的二重性问题。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并不完善的思路,碰撞之下,却生出新颖而耐人寻味的火花。故作实录。乙:近年来,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围绕教育的二重性问题开展讨论,哲学上的一个老话题,却引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甲:的确,关于教育二重性问题,不论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5,(9):85-91
荀子十分重视言辩思想,提出"君子必辩",其中不仅讨论了君子之辩与小人之辩的不同,还涉及论辩之技艺、辩说之困难等具体方面。在"君子必辩"的同时,荀子还言"虽辩,君子不听",认为言之不当礼义时莫若不语。在重视言辩的同时,荀子又说"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这一论断超越言辩而直指言辩主体自身的德行,从而与"虚一而静"等命题一同突出了修德这一面向。从"君子必辩"到"君子至德,嘿然而喻",荀子讨论"言辩"的声音越来越小以至于冥冥默默,这个大的趋向也暗示着,为学之关键仍在于学以为己。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因这种发展而带来的各种分化,教育也出现了某种不平衡发展的迹象,一些有识之士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提出了教育要均衡发展的主张。时下,因这一主张的提出而引发的讨论已遍及全国,各方人士见仁见智,纷陈己见。笔者今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由来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之所以被提了出来,是因为教育发展出现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产生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关:历史遗。从我国解放后特别是文革后的教育史上看,我国…  相似文献   

13.
青春期教育问题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长期关注的问题。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教育工作者在观念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和误区,影响了青春期教育的顺利开展。笔者认为,青春期教育应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堵”与“疏”在青春期教育尤其是性知识教育的问题上,明显地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持否定态度即“堵”的态度;另一种则持肯定态度即“疏”的态度。主张“堵”的人认为,青少年学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性冲动和性意识不断增强,如果再向他们传授一些性知识,势必会引诱他们去寻求性刺激和性体验,有的还会造成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是,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性质、目的、功能、内容和规律,各自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对它们之间表现在各个方面的联系,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商品经济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克服人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教育质量体系认证对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质量,需要认证吗?答案不外乎两种,可借用股市流行语来形容:有人看空,亦有人看多,且多空双方分歧还比较大。这里不妨摆一摆多空双方各自观点,以供读者参考。一、“空方”的观点:存在不等于合理,教育质量的认定还需慎对ISO9000(一)已存的我国教育质量体系认证事实据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统计,截止到2000年10月31日,我国已有5家教育机构通过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此后,经北京九千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认证,北京幸福泉幼儿园和北京外事服务职业高中也分别通过了ISO9002…  相似文献   

16.
对“政治教育”的概念、内容、形式、衡量成效的标准提出质疑。认为标榜“政治中立”的西方国家,虽在实施政治教育时羞羞答答,但他们讲求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效果的观点是可借鉴的;提出政治基础教育的两种范式一是以“政治”为主,一是以法制为主,认为政治教育内容以相对稳定为好。通过对日俄不同模式比较,说明学校在政治上“中立”,对维护政府统治有利。  相似文献   

17.
青春期教育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教育工作者在观念上还存在某些障碍或误区,极有必要进行澄清,以推动青春期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详实的辩析,提出了与学术界不同的见解,包括五个方面:符合近代精神的政治观,进步的强权君主论,灵活的统治术,闪光的民主思想,应否定的人性论和征服论。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6,(1):33-36
阮籍为了躲避当时朝廷的拉拢和迫害,行为上表现出"狂"的特点,其本质是佯狂,是阮籍对统治阶级的消极反抗;阮籍表面上"谈玄"、"清谈",但是其内心仍然不能接受道家核心思想;阮籍狂放不羁的前提是明哲保身,保全性命。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育价值有两种取向:强调思维训练和强调数学应用,这两种取向对中国现代数学教育都有显著的影响.应该同时兼顾到这两面的价值,两者是不可或缺、互相促进的,离开了应用的数学思维是孤立单薄的,而没有了数学思维的有力支撑,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应用意识就会无路而来.建国60年以来的历次数学课程改革也表明:需要倡导的应该是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追求两者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在数学应用中发展思维,在发展思维的同时注重数学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