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短期内就形成了众多非正式群体的现象令人深思,究其心理原因在于大学新生相似的心理基础、共同心理需要及从众心理的作用。研究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成因,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对待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即正确认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营造氛围,从而减少大学新生对非正式群体的依赖,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群体就是基于志趣相投、人员性格接近、家庭背景相似、学习成绩相近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依据其性质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和破坏型。本文提到的不良型非正式群体是指除积极型以外的三种非正式群体的总称。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群体,也叫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官方规定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人们在交往中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要,在自发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形成的一种不定型的网络、同盟.如,一个单位内的小团伙、小圈子,社会上的校友、乡谊、战友、亲友等聚合的网络.非正式群体不是非法组织,任何组织内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种群体.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正式群体的发展趋势,它与社会道德、社会风气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探索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视角.一、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群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从其形成的心理原因上分类有利益型、情感型、爱好型、信仰型和亲缘型等.利益型,这是人们出于利益上的联系、利害上的一  相似文献   

4.
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支部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初中学生中以某种情趣为凝聚力自发形成的一种未得到学  相似文献   

5.
新班级组建后不久,伴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一些在兴趣、性格、爱好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学生会逐渐聚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和班委会、学习小组等班级统一安排的组织不同,非正式群体多是出于同学们之间交往、沟通的需要自发组成的.可见,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班级中的正常现象,良性发展的非正式群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与类型 (一)成因。概括地说,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理想。由于共同的追求、同样的目标而结成群体;二是思想。由于对世界、社会和人生有相同的看法、相近的价值判断而结成群体;三是情感。由于对某些事物的共同爱好或兴趣而结成共同的群体;四是血缘和地缘。因为是亲戚,是老乡,或者是室友而结成群体。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利益在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过程中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7.
在班级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游离于班级正式群体之外,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没有明文规定和成员编制,成员之间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如学生自发形成的兴趣小组。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要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正面教育功能,需要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影响等因素。在初中这个特殊的阶段,教育者需要对非正式群体加以调控,发挥其正向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些需要不能通过其自身单纯的活动来满足,必须以群体活动的方式,在实现群体目标过程中,使个体需求得到满足。而学校正式群体组织的学习、锻炼和教育的活动是为满足根本需要实现统一的培养目标而设计的。这些活动不能满足每个学生自身多元化的心理需要,于是,学生非正式群体就产生了。如爱好一致而结成非正式群体,因某种利益和观点一致而结成非正式群体,模仿和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绝大多数组织中都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小群体,因为总会有一些人由于某种原因紧密团结在一起,或者是他们认为与周围的人有所不同,或者是他们在心理上能够相互理解,或者是他们能彼此提供特殊的帮助,等等.当这些人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的必要性时,就自发地形成了非正式群体.人们参加一个群体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但是几乎没有一个群体能满足其成员的全部个人需要,所以满足正式组织无法满足的个人需要、就成了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根本原因.具体地说,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形的组织”,有较高的整体性、融洽性和功效性。从性质上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后进型。积极型,可以借用和保护;中间型的,能够引导和争取;后进型的,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这也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后进型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共同的爱好,一致的态度,自然结伙,有消极和破坏行为的非正式群体,便是后进型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成员已经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不良的品德。他们有的在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后结伙出走,有的课外时间一伙无休止地玩,影响了学习和休息,有的通  相似文献   

12.
一个班级内的群体有各种各样的。它根据班级内部构成的原则与方式以及有无明确的结构关系,可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师生认可,为完成班级所赋予的任务而产生的,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和职责分工的群体,如班委会、团支部、学习小组等。非正式群体则是基于志趣相投、人员性格相近、家庭背景相似、学习成绩相近等因素自发地形成的群体。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虽然是一种“民间组织”,但其在班级工作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农村中学非正式群体正确的引导和管理,管理工作有着十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讨论的“群体”概念,是指在高校学生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持续的共同活动而结成的有“首领”的人群集合体。按照这种群体的构成方式和组织原则的不同,可区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正式群体是具有较强组织性的群体,其成员的来源、地位、行为和权利、义务等都有比较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如学生班、学生会、团支部,被批准成立的学生社团等。而非正式群体则是因为某些共同的需要而自发结成的,主要靠感情来维持存在的群体,它自生自灭,一般比较松散,而且人数较少。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不一定都参加了某种正式群体,而正式群体中一般都会产生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4.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是指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进行活动而又相互制约的人群。在学生群体中,由学校老师指导正式组织起来的班、组或团队组织叫正式群体。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经常在一起活动的这种无形的组织叫非正式群体,又叫小团体。在现实中,学生不仅受到正式群体的限制,而且还受到非正式群体的控制和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作用,注意引导,发挥其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影响。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第二青春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校学生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指有正规的结构,为实现教育管理的目的而建立的群体,如班级、寝室。非正式群体则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如来自同一生源地区的“老乡会”,个性相似、兴趣相投的“朋友会”。在校园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大多以班、寝室或生源地区为群体而进行。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形成原因各异.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影响巨大,具有二重性.为了趋利避害,构建和谐校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疏导与参与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群体是存在于组织系统内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交和情感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心理群体。非正式群体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其成员与组织及正式群体产生着深刻影响。因此,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对于各种组织行为的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往往会忽略"非正式群体",即忽略除了班委和学习小组等正式群体外一些自发形成的、无固定形式、无固定成员的学生群体.其实,"非正式群体"很多是存在着负面影响的.班主任识别并引导他们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解析教师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由于某种特殊关系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的个体的集合。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引导得当,会对学校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放任自流不能有效控制,则会对学校正常的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起到消极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因此,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区别类型、区别对待,利用非正式群体进行人性化管理;利用共同目标将非正式群体纳入学校管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协调发展,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群体,又叫同伴群体,它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是以成员的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也常常是自发的,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在青少年学生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对此不可视而不见,只有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变化过程、各种特征及其活动规律有所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其规律,把握非正式群体积极方面的因素,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