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解某些问题时,为便于列式或列方程(组),采取适当多设一个(或多个)未知数,而实际解答过程中,多设的未知数只起“搭桥”作用,并不求出,问题就能解决.这就是“设而不求”.下面举例说明“设而不求”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必须正解地设置未知数.一般情况是求什么就设什么,但对于某些应用题,根据题目的条件灵活巧妙地设未知数,就能简化运算,迅速求解.理举例说明如下.一、变换未知数例1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比两人合作需多用18天,乙独做比两人合作需多用32天.求甲、乙两人单独做各需多少天完成.分析直接设甲、乙两人独做所需的天数,不仅列方程组较困难,而且解所列方程组也不容易.考虑到所求的量都与合作的天数有联系,故改设合作的天数便容易得多.解设两人合作需x天完成,则解得x=24(x=-24舍去).∴x+18…  相似文献   

3.
在根式的化简、求值运算中.若根据数字特征作灵活代换.往往使问题巧妙获解.现举例说明例1化简(1992年山东省初中教学竞赛题)例2(1992年“勤奋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试题)解发设解设,则xy=1.∴原式=(x3+y3)+(x+y)-(x-y)2=(x2-xy+y2)-(x-y)2=xy=1例4   化简的结果是.(1991年湖北黄冈地区初中数学竞赛题)(答案:1.-9;2.选择(C))(1994年《祖冲之杯》数学邀请赛初二试题)根式运算中的常值换元技巧@雷力智$吉林通榆县七中@司秀珍$吉林通榆县七中…  相似文献   

4.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思路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是一样的,包括:(1)审题,分析题目中的已知与未知;(2)找出数量关系;(3)设未知数列方程组;(4)求解方程组;(5)检验;(6)写出答案.即“设”、“列”、“解”、“验”、“答”.  相似文献   

5.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消元,即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对于较特殊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可根据其结构特点,巧妙、灵活地消元.下面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例,说明如下:一、整体叠加消元例1解方程组特点一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未知数在方程中的某个位置轮换,各未知数的系数和相等.特点二每两个方程中三个未知数的系数有一个相等,另外两个互为相反数,并且系数的绝对值都是1.轮换相加直接得解.巧解二I①+②」十人得y一己二、整体代人消元例2解方程组特点方程①、③中均含有项(X-。)巧解方程③可变为(X-。)+r…  相似文献   

6.
一、打好列方程的基础——专项训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与算术法的区别在于设x代表未知数后,可把它与已知数处于同等地位,按题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列式时不需进行逆思考。所以,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把x当作已知数参加列式的多项训练。如: 1.列代数式的训练即把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翻译”成含有字母的式子。如第75页例1中,设每袋饺子粉重x千克,卖出7袋,共卖多少千克?可写成  相似文献   

7.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市列方程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又是难点;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突破口是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等量关系;而找出等量关系的关键又在于恰当地设好未知数.那么,怎样根据题目的特点,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呢?下面介绍五种方法.一、设直接未知数(即求什么,设什么,求几个,设几个)例1某工作由甲、乙两人单独做分别需要3小时和5小时,求两人合做这项工作的80%需要几小时?(《代数》第一册P229第5题)解设两人合做这项工作的80%需要。小时,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得方程答两人合做这项工作的80%需要1去…  相似文献   

8.
设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是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但是,有些应用题中涉及的量较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也不明显,此时,我们可以设一些辅助未知数,把那些不明显的关系表示出来,以便解决问题.而在求解含辅助未知数的方程(组)时,我们可以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灵活变换,将辅助未知数消去,从而求出问题的解答.在整个过程中,辅助未知数仅仅起到了连接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桥梁作用,而并不需要求出其值,这种方法称之为“设而不求”。  相似文献   

9.
一道无理方程,往往有多种解法,要使解题简便,可因方程的不同情况而异。下面对无理方程的几种特殊解法介绍如下:一、观察法左边两根互为倒数,右边分为互为倒数的两数,观察得出简单方程.检验知,X1,X2都是原方程的根.二、换元法借用新未知数可求解.则原方程化为U+V=1或V=1-U.又U3+V2=(x-2)+(3-x)=1解得由解得X1=2,经检验知,它们都是原方程的根.三、混合换元法新设未知数与已知方程中的未知数混合使用求解.例1.解方程SX’+X—X八Z河一220.解:设y一、沈L刁,则原方程化为:y’+X-Xy-l—0,即付一1…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这一部分知识时,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对两道文字题的解法产生了争议。这两道题是这样的:1.一个数的23比59多31,求这个数。有的教师认为此题中的“13”是一个具体的“数”,如果用方程解答时应当这样列式解答:设这个数是x,列方程为23x-95=31,然后解这个方程得出  相似文献   

11.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2.在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现实问题时.要注意“审、设、列、解、检、答”这六个基本步骤.3.注意点:检验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所列方程。是否符合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书写答案一般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注意设和解中单位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论证极限问题,一般对初学者都感到困难.而对较复杂的函数极限更棘手.本文通过用“ε-δ”极限定义推证多项式函数的极限,对研究和解决这类问题的学者以参考.先推证多项式函数的分解式:定理1设f(r)为n次实系数多项式,则f(x)-b总可表为L(x-a)P(x)+C.其中L、C均为常数,,b为有限实数,P(x)为n-l次多项式.注1”为主观易还,不妨设f(x)是首项系数为1的三次多项式,至干n次情况,用同样方法,通过数学归纳法得证.证明设1s则则这里故定理得证.注2”当首项系数L不为1(L一0)时,可提出L,变成f(X)一Lf;(X)…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设而不求”是解较高难度应用题的一种技巧,那么“不设而求”则是这种技巧的提炼与升华.“设而不求”顾名思义是除了假设要求的未知数外,再多设另外一些未知数(称为辅助未知数),以便把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易于建立方程(组),在解方程或方程组时,不必考虑辅助未知数的求解,只须直接考虑问题的解;而“不设而求”顾名思义是指同样的问题不必设元就能使问题获解.运用“不设而求”关键在于对问题中的某种现象进行大胆地假定,然后推出问题的解.下面通过几例对“设而不求”和“不设而求”这两种方法加以对比.例1◆长分别为150米和200米的快慢…  相似文献   

14.
算术法解应用题是把应用题中的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的联系,然后通过已知数的运算求出未知数的。它严格区分己知与未知,列式运算中容不得一个未知数参加;而列方程解应用是则不然,它同等看待未知数和已知数,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能直接参加列式运算。对待未知数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小学生觉得不可理解,解题中列出诸如x=(64-16)÷2(820-45×8)÷10=x 的方程,就是转不过弯、思路仍受算术法束缚的例证。因此,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首先要理顺思路转好弯——就是要将学生的思路从算术法的思路上转弯理顺到代数法的思路上。教材中安排“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是实现转弯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所谓“设而不求法”,就是在解题时根据需要设出一个或多个不必求出(有时根本无法求出)的未知数,以其为桥梁,将题目简捷解出的方法.巧用设而不求法,能妙解许多代数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如能根据运算法则和定律,灵活地采用归、凑、拆、合、转、变、消、略等八法.则可使运算简捷、准确.一、归将同类数(如正数或负数)归类计算.例1计算:(-13)+(+28)+(-47)+(+50).解原式=(28+50)+(-13-47)=78-60=18.二、凑将相加后可得整数的数凑整.三、拆将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进行运算.例3计算:125×(-32)×(-25).解原式=(125×8)×(-4)×(-25)解原式四、合根据“凑整”的特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起来.例5计算:3.875×26.32-17.865×3.875-3.875×(-…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初学者来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一个难点.难在有的反应逸出了气体(见例1)或生成了沉淀;有的杂质不是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见例2),有的“杂质”则是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见例3);有的反应析出了溶质(见例4).在审题时,对以上不同情况都先要分析清楚,然后再根据求解目标做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小学就学过设未知数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七个字):审——设——找——列——解——验——答.“审”就是首先要审清题意:“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来说怎么问怎么设;“找”就是找等量关系;“列”就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就是解所列的方程;  相似文献   

19.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对一些已知条件过少或隐蔽的问题.等量关系往往很难发现,常常需要设辅助未知数.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列出方程,从而解决问题.而且对于辅助未知数,往往是只设不求.下面列举几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首先要去掉括号.去括号是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如何正确去掉括号呢?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会运用去括号法则:若括号前是“+”号,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要改变符号.要防止出现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而忘记改变其余各项符号的错误.例1去括号:(1)sa+(-6c-3b);(2)2a-(3b+Zc).分析因为(1)式中括号前的符号是“+”号,所以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不变号;(2)式中括号前是“-”号,所以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