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代诗歌流派甚多,而创作成就最丰、纵横影响最大者非性灵派莫属。而性灵派以袁枚为主将,赵翼为副将(详参拙文《性又派副将赵翼论略》,《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张问自为股军。他们鼎足而三,是性灵派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创作固然以表现其性情、讽谕社会为主导,但亦都有大量山水诗。三人山水诗具有性灵诗的若干审美共性,又不乏独有的特点,如袁枚山水诗高度个性化、拟人化;赵翼山水诗开拓奇境,勃郁豪气,讲究理趣涨问白山水诗则寄寓性情,显示奇气,注重空灵等,从而从不同侧面开拓出清代山水诗的新局面。袁、赵…  相似文献   

2.
古人将王维柳宗元的山水诗同划入“清”的范畴。其实二者的美学趣味和其山水诗的美学形态相去甚远。本文以唯物论反映论的审美原则,主要从政治遭遇和现实处境上探究二者相同和不同及所以不同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白与孟浩然的山水诗在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白与盂浩然都热爱自然山水,他们的山水诗相同之处是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李白的山水诗主要表现壮美;孟浩然的山水诗主要表现柔芙。李白与孟浩然山水诗在环境化和旅游化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人将王维柳宗元的山水诗同划入“清”的范畴。其实二的美学趣味和其山水诗的美学形态相去甚远。本以唯物反映论的审美原则,主要从政治遭遇和现实处境上探究二相同和不同及所以不同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澄的山水诗代表了元代山水诗的特点,一是他的山水诗融有丧乱的色彩,反映了国土沧亡的衰伤;二是吴澄的山水诗似人意象构诗,表现诗人的主体意识;三是吴澄的山水诗重视神拟,善于以画家的笔触捕捉山水中的画意,将祖国山水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些都将为研究元代山水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张说和张九龄的山水诗创作是二谢到盛唐王孟山水诗之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他们创作了大量内容充实、风格清健的山水诗,继承并发展了二谢山水诗的表现艺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凄婉抒愤”和“委婉深秀”,为盛唐山水诗形成风骨与词采相结合的理想风貌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次,二张身兼政坛领袖与文坛领袖双重身份,以“一代文宗”的地位引导着山水诗的发展方向。他们以通达、全面、合乎当时文学发展潮流的文学思想纠正了初唐以来的理论偏颇,昭示了未来文学的新气象。他们还以卓杰的眼光提拔了大批优秀诗人,其中就有后来成为盛唐山水诗创作大家的王维和孟浩然。因此,二张对盛唐山水诗的繁荣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古代山水诗与旅游的双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从其孕育股动之月起,就跟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山水诗的兴盛膻变与旅游风俗的发展同趋共步,山水诗的意蕴体式与旅游审美观相契互应而旅游业的普及提高也受益于山水诗的流播弘扬,就是当今中国旅游业的走向世界,也还需要借助于山水诗的东方文化勉力。为此,考察山水诗跟旅游的双向影响,实属必要。一、旅游是山水诗创作之源旅游是人类求新求奇的动态生活方式,观天观地观自身的审美活动,人化自然兼优化自身的普遍实践,这种特定的变异性、审美性与实践性,促使旅游成为山水诗创作的本源。文学史上第一首山水诗——省操的《观沧海》…  相似文献   

8.
玄言诗在东晋盛行有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山水诗也在发展着,它们之间互相交融,彼此消长。东晋后期湛方生的山水诗已是较成熟的山水诗了,此时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已发生倾斜,山水诗呈蓄势尽发的态势。刘宋时的谢灵运、鲍照对山水诗的成熟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谢灵运以写景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对玄言诗的消退和山水诗的勃兴的贡献至为重大。  相似文献   

9.
清代藏游山水诗是对传统山水诗题材的扩大,是清代山水诗走向繁荣和兴盛的重要标识,其内容主要包括转战雪域、感怀言情和巡边戍疆三大板块。清代藏游山水诗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认识价值,而且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性与启迪性。  相似文献   

10.
山水诗三题     
山水诗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而完整的山水诗出现在曹操的诗中,到大、小谢之时山水诗臻于兴盛,因此说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欠准确;山水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分明的前者脱胎于后者,而是相互影响;大谢的山水诗形成有政治失意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其佛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和谢眺是南朝两位著名诗人,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被誉为山水诗的创始者;谢眺是继其后的山水诗人又一位优秀代表.他们的诗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二人的仕途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诗风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13.
结合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对他的生平、交游以及参与的佛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思想影响较早,修为较深的作家。他的佛学因缘启发并丰富了他的山水诗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山水诗前人已指出其得益于佛教思想,尤其是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对谢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谢灵运极物写貌的山水诗与东晋品鉴式的山水诗之间有质的区别,体现了美学思想的根本差异,这一点与谢灵运继承和发挥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密切相关。谢灵运山水诗创造性地发展了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美学思想,在山水诗的创造上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谢胱同属陈郡谢氏家族,而分属刘宋与萧齐时代。其行为在染上家族特色的基础上又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二谢个性各呈狂狷与局促的特点,却终遭屠戮。家族与时代的影响,也使二谢在个人素养与人生态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二谢皆工诗擅书,对文坛有较大影响;以才学与郡王交好而未得善终,好奖掖人才又有士族之傲气;皆追慕家族的显赫;俱受玄佛思想的影响而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与谢眺同为东晋谢氏大族的后裔,都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然而由于他们成长道路、性格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诗风也不尽相同,大谢山水诗尚巧繁富,绮丽清新,小谢山水诗和谐含蓄,清新流丽。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不祧之祖,其山水诗深受盛行于晋宋之际广为流传的佛教的影响,而对谢灵运山水诗结构影响较大的,是东南佛教领袖慧远及其庐山僧团的"沉冥之趣"与"法身"思想,以及道生的顿悟论,由此形成谢灵运山水诗"应目--会心--感神--理得"的结构,此结构正是谢灵运对山水诗的探索和创新,也正是他对山水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洋溢着深厚的生态美学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其山水诗,可以引发我们对"诗意栖居"的深层思考,这对改变人类当前的生存状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的诗歌创作以山水自然作为玄思理辩的中介,作者对境观心而道契玄虚,思境景偕,神与物会,表现出审美追求与哲学追求仍相渗入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时国强 《丹东师专学报》2010,(3):131-134,151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学语句。在结构上构成了起承转合的重要环节。在情感内容上使所表达的主旨意趣进一步具体明朗化。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玄学得意忘言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解谢诗写景繁芜的特点。玄学的高远追求提升了山水诗的脱俗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