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双核铜配合物模拟酪氨酸酶的活性。通过制备新鲜酪氨酸酶、β-环糊精与双核配合物的包合物、壳聚糖与双核配合物包合物,分别观察其与邻苯二酚的反应时间与吸收波长曲线。发现双核铜配合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的吸收波长曲线与酪氨酸酶的吸收波长曲线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也与酪氨酸酶相近,表明双核铜配合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与酪氨酸酶相似的活性,但活性较弱(酪氨酸酶的酶活是1400,双核铜配合物的酶活是200);而双核铜配合物与壳聚糖的包合物没有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溶液中以对苯二甲酸根(TPHA)为桥联配体,端接1,10-邻菲罗啉(phen)合成了一个新的三元混配的配合物[Cu2(TPHA)(phen)4].2ClO4,经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推定该配合物具有TPHA桥联双核铜(Ⅱ)结构,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四角锥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d-f异双核配合物的制备并探讨了d-过渡金属离子对稀土离子荧光影响。综述了含有d-过渡金属离子和三价稀土离子的异双核配合物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5.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脯氨酸铜配合物并获得其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表明该配合物组成为[Cu(L-pro)2(H2O)2](L-pro=L-脯氨酸根).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5.584(2),b=17.901(7),c=7.005(2),β=104.58(2)°,V=677.7(5)3,Z=2,Mr=327.8,Dc=1.607 Mg/m3,R1=0.036 2,wR2=0.091 5,配合物中铜离子处于八面体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三乙烯四胺缩水杨醛Schiff碱(H2L)及其Cu(Ⅱ)的双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1:1型电解质,其组成为[Cu2(Cl)(H2O)L]Cl.  相似文献   

7.
采用TG-DSC方法研究了K3[AL(C2O4)3]·3H2O和K2[Cu(C2O4)2]·2H2O两个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过程,对其中部分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由Friedman、Ozawa-Flynn-Wall、ASTME698三种方法得出峰温时的活化能值与指前因子值。应用Achar方法计算拟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对称六齿配体 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含镍(Ⅱ)双核配合物[Ni_2(EDTB)·2H_2O·(CH_3COO)_2][C_6H_4(OH)COO]_2·CH_3CH_2OH(Ⅰ)的合成.对(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耦合作用对自旋弛豫的影响,以五水合硝酸镝、六水合硝酸锌及配体为起始物,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合成了新的双核Dy配合物[Dy_2Zn_2(L)_4(NO_3)_2(DMF)_2](1)。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直流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双核Dy之间具有铁磁耦合相互作用;零场条件下该化合物交流磁化率表现出频率依赖性质,是1个典型的单分子磁体。通过拟合得到该化合物零场时有效能垒为261K,弛豫时间为2.38×10~(-8)s。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2-吡啶甲醛、N,N-二甲基乙二胺制备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方锥构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且配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机制,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2.
新制备的Cu2(C5H5N)2(C8H7O2)4加入到溶有2-甲基苯甲酸、吡啶的C2H5OH/H2O(1∶1,v/v)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C5H5N)2(C8H7O2)4晶体,结构经X-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中,四个苯甲酸离子羧基八个O原子经syn-syn式桥连二个Cu原子成灯笼状,在轴向分别由二个吡啶分子N配位而形成四方锥形几何结构.分子间沿(010)方向,形成折叠假性的六边形紧密堆积结构.配合物CCDC号:856726.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Cu2(Phen)4L](ClO4)3*xNaClO4三个咪唑类配体桥连双核铜配合物(L分别为苯并咪唑,吡唑,4(5)-甲基咪唑负离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ESR谱和电化学伏安特性,用核黄素光照法测定了25℃时配合物催化超氧离子歧化反应的速度常数,所有配合物均有SOD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柚皮素为配体与铜金属离子在乙醇溶液中配位,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铜配合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KBr压片)对柚皮素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并优化了柚皮素与铜反应的最佳条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h,pH值为7.5.  相似文献   

15.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ROHF/LANL2MB水平上,对Cu(Ⅱ)-VO(Ⅱ)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它的单、三重态的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的三重态比单重态稳定,电子自旋布居高度集中在O(5)和V(6)原子上,只有少许电子自旋布居在Cu(1)和其他原子上,Cu(1)原子和V(6)原子的自旋布居符号相同,体系中存在较强的自旋离域效应.体系的前沿轨道主要由Cu原子和V原子d轨道和配体原子的p轨道组成,这种组成有利于桥配体与磁中心之间的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以2,6一二甲酰基 4-甲基苯酚缩谷氨酸合二铜(Ⅱ)配合物Cu(Ⅱ)-DFMPG为中性载体的水杨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发现该电极对水杨酸根(sal-)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和选择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al->SCN>ClO4->I->NO2->NO3->Br->Cl->SO32-.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线性响应范围为4.2×10-5-1.0×10-1mol/L,斜率为-53.2 mV/dec(25°C),检测下限为2.0×10-5 mol/L.将该电极用于阿司匹林含量测定,与经典分析法相比,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槲皮素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在pH4.6的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能与Cu(Ⅱ)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中其吸收带Ⅰ比单独槲皮素红移了59nm。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索-Cu(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采用平衡移动法测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0410^8。并初步探讨了槲皮素与Cu(Ⅱ)配位的部位是30H~4C=0。  相似文献   

18.
乙二醇双(2-氨乙基醚)四乙酸(ethylene glycol bis(2-amino ethy)tetraacetate:EGTA)和氯化铜采用溶液蒸发方法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成功合成双核铜配合物Cu2[EGTA·2H2O]·2H2O.该晶体的结构数据是在单晶衍射仪进行收集的.通过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如下:a=21.013(4)A,b=7.5503(1)A,c=13.577(2)A,β=90.877(2)°,V=2153.8(6)A3.在化合物中,铜离子分别与配体的三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成键,采取五配位四面体构型,铜离子空间构型是畸变的四方锥.另外,游离的水分子与配体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而构筑成超分子.  相似文献   

19.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ROHF/LANL2MB水平上,对Cu(Ⅱ)—V0(Ⅱ)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它的单、三重态的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的三重态比单重态稳定,电子自旋布居高度集中在0(5)和V(6)原子上,只有少许电子自旋布居在Cu(1)和其他原子上,Cu(1)原子和V(6)原子的自旋布居局符号相同,体系中存在较强的自旋离域效应,体系的前沿轨道主要由Cu原子和V原子d轨道和配体原子的P轨道组成,这种组成有利于桥配体与磁中心之间的电子转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新型四氮杂四乙酸大环配体 H4 L(5,12- 二苯基- 7,14- 二甲基- 1,4,8,11- 四氮杂环十四烷- N′, N″, N, N ′- 四乙酸)与铜(Ⅱ)形成的固体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组成( Cu2 L· H2 O)进行了表征,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