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乡土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里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很多幼儿教师限于对乡土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盲目跟从,造成乡土教育的零散化、表层化、片面化、拼盘化、形式化等实践误区.因此,有必要厘清乡土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乡土教育价值,制定切实可行的幼儿园乡土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幼儿园乡土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多途径、全方位的乡土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并非简单的文化知识传递,还蕴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是一个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学校情感教育的课程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激发学生良好个性成长和提高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传统理想化情感教育偏离了学生认知发展目标,科学化情感教育疏离了学生生活世界,而封闭化情感教育则阻碍了学生社会化发展。新时代学校情感教育需要打造具有人文关怀和绽放生命色彩的学校情感教育新生态,着力探构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乡土课程的融合路径,真正实现以情优教、以情化人、情境育人。  相似文献   

3.
乡土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历来有乡土教育的历史,现代教育的精英化,远离了乡土和民族。本文对现代乡土教育式微和失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振兴。乡村教育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当前乡村教育对于乡土文化处于疏离状态,诸如“跳龙门”的乡村教育目标,“向城性”的乡村教育内容以及去乡土化的乡村教师养训体系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师资养训等方面重塑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互促共荣”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重塑为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立足乡村、奉献乡村奠定了坚实的乡土教育情怀和乡土文化自信。当下,随着乡土文化转型和乡村社会结构秩序重塑,导致乡村教师原有乡贤角色迷失和旁落,他们逐渐沦落为乡土文化的“陌生人”、乡土治理的“逃离者”、乡土教育的“技术人”、公共身份的“遮蔽者”、专业身份的“教书匠”。基于此,重塑新时代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应确立回归乡土的培养机制、厚植反哺乡土的教育情怀、生成在地化实践教育素养,以期实现乡村教师回归乡土主体自觉意识,主动承担应有时代使命和乡土文化责任为价值归旨。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是将共性化教育理念与乡土化教育特质统整融合,在回应全球教育趋势和乡村教育诉求中促成乡村教师发展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感等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向度表现为秉持“嵌入乡土”的发展理念、优化“取材乡土”的知识结构、强化“回应乡土”的教学能力和培育“热爱乡土”的教育情怀等方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困境在于发展理念失真,专业化思维制约着公共精神的扩散;知识结构失衡,乡土知识被挤压排除在专业知识体系外;能力养成失准,过于重视对教学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乡土文化失落,教育情怀在向乡土社会扩散中面临枯竭。回归乡土世界以彰显乡村教师的公共责任担当、补充乡土知识以完善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化乡土智慧以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回应能力、厚植乡土情怀以涵养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品性,是破除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困境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8.
乡土地理教育的理论建设,涵盖乡土地理与乡土地理学的区别,乡土地理研究最适宜地域单元的界定,新时期乡土地理教育的职能,乡土地理教材和课程建设诸问题。本文根据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特点提出了高师乡土地理学课程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9.
乡土历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立足本乡5胸怀祖国,抿兴中华,面向世界。的志向,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就乡土历史教育的内容、做法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乡土历史教育的内容缓往忽微观位顾名思义,乡土历史教育要讲乡土,微观性是其必然的特点,而乡土历史教育的意义亦正是微观华。推以本乡土的史实,将学生导人朝夕相处的地过情景之中,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其兴趣和情感,提高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教育目的。所以,不能满足于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文,错画也”;“化,教行也”。可见,古人把“文化”提到治理国家和教化人民的高度来认识。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所以乡土文化能体现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乡土教育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乡土化,涵盖了风土人情、物古迹、饮食化、民间艺术等等,利用这些化遗产,因地制宜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符合新《纲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在乡土化的氛围中形成对家乡、对祖国的感性认识,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探索精神和想象、创造、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教学中,恰当利用乡土学作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能有交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利用乡土学作品是语教学化的抽象为具体,易高深为平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林玲 《广西教育》2023,(16):43-45
本文探讨了自主性、游戏化、乡土化的教育理念及其在幼儿足球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基于自主性、游戏化、乡土化理念的幼儿足球教育的实施路径,呈现了该项教育实践取得的成效,并就该项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建设是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但是一些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注重体现乡土化特色,在很多方面均存在错位现象,可以采取确立乡土化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制定乡土化校本课程建设规划、调查乡土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研究农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需求、完善乡土化的校本课程内容等措施,以体现乡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在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乡土化的教育管理思想。基于对教育正义的朴素追求,陶行知赋予乡村教育以拯救中国社会的重担,进而进入乡村兴办学校;其教育管理的手段主要为建立乡农社会与乡土教育的联系、培养乡村教育管理人才以及培养乡农子弟“自治”,其管理方法是以“管人者管己,在劳力上劳心,用先进管后进,在平等中倡责任”。由此而形成了其乡土化教育管理思想的特征:乡土性、精神性、生活性与陶冶性。  相似文献   

16.
乡土化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发乡土资源,构建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遵循乡土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学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乡土化的教育资源是具有乡土特色,贴近幼儿生活,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资源。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让广大教师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融入乡土化教育呢?我们试从以下两大方面来探讨。一、挖掘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器材我国老一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  相似文献   

18.
鲁迅及其追随奠定了我国现代乡村小说的批判性和乡土性这两大基本特征,因此化批判与乡土化的展示是20年代乡村小说的化意蕴构建的主要方式。在30年代,化批判仍是30年代乡村小说的化内涵构建的主要资源,“乡土情结”也是浇筑乡村小说化内涵的活水。进入40年代之后,侵略的血腥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高压政策使沦陷区与国统区的乡村小说的化审视呈现出向“五四”乡村小说“回归”的趋势,而特殊的化背景和化依托使解放区的乡村小说的化内涵显现出独特的格调。  相似文献   

19.
丁超 《辽宁教育》2023,(24):12-14
乡村学校需要正确认识乡村教育在地化的价值与意义,通过乡村教育在地化,实施基于乡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鞍山经济开发区达道湾镇小学中心校对本地资源进行有效开发,通过课程实施、学科整合、活动设计等路径,加强学生、学校与乡土的密切联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陶岩 《作文》2023,(12):39-40
<正>高中阶段各学科均承担着乡土教育的重任,语文作为人文性学科,其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元素,因此,在乡土教育中的责任更重、任务更多。目前从高中预科学科乡土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途径多元,在相关作品教学中、专题教育中均可合理地渗入乡土教育。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专门设置“家乡文化生活”单元,集中更多资源展开乡土教育,深植师生乡土情怀,激发师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但综合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发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