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现象.转移劳动力中,素质相对较高的一部分人已不满足于接受最基础的职业训练,而产生了接受高层次教育与培训的需求和愿望.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将会产生极大的高等教育需求.文章通过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
陶潜毅 《中国培训》2006,(10):23-24
一、高职院校职后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机遇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等培训工程,这一战略决策,不仅为高职院校的职后教育与培训指明了方向,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境遇与发展瓶颈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普遍关注。教育学者从人力资本状况、促进转移的教育与培训实施策略等多个视角已经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农村转移劳动力个体身心特点、发展诉求,以及社会现代化发展对个体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的已有研究在关于教育与培训对象的针对性、社会发展对教育与培训的影响性、教育与培训实施的系统性几个方面尚存在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政策的演变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围绕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各阶段政策的重点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和转移人口需求变化而有所不同。梳理已有教育与培训政策,不仅为了总结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政策的整个演变过程,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社会、个人发展的走向,分析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职业技术学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接受培训的主要基地,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高移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选择机械CAD/CAM等三个工科专业进行四年制高职教育改革试点,符合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文就机械CAD/CAM专业试办高中毕业四年制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培训目标和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的特色,创新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的特点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俗  赵正洲 《职教论坛》2007,(2S):34-35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已经初步形成培训教育制度化、培训主体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等特点。当前应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投入支持力度,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澳高职教师资格及师资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尤其是具有高职特色教师的能力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中澳两国高职教师的任职条件、培养培训的比较研究,对我国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并对21世纪上半叶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教学指导思想将从工具主义向人本主义转移,高等职业教育将实现民主化,产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农村劳动人口转移至城镇工作,通过教育与培训使其成为城镇劳动力,并适应城镇生活。通过梳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制,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高职教育的需求状况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教育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构建要将“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三级组织架构”,创造“三全”工作氛围;启动“全过程就业指导工程”,把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服务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加强就业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树立“窗口”意识,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内在规律.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就业为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就业为特征的高职教育模式,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发展壮大起来,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基层操作性、技能性技术人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级、部级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合作,产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经验和自身实际建立了适合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给高职表演艺术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高职表演艺术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导向、专业建设、教育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大学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以及高校职业教育的薄弱,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渐渐成为一种集体的困惑,甚至是危机,阻碍着也推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要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有效对接,笔者认为,应重视高校职业教育功能,增强大学生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生涯发展辅导模式的转变,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政府、公众积极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以及高职教育持续、积极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关照历史,总结现实,剖析趋势,有助于挖掘"就业导向"的理论价值.认识并形成"职业自觉",对落实"就业导向"、把握高职教育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就业导向"不只是一个政策口号,更是完成"职业自觉"的使命,创新高职教育,保障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早日成熟的战略决择.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能力主要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变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能力评价模式,从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职业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高水平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可以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从而使社会稳定,因此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9.
TAFE"关键能力"培养与"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FE“关键能力”培养是以能力为本位的,“通专结合”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很多共性。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教学理念的比较分析,提出“通专结合”人才培养应该借鉴TAFE的成功经验,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能力、塑造人格。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社会发展,竞争加剧,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文章结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历史学科的优势,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