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父亲     
一次次地争吵,一次次地重击.家,心灵的窗口,我曾经的避风港,最终破碎了.(家庭破碎是一件令人十分伤悲的事,用这样优美的语句来表达,显得不太合适.而且,"家,心灵的窗口"是什么意思?表达似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期末考试也将到来。很多同学面对期中考试惨淡的成绩,不禁又开始期待下一次考试的到来。可是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了——曾经面对一次次单元考,一次次月考,或者终将到来的期末考,期待的同时,也在害怕着这些考试。  相似文献   

3.
炎炎夏日的中午,有一儿童在院子里玩滚铁筒游戏。几个成人试图说服他停止游戏,但都无功而返。后来一位老人对他说:“孩子,能不能将这个铁筒滚到院子那边,我给你一元钱。”儿童听后,开始没有搭理,后来转念一想:“即使他不给钱,我也要滚铁筒,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答应了老人的建议。老人给了他一元钱。如此往返了几次,每一次儿童答应得都比前一次爽快。后来,老人对他说:“我现在只剩一角钱了,能不能再滚一次?”儿童虽然有点不太乐意,但还是又滚动了一次。终于,老人很遗憾地对儿童说:“我现在没有钱了,你能不能再滚一次呀?”儿童听后,丢下铁…  相似文献   

4.
一个又一个异常火爆的招生场面。 一次又一次在民办教育界刮起的“西译旋风”。 一项又一项创造国内民办高校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的新纪录。 从“我的眼里只有你”到“西译坦然面对扩招”,从计划招生3000人到一次录取9700人,有实力自然有魅力,南魅力必躲南实力。 西安翻译学院用“一年招一个大学”的世纪壮举,一次次在中国民办教育史上写下了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一次普通的单元测试,一次常规的回家作业布置,一次熟悉的假期作业设计,看到了学生出奇的认真、负责和会动脑筋.由此引发笔者思考,我们是不是还可以为学生做得更多、更好?其实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看好自己;相信他们会出彩.就是这种内在的尊重、信任,热切的期待、欣赏,唤醒了他们内在的自觉、自律,好强、好胜.这"相信"就是一种"加持力",相信学生爱学,相信学生善学,相信学生的智慧,等等,学生就会给我们更多惊喜,更多感动.  相似文献   

6.
1.激将 有些事给学生正面讲,他不听.记得有一次,学样组织一次黑板报比赛活动,因我班的特殊性(没有后黑板),可以不参加.  相似文献   

7.
一次校外听课,一节<海上日出>感受颇多.回来后修改了自己的教案,在自己班上执教,效果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三次高考后,我才"迷迷糊糊"地步入大学.更可悲的是,第三次录取的大学是三次大学中相对来讲最差的学校--某独立学院.在当时,独立学院算是新事物,不被众人所了解.实在不想再去经历一次高考,我只有心不甘地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9.
我们时常会为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而感慨不已。有时,我们也会在课堂中学习名师的“一招半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此课堂非彼课堂,此学生非彼学生。不然,一个伟大的创意也会变得糟糕不堪。不受欢迎的“第六次”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请一位男生小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由于学生第一次读,在读到“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这一句时,把句子读破了。此时,我想到了于永正老师的“第八次”故事。我决定来一次“模仿经典”。于是我对小超说“:小超,没关系。这句话是个长句子,很难读。一遍读不好,还有第二遍、第…  相似文献   

10.
一、让真情实感在 生活浪花中沉淀、结晶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写实事、抒真情,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比如有个同学写《野炊》,全篇没有一缕炊烟,不见一件锅碗瓢盆,却感人至深:“山上的映山红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红得教室都看得见。我们也听着老师一遍又一遍上山野炊的许诺,可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学期评比和没完没了的备考迎考中成了‘遗愿’。不断萌生的渴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破灭。”“整个中学阶段,就别想野炊去了。大考小考纷沓而至,野炊,仍回词典里长眠吧。”这顿悟,让人心酸、愧疚,为孩子,也为教…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高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同学们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孰重孰轻、孰主孰次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一些同学认为国家权力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力决定权利.  相似文献   

12.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件事:一个女生在数学单元考试时,在一道答题中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之后,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来找老师要分。老师虽然已从后加点的墨迹中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补分之后,老师在那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多少年后还难以忘怀。再看一位小学校长对童年一次考试分数难以忘怀的记忆:JIC H U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了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在我做错的地方,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先生在北大教育学院的一次讲学中,再度与在座学者"分享式论证"了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随后在教育技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南先生用公式简洁示意如下(我们不妨称之为"南氏公式"):  相似文献   

14.
写给"水瓶"     
假期里,在外面上课。那天,一个比我小两个多月的男生突然在公众场合下,公然郑重其事地说要把他的第一次拥抱送给我。那时我连他的名字都不曾清楚过,只是以前听其他同学说过:“他是水瓶座的,很帅!”我绝不是一个很迷人的窈窕淑女,我甚至在有意识地将自己锻炼成一个强悍干练的女强人,但不知怎地,遇到这样的事已是第二次了。前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公共汽车上接到一位商学院大学生递过来的电话号码,但那个号码到现在我也没动过。而这一次我不打算这么窘迫了,我给那位男生写去了一封可以被公开,甚至被宣读的信:水瓶:请恕我还未记得你的名字。那天你…  相似文献   

15.
有人因为扩招得到了一次本来不可能得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说:是"扩招"给了我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有的大学生,因为在大学里没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他们抱怨:我在大学里等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中,罗贯中没有像其他章回那样神化诸葛亮,而是把他写成有血有肉的人,尤其是“挥泪斩马谡”的情节,展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篇文章描写了马谡的三次“笑”、诸葛亮的三次“哭”。马谡的三笑,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第一笑,是在马谡察到街亭的地形之后;这是轻敌者的笑,表现了马谡的盲目自信。第二次大笑,是在马谡听了王平的忠谏之后;这是讽刺者的笑,表现了马谡的刚愎自用。第三次大笑,是在司马懿窥山之后;马谡身处绝境,尚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这是一次愚蠢的笑,笑得可悲。马谡终因三笑而失街亭。…  相似文献   

17.
"绰号"管理     
班主任常常会为班里的“绰号”而烦恼。前一段,我班又刮起了绰号风,教育了几次不见效果。我想:“绰号”现象在班上虽有负面影响,但如引导得当,能否变坏事为好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决心把“绰号”变为班级管理的建设性力量。我精心设计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包括四项内容:班级调查,小组研究,班会探讨,绰号大赛。  相似文献   

18.
徐超 《动漫界》2022,(5):52-53
红红火火的大年过完,宝宝又长大一岁了,还有谁也在长大呢?我们的祖国也在红红火火地不断壮大哦!比如,有越来越多的火箭发射成功了,航天员一次次成功登上太空探索……今天,让爸爸带着你一起来自制一款小"火箭",看看你发明的"火箭"能不能飞上天吧!  相似文献   

19.
“一再”和“再三”两词的语义和用法接近。在句法上,二词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差异;在语义上,二词有细微的不同之处。“一再”表示的“一次一次”可以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动作次数之间也可以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而“再三”表示的“一次一次”重在短时间内动作次数的反复。“再三”有表集中量的“多次”义,“一再”没有。  相似文献   

20.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教书育人的警世名言,也是我园培养新教师的准则。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我们园长责无旁贷的义务。我园对新教师的要求是:一年入门,二年胜任,三年成才。为了帮助新教师走稳第一步。我们实施了“五个一工程”:一次培训、一位导师、一次展示、一次交流、一次家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