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H·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是由他的文艺观决定的。在他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离不开激情,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艺术的根本作用在于载道。只有如此,小说才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劳伦斯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即离不开激情。创作的主体——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文学创作从本质上而言是作家情感的表现,也是人物的情感的表现。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其周围世界在活生生之时的关系,同时,艺术的根本作用是载道。如此,小说才能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在小说创作中主要以什么是和谐的性爱为主题,从而体现自己的性爱观——性爱与美是同一个东西,像火之于火焰一样,是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一位大师、著名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他在创作上摒弃了英国十九世纪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质朴,句子结构简练,大量使用淳朴的生活语言.在小说节构上不重情节的发展,不迫求故事的离奇和戏剧性的高潮,而重在对人物的精神世界作细腻的刻画,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于描绘几乎无法表达的各种情绪,写出人们感情上的冲突、予盾和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他既是一位有独特艺术特色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富于想象力的小说家。英国著名评论家 E·M·福斯特在悼念劳伦斯的文章中,称誉他是“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富于想象力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庞慧英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6-18
戴·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探讨了关于人性的解放与人的生存问题,关于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而宗教思想则是贯穿于劳伦斯一生的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对宗教的理解也随着他的创作而不断地改变、发展和完善。在他的作品中,劳伦斯强烈反对清教徒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并勇敢地提出了强调无意识和性意识的“血的意识”理论。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他曾经希望能找到一种原始的宗教来拯救人类以及当时的英国社会。在晚期的创作中劳伦斯又进一步提出了“星际平衡”理论以追求人性的彻底解放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关系,至此他把宗教救世上升到了一种关于人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是20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小说创作主要是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和谐关系的破坏,对人性的压抑和戕害。  相似文献   

7.
戴·赫·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创作,从时间上分,经历了三个阶段:1907~1914年期间,劳伦斯的创作以心理分析见长,语言朴实,情节动人,人物丰满;1915~1922年期间,劳伦斯短篇小说创作进入旺盛期,他的作品反映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绝望;1923~1928年期间,劳伦斯创作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西方文明的腐朽堕落,同时挖掘了崭新的小说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是典型的"劳伦斯式小说",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涵盖了劳伦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因素:救世主题、对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探索、多样化的叙述技巧、独一无二的语体和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等.  相似文献   

9.
恐怖小说是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爱伦.坡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从创作背景和创作手法上分析,发现埃德加·爱伦·坡小说其巨大魅力源于恐怖与美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爱伦·坡的"激情说"为依据,分析和讨论爱伦·坡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爱伦·坡认为,文学艺术中不容有任何"说教"和"理智"的成分,艺术的题材就是激情,最伟大的艺术产生于直接产生的激情,应通过激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预定的氛围",给读者某种"刺激",在"刺激"中得到灵魂的升华和"美"的享受.本文从小说的主题、氛围、人物、语言等几方面来探讨爱伦·坡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1.
D·H·劳伦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最有争议的英国小说家。在D·H·劳伦斯的小说中,几乎每部作品中都透露着他对工业文明的揭露和抨击,不仅仅揭露了工业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还指出了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生态危机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危机。试图唤醒世人对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用心去感悟生态与文明,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让世人都要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去看世界,使整个人类与自然界始终保持绿色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在以往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娴熟的艺术手法把家庭对他的影响,他与弗丽达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他对当时社会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展示在<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可以说是劳伦斯一生创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以埃德加·爱伦·坡的恐怖小说为切入点,论及其恐怖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认为在作品主题上,爱伦·坡把目光投向了对死亡与恐怖的书写,致力于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阴暗面;在艺术风格上,他强调作品统一的整体效果,通过怪异、骇人的情节来制造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感.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爱伦·坡的"激情说"为依据,分析和讨论爱伦·坡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爱伦·坡认为,文学艺术中不容有任何"说教"和"理智"的成分,艺术的题材就是激情,最伟大的艺术产生于直接产生的激情,应通过激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预定的氛围",给读者某种"刺激",在"刺激"中得到灵魂的升华和"美"的享受。本文从小说的主题、氛围、人物、语言等几方面来探讨爱伦·坡小说创作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作品流淌的是激情,推崇的是人的本性。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他的文艺思想与血性意识的渊源,从而揭示血性意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梁娟 《文教资料》2009,(18):149-151
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大部分小说,以犀利的文笔,揭露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矛盾和问题:以缠绵的语言,为现代人找到了一条新生的道路--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相处.但是,他的另一类描写"异域"的小说,也同样值得人们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劳伦斯的传记以及他的印第安人题材小说<羽蛇>,对劳伦斯进行彻底"脱魅",还原一个真实的劳伦斯.笔者认为,劳伦斯是一个矛盾复杂的、始终处于"半路上"的人,他始终在逃离英国与回到英国之间游离.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18,(1):31-34
埃德加·爱伦·坡的创作哲学中,至关重要的美学原则是"美人之死"。女性在其作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她们让故事和诗歌增添了色彩和深度。要全面理解坡的诗学和哲学思想,就不能不关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考量其女性观。本文拟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和诗歌作品,倚重他者理论来探讨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尽管坡试图让美人成为诗意的主题,但是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以超自然形象威胁着男性主体,或超然世外,成为人观赏崇拜的缄默偶像,始终都摆脱不了"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18.
战胜压抑迎接新生--重读《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也许并不代表D .H .劳伦斯的最高成就 ,但这部小说是劳伦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是劳伦斯精神和思想的充分体现。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本质的男女之间的关系的淋漓尽致地描写 ,折射出一种积极的、催人向上的精神 :战胜压抑 ,迎接新生。这种精神在主要人物康妮、克利福和梅乐斯身上分别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9.
◇乙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小说家劳伦斯早年最重要的作品,小说创作的背景环境和人物素材很多都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真实生活。童年的矿区生活是劳伦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这两个在劳伦斯生命早起极为重要的女人也是影响他创作《儿子与情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伊什梅尔·里德不仅是美国最优秀的讽刺大师之一,而且是一位狂放、自负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提倡一种融合、开放的多元文化主义,关注被白人主流文化边缘化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挑战占统治地位的白人文化。他在小说中通过戏仿颠覆了传统小说的体裁,体现了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本文以伊什梅尔·里德的作品为例探讨西方小说传统的戏仿性改写。里德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戏仿艺术既质疑文学再现形式,又高度关注与边缘文化、特别是非裔群体密切相关的历史、政治、文化等问题,丰富了小说创作的内涵。对里德小说戏仿艺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析戏仿艺术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