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铜藻罐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铜藻罐头的制作工艺。研究表明:铜藻采用2%Na2CO3煮沸5min使其组织软化,选用盐、味精、糖、酒、柠檬酸、红辣椒等配制三种不同配方进行调味,用115℃、20min杀菌后可得到制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海洋生物螺旋藻提取物藻蛋白、藻多糖的抗疲劳作用.测试指标是:1)测定灌胃藻蛋白、藻多糖20天后的小鼠游泳耐受时间;2)测定小鼠在游泳前的血糖值及游泳30min后血糖的下降.结果表明,藻蛋白、藻多糖在长时运动中能增强小鼠的游泳耐力,阻抑血糖下降,有推迟运动性疲劳出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经济、高效地处理船舶压载水中的微藻,采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对含塔胞藻和赤潮异弯藻的藻液进行处理.考察铁屑和活性炭总投加量、铁屑与活性炭质量比、铁屑和活性炭粒径、搅拌转速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屑和活性炭总投加量为12 g/L,铁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1,铁屑粒径为[0.15,0.90)mm,活性炭粒径为(0,0.15)mm,转速为160 r/min,反应时间为75 min时,塔胞藻的去除率可达到98.34%;当铁屑和活性炭总投加量为12 g/L,铁屑与活性炭质量比为1∶1,铁屑和活性炭粒径均为(0,0.15)mm,转速为140 r/min,反应时间为60 min时,赤潮异弯藻的去除率可达到99.61%.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铬在微藻中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小硅藻 (Nitzschiaclosterium)、叉鞭金藻 (Dicrateriazhanjian gensis)和等鞭金藻 (Isochrysisgalbana)四种海洋微藻在加入CrCl3 的培养液中培养 6天 ,经浓缩干燥后 ,用离子浓度分析仪测定铬在各微藻中的富集程度 ,结果表明 :在铬含量相同的培养液中 ,扁藻的铬含量最高 ,叉鞭金藻和小硅藻铬含量次之 ,等鞭金藻铬含量最低 ,而铬在小硅藻中的含量增加最大。在选用小硅藻加入不同浓度的铬的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液中添加CrCl3 的最适浓度为 2 0μg L。  相似文献   

5.
浮游植物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长期被当作水质的指示性生物。对双桥水库建设淹没区阿勒河8个采样点的调查表明,该区域浮游植物4门9目14科20属34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有3目5科8属11种,占总种数的32.35%;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有3目4科7属16种,占总种数的47.06%;绿藻门Chlorophyta有2目4科4属5种,占总种数的14.71%;裸藻门Euglenophyta有1目1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5.88%。优势种群是硅藻类。依指示生物法,水体为寡污带水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法对四种水生植物(狐尾藻、凤眼莲、菖蒲和芦苇)在不同磷营养条件下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磷营养水平的升高,四种植物叶内的无机磷含量升高,叶绿素含量和淀粉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四种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最适磷浓度为:芦苇>菖蒲、狐尾藻、凤眼莲;呼吸速率最适磷浓度为:芦苇、菖蒲>凤眼莲>狐尾藻。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杞麓湖的水质,通过水样采集与鉴定,对其北侧表层和底层的硅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冰岛沟链藻(Aulacoseira islandica)、颗粒沟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等17种硅藻,其中表层有12种,底层有15种,且硅藻群落结构分布及变化受水温、pH值、总氮、总磷浓度影响较大,而总氮和总磷浓度严重超标导致梅尼小环藻成为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8.
如图1所示,取一支长20cm的大试管,用棉签沾取Cu(NO3)2溶液涂于试管中部。加热试管中部让Cu(NO3)2完全分解,这时试管中部会沾上一圈黑色的CuO。用长滴管或长颈漏斗将甲酸和浓硫酸加入试管底,使之混合并产生CO,加热CuO部位1min,再微热混合液,可见黑色CuO慢慢变成红色的铜。尾气因含CO,可通过燃烧处理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对3km负重跑后学员心率、血压、呼吸、主观体力感觉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某军校学员4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人)和实验组(20人),两组学员进行3km负重跑,实验组应用“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恢复,测定两组学员安静时、运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和30min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填写主观体力感觉表。对测试结果采用淌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运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学员的心率、收缩压和呼吸频率较运动前显著升高,舒张压较运动前显著降低,在运动后30min实验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对照组均未恢复。结论:“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能使3km负重跑后学员的心率、血压、呼吸、主观体力感觉等指标在运动后30min内恢复到常态。  相似文献   

10.
环硫脲为配体和亚铜盐在溶剂热条件下进行反应,通过调整配体与亚铜盐的摩尔比以及亚铜盐中的阴离子,得到4种环硫脲亚铜配合物:1-Cu(TU)I、2-Cu(TU)2I、3-[Cu(TU)2](BF4)和4-[Cu(TU)2](PF6)。对这4个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通过激光倍频效应发现化合物1的SHG效应的响应活性是KDP的1.1倍。在392或335 nm下激发,化合物3和4在室温下分别在517和520 nm处产生具有较高量子产率的固体磷光发射。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究女子职业篮球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中的最佳拉伸方式。方法:实验以浙江稠州银行女子篮球队15名队员为受试者。受试者先进行约8 min的一般准备活动,随后按照交叉实验设计的安排进行相应的拉伸练习,最后受试者进行约20 min的专项准备活动。分别在一般准备活动后即刻、拉伸后即刻、专项准备活动后即刻3个时间点对受试者进行坐位体前屈和反向纵跳(CMJ)的测试。结果:不同拉伸干预对CMJ跳跃高度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测试时间点的CMJ跳跃高度有显著差异;3种拉伸方式均可以显著改善受试者的坐位体前屈幅度,但3种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拉伸方式应用于女子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赛前准备活动中都能显著改善柔韧性,且均不会对爆发力造成不良影响。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静力拉伸是女子篮球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的最佳拉伸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稀释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对含有底栖硅藻的水样进行分离与纯化 ,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种类的纯化的底栖硅藻 ,有阔舟形藻、卵形藻、舟形藻、短楔形藻等。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氢水和有氧运动干预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β3-AR及其下游分子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肌梗死组(MI)、有氧运动+心梗组(EM)、氢水+心梗组(HM)和氢水+有氧运动+心梗组(HEM)。HM和HEM组大鼠均给予早期氢水灌胃4 mL,灌胃时间5 d/周×3周。EM和HEM组大鼠均进行早期3周递增式跑台运动。第1周适应性训练,时间20 min/d,速度15 m/min;第2周运动时间为25~30 min/d,速度为27~30 m/min;第3周运动时间为60 min/d,速度为30 m/min,5 d/周×3周。3周氢水及运动干预后MI,EM,HM和HEM组大鼠均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S组大鼠实施假手术。5组大鼠术后45 min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判定心功能变化。心脏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百分比(CVF)。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β3-AR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3-AR及下游eNOS蛋白水平。结果: MI后心脏CVF值显著升高(P<0.01),心功能显著降低,同时左心室β3-AR蛋白表达有增加趋势。与MI组比较,EM、HM和HEM组CVF(P<0.01)均显著降低,心功能均得到提升。EM、HM和HEM组均可见左心室β3-AR阳性染色,同时EM和HM组β3-AR和eNOS蛋白表达均较MI组显著增加(均P<0.05),HEM组β3-AR和eNOS表达较MI组有增加趋势。且左心室β3-AR与eNOS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7, P<0.01)。结论: 心梗之前进行3周氢水和运动干预可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提升心梗大鼠心功能,增加左心室β3-AR表达,上调其下游eNOS蛋白表达。氢水联合运动干预对β3-AR影响并不及单一干预效果。而3种干预方式对心功能提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了3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慈姑、大薸、穗状狐尾藻,用其作为高级提取剂进行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实验.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对废水净化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经处理后的废水,其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亚硝氮(NO2-N)、硝氮(NO3-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发生了显著下降,说明这3种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均可作为高级提取剂来去除废水中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上坡快走与上坡慢跑两种不同运动形式相同速度运动过程中的摄氧量、心率、RPE、核心温度、步频等指标的实时监测,探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0名20~25岁的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分别进行上坡快走和上坡慢跑(跑台速度6.4 km/h,坡度10%,运动时间40 min),采用MOXUS气体分析系统以及核心温度检测系统对受试者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结果:(1)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20 min后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较高(P<0.05);(2)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HR较高,且在25 min后所有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20 min后的所有时间点,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核心温度较高(P<0.05);(4)上坡慢跑10 min与35 min、40 min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比相比较低(P<0.05);上坡快走10 min最大摄氧量百分比与其他时间点相比较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上坡慢跑比上坡快走心肺反应更为强烈,能量消耗更多,这可能是上坡慢跑过程中步频较高等因素导致;(2)上坡慢跑比上坡快走运动结束时核心温度变化大,这可能与上坡慢跑时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较高有关;(3)在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运动过程中,二者糖消耗基本相同,上坡慢跑过程中总能量消耗较高是由脂肪消耗更多导致.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运动对静坐少动中年女性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为中年女性静坐少动者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方法:在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双因素后,通过对240名静坐少动中年女性进行为期3个月不同剂量的运动干预实验,并随机分成不运动对照组、30 min中强度组、30 min大强度组、60 min中强度组共计4组。运动强度包括中强度(40%~55%HRR)和大强度(60%~80%HRR)2种,运动时间也包括30min/次和60min/次两种形式。同一组内实验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双尾),组间比较采用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只有30 min大强度组和60 min中强度组受试者的BMI、体脂比、腰臀比出现了差异(P<0.05)。结论:每周进行90 min大强度运动或者每周进行180 min中强度运动,对于降低肥胖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每周进行3次30 min大强度运动或每周进行3次60 min中强度运动在心血管健康风险方面的效益均比每周进行5次30 min中强度运动所获得的健康效益最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家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专项能力测试成绩与训练负荷多指标的关联性,分析训练负荷各指标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诊断和评估国家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训练负荷刺激效果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跟踪测试和统计12名国家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不同训练阶段20 min测功仪、500 m测功仪和K2-500 m双人划测试各指标值;采用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从定量角度分析测试成绩与划桨功率、配速、血乳酸值、内负荷等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1)20 min测功仪划行距离与划桨标准功率、配速/500 m测试值呈高度相关(r=0.835,r=-0.607),标准化功率(b=0.396)和配速/500m(b=-0.552)对女皮队员20min测功仪划行距离的影响显著(p<0.05)。(2)500 m测功仪成绩与划桨标准功率呈高度相关(r=-0.758),与平均即刻乳酸、3 min和5 min乳酸测试值呈中度相关(r=-0.353,r=-0.471,r=-0.519),标准化功率(b=-0.889),对女皮队员500 m测功仪测试成绩有显著性影响(p<0.01)。(3...  相似文献   

18.
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通气阈强度负荷后即刻1min、及恢复2min后第3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得出结论:通气阈强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皮质产生影响,增进了大脑细胞新陈代谢强度,可改善大脑皮质神经元代谢能力,使其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对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改善和提高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体育系男学生(20名)在安静状态、大强度负荷后即刻1 min、3 min的脑电变化进行测试.结论:大强度运动可以引起明显的大脑皮层电变化,大强度运动后易使中枢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并且疲劳恢复很快.大强度运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拉伸形式及延迟时间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测试法,以20名体育教育专业男性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分别对慢跑、慢跑+静力拉伸、慢跑+动力性拉伸、慢跑+组间继续静力性拉伸、慢跑+组间继续动力性拉伸5种准备活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的下蹲纵跳(CMJ)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组间动力性拉伸对CMJ能力的发挥有利,成绩提高2.3%,而组间静力性拉伸对CMJ能力的负面影响明显,成绩下降4.3%。拉伸后随时间延长(10min)CMJ出现下降现象。结论:不同拉伸组合方式及拉伸后的延迟时间对CMJ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