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的民间戏曲在当下要实现艺术传承和繁荣发展,就必须重视如何提升其社会认同度的问题。因为,社会认同度越高,其审美接受程度也就越高。当前社会风尚、文化潮流和社会心理向度与大众的艺术认同度及审美接受存在密切关系,地方戏曲的传承者应重视这种关系,并去应对大众艺术认同度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德兵 《文教资料》2014,(16):67-68
作为安徽地方戏主要剧种的庐剧历史悠久,流派纷呈,上中下三路各具特色,传统剧目、现代小戏一应俱全。虽然庐剧的起源区域和形成年代尚无科学论断,且说法不一。但是建国后庐剧所经历的发展、传承和危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十分明显,人们对庐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此,对庐剧艺术资源的全面调查;对庐剧传统剧目与创作剧目的整理编制;对庐剧的唱腔表演地方特色与美学特征;对庐剧文化的综合价值与发展前景,以及对庐剧文化的生态保护与艺术传承等问题的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关注点更倾向于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戏曲内容。黄梅戏也是安徽地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源泉,是安徽特有的文化内容,拥有浓厚的戏曲文化教育特色,对推动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鉴于此,如何将黄梅戏文化引入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学之中,全方位发挥黄梅戏戏曲文化的教育价值,加以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成为当前高校戏曲音乐专业教育领域亟待解决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安徽庐剧为例旨在阐述戏曲音乐文化意义及特质.说明戏曲艺术和民族文化之间的递进、因果关系及民族性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戏曲茶楼是中原戏曲文化与当代市场经济结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产生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多年来,郑州市戏曲茶楼顺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利用郑州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把中原传统戏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分为高档和中低档两种不同类型的模式进行经营,业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它的存在不仅为众多戏曲演员提供了演出舞台和生活来源,也为众多戏迷提供了一个欣赏戏曲的舒适平台,更为中原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提供了一条适宜的道路,在呼唤传统文化回归、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典戏曲鉴赏学是对古代戏曲的文学艺术、表演艺术等进行欣赏、理解和批评的一门学问。明清戏曲评点是中国古代戏曲鉴赏、批评的特有理论形态,它针对古典戏曲集舞台性、文学性、音乐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特征,主要从表演和文学艺术两个层面参与古典戏曲鉴赏学的理论建构,其特点是紧密地结合戏曲文本,发掘演员情感体验、排场合理性和曲白可演等要素在戏曲舞台艺术塑造中的意义,揭示戏曲文学鉴赏中的主体性、想象性和超越性价值,从而丰富了古典戏曲鉴赏的文本及其理论内涵,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上线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一种集结中国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戏曲。戏曲不同于西方的歌剧,戏曲是有固定的小件乐器组成伴奏,随着改革放开的到来,这些伴奏乐器逐渐形成自己的派系,演变为独奏乐器,本文以二胡为例,简要的谈一下戏曲器乐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环巢湖地区乡土文化内容丰富,其中以庐剧艺术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其独特的乡土唱腔、接地气的曲词和平民化的表演风格而盛行于环巢湖区域。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设计中,利用好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丰富校本课程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音乐本体来看,传统西路庐剧的主调音乐的旋法特征主要是旋律的连续下行进行、大二度与小三度的主要地位、旋律音程转位的使用、相同形式的基本音列等;从音乐美学视角来看,地域性、文化性对传统西路庐剧主调音乐旋法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推动戏曲进校园提高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对增强青年一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和地方戏剧艺术院团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形成戏曲进校园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古代戏曲是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是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戏曲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涉及的问题极多。此文仅以古代戏曲的形成与兴盛,以及古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成熟诸问题与民族文化融合之关系为论,聊述浅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多元化文艺进入市场,传统艺术正日益受到现代生活的挑战;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形态,地方戏曲出现了"断代"局面,我们现行的艺术教育模式中,教材内容极少涉及戏曲,而地方戏曲在高校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传承民族传统、还可以提升和丰富高校文化意蕴,意义深远。文章试从淮北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入手,探讨地方戏曲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多元化文艺进入市场,传统艺术正日益受到现代生活的挑战;作为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形态,地方戏曲出现了"断代"局面,我们现行的艺术教育模式中,教材内容极少涉及戏曲,而地方戏曲在高校推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传承民族传统、还可以提升和丰富高校文化意蕴,意义深远。文章试从淮北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入手,探讨地方戏曲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如火如荼实施之际,作为传统社会民众主流精神文化食粮的戏曲文化,不再是影视屏幕上专给老龄群体的精神之钙,而成为传统文化自信回归和乡村文化强力振兴的基因。基于乡村文化振兴视域,审视汉水流域戏曲文化传承现状,以郧剧为中心,探研郧剧文化的传承特质及其当下启示,顺而提出汉水流域戏曲文化传承进路,以期彰显汉水流域戏曲文化繁荣进路和乡村文化振兴功能。  相似文献   

15.
竹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其文化象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化龙之神,即龙竹合一,竹化为龙的神圣,在这里竹子被神化了;二乃君子之德,即竹子本身的特点被拟人化了,代表着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三即淑女之爱,即女子对男子坚贞深情的爱,代表传统道德对理想女性、理想爱情的追求。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竹所代表的文化象征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安徽的地方戏,庐剧深受当地百姓热爱,亦引起学者们的关注。通过梳理学术界对庐剧研究的成果,从庐剧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庐剧流派、庐剧与民俗的关系、传承与保护等层面对庐剧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在其基础上对庐剧研究进行了反思,认为庐剧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诸如整体性研究不足、理论性研究不够、待研究的领域较多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方戏曲一方面是民族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和其他文化、艺术形式共同体现着相通的民族传统审美心理和审关特征,反射着古典艺术的光辉;另一方面,又必然和其所自产生的母体——地方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同格同构关系,体现着形态各异的地方风情,传递着这个特定地方人群的生存密码。丝弦《小二姐做梦》是石家庄地方文化和审美倾向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8.
开展一项关于泉州高校大学生对校园文化与泉州传统戏曲了解、认知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戏曲文化融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普及、传承,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出泉州传统戏曲文化融进泉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加强传统戏曲文化教育资源载体的开发与推广,加强对校园传统曲艺社团的扶持,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及开展传统戏曲主题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戏曲评点在明代产生,《西厢记》是最早进入评点视野和现存评本最多的作品,堪为明代戏曲评点之代表。《西厢记》评点呈现出评点意图旨在娱情、评点方式渐趋系统、评点内容渐重叙事、评点美学重在求"真"等四个稳定的文学特征,表明戏曲评点在明代已经成熟,而这种成熟促使戏曲理论迅猛发展,戏曲文体也终得以独立于中国文体之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戏曲电影《背靴访帅》的浅要分析入手,分别阐释了戏曲与电影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戏曲电影中的艺术效果,从而得出戏曲电影的独特美学特征,并且进一步揭示出戏曲改革的未来依旧在舞台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