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等于7嘛。闻一多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艺术领域里,却可以有更多的想象。”他拿出了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一多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后,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有万匹马在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的效果吗?”学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能不能上出语文味,能不能上出美感,要看我们能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及内涵,而要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及内涵一定得从品味语言入手。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后,笔者深深体会到品味语言的重要性。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品味语言,走近闻一多先生,去领略他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3.
一、提示、设问阶段在学生自学课之前,一般说来,教师要作一点“提示”,即运用提示性的讲解,或交待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况,或指点自学的方法,或来一点生动有趣的“课引子”等等.提示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两点:①给学生独立阅读创造一定的条件;②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作了必要的提示之后,则采用设问的方法,即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教《最后一次讲演》,提出五道导读思考题:①闻一多先生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取名“最后一次讲演”?②为什么说杀害李公朴先生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作者在痛斥敌人和赞颂烈士时,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他那爱憎分明感情?③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④闻一多先生对  相似文献   

4.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的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它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颂烈士精神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社会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在这个大会上,闻一多先生面对特务分子的破坏捣乱,暗杀恐吓,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讲演。闻一多先生在热情而愤激的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辅之以不同语气,旗帜鲜明地贯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大大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5.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闻一多先生逝世50周年●毕克非鲁迅、闻一多是伟大的,他们二位在我的心目中,正如中国文化史上的屈原与文天祥。只要想到爱国与正气,就会想到他们。今年,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今年,闻一多先生逝世50周年!这两位大师有如下共同之处:他...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不足2000字的篇幅,生动地叙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彰显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潜心钻研、治学严谨,作为革命家、民主斗士敢说敢做、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颇具美意。叙事角度独具匠心朱自清先生曾高度评价和赞扬闻一多先生,说他“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要想用一篇不足2000字的短文来高度概括叙写闻一多先生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质并非易事。因此,诗人臧克家匠心独运,精心选择叙事的角度,只从…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艺术领域里却可以有更多的想像。他拿出了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国画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  相似文献   

8.
2+5=?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由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马,  相似文献   

9.
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中,怀念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简要描述了他的生命历程,认为闻一多是个"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特别是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拍案而起"与特务分子面对面斗争的大义凛然,更显示了作为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相似文献   

10.
赵燕翼同志没见过闻一多先生,但读过他的诗集《红烛》、《死水》,珍藏了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头像。他受闻一多先生影响拿起刀笔走上文艺和革命的道路。他一直把闻一多尊为“心中的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群言》上。我也从未见过茅盾先生,但我有《茅盾文集》乃至《全集》,其中的很多作品我曾反复研读过。更为难得的是,在我还是学生时,以及后来当了教师,茅公曾数次复函赐教,并为我荐发作品,直到他逝世前几年还帮我审定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文学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大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得数。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相似文献   

12.
陈勇 《成才之路》2012,(5):99-I0016
正林语堂在考试上有一项绝招,就是以"相面打分",他所教的英文课程,从来不举行考试,每当学期结束前,要评定学生成绩,他便坐在讲台上,拿出学生名册,一一唱名,被点到的学生,依次站起,他如相面先生一般,略向站起的学生,看了一看,便定下分数。他对着没有十分把握的学生,就请对方到讲台前,略微谈上几句,然后定分。  相似文献   

13.
李仁甫 《师道》2004,(7):26-26
闻一多先生笔下的“死水”,究竟有什么象征意义呢?这首先要“知人论世”,联系作所处的特定时代和社会。但这首诗的写作与发表情况比较复杂,所以一方面给读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而同时也为读的“再创造”或“二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那年那月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也有北大的,应该还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中文系主任是轮流坐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学生背后都叫他"罗长官".罗先生赴美讲学,闻一多先生代理过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16.
两个小女巫     
你们真的没什么要跟我说的?馆长先生又问了贝米和可可几个问题,最后,他无可奈何地说。那么,有什么情况,请随时通知我。馆长先生拿出一盒名片,抽出两张,发给贝米和可可每人一张。  相似文献   

17.
邓沛 《语文知识》2005,(10):28-28
关于现代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死因.长期以来流行的说法是他坚决不吃美援面粉而饿死。这是因为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中有这样一段话:“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民主战士,是蜚声中外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他可歌可泣的一生,值得人们深深地怀念。在“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里,有一帧条幅,上面写着“闻一多先生精神不死”9个大字,并注明写条幅的时间是“1946.7.15”,条幅旁还有说明,说“这是某同学用闻一多先生牺牲时的鲜血写的”。后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用闻一多先生的鲜血写成的条幅》,详细介绍这血写的条幅。读罢令人思前想后,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先生在大学教书期间,上课很有一套。他曾经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讲述文学艺术作品需要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20.
佚名 《阅读与鉴赏》2007,(1):116-116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它等于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